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

发布时间:2019-06-30 20:08
【摘要】: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及地球物理资料对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储集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原油裂解气是主要气源,并圈定裂解气有效供气范围主要集中在古城以北的地区。储层主要为颗粒灰岩和白云岩,颗粒灰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及与之伴生的溶蚀孔洞,分布在古城台地边缘带和罗西台地边缘带的奥陶系中;白云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在塔东地区广泛分布。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指出古城鼻隆及其西北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其次为英东构造带及满加尔凹陷、英吉苏凹陷内的其他隆起区。
[Abstract]:Based on the core, analytical test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Lower Paleozoic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in Tadong area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Cambrian-Ordovician source rocks are in a high-overmature stage, and crude oil cracking gas is the main gas source, and the effective gas supply range of pyrolysis ga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north of the ancient city. The reservoir is mainly granitic limestone and dolomite, and the pore types of granulite are mainly fractures and associated dissolution por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the Ordovician system in the margin zone of ancient city platform and the margin zone of Luoxi platform, and dolomite mainly develops dissolution pore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adong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ncient city nose uplift and its northwest area are the most favorable exploration zone, followed by Yingdong structural belt and Manchar sag, and other uplift areas in Yingjisu sag.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6ZX05007)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南大西洋两岸重要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烃源岩和储层评价研究”(编号:2016ZX05033-001-002)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刚;李瑞岭;;黄河南下古生界各组岩石作为混凝土人工骨料源适宜性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6期

2 成守德,肖兵,王务严;新疆天山下古生界[J];新疆地质;1985年02期

3 张日东;;朝鲜北半部的下古生界[J];地层学杂志;1985年04期

4 张月华;;浅谈川东下古生界油气的早期聚集[J];天然气工业;1987年03期

5 王小群,翟爱军;江苏宁镇地区下古生界层序地层划分[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杨俊杰;;陕甘宁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发现[J];天然气工业;1991年02期

7 朱长有,李中明,崔爱兰;豫北下古生界暴露层特征及意义[J];中州煤炭;2001年06期

8 熊永强;耿新华;赵青芳;刘金萍;王彦美;耿安松;;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论评;2006年01期

9 郭战峰;刘新民;陈红;;江汉平原印支期以来的盆山耦合关系及下古生界油气响应[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3期

10 李永新;耿安松;刘金萍;熊永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秀娟;于兴河;黄兴文;赵德力;严永新;;塔东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环境与构造-沉积一体化模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吴健生;王家林;郝天珧;陈冰;张新兵;;环渤海湾地区残留下古生界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晓锋;刘文汇;徐永昌;郑建京;;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史蔚林;;下古生界高演化区烃源岩干酪根透射光-荧光鉴定与反射率测量新方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邴尧忠;;王判镇潜山带下古生界成藏条件分析[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6 孟元林;罗宪婴;肖丽华;殷秀兰;;黄骅坳陷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聚时空分布[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玉善;顾乔元;金英爱;杨帆;桑洪;张秋茶;;应用沥青(性质)产状分析塔东低凸起下古生界油藏特征——以塔东2井为例[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卫平生;;西北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9 王春江;何发歧;王传刚;王铁冠;;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油源岩沉积-有机相的分子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潘建国;潘文庆;卫平生;王宏斌;陈广坡;李孔稠;李德兹;黄林军;崔海峰;郭旋;;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下古生界储层综合探测[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郑和荣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总地质师;南方地区下古生界是最有利领域[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江其勤 马中良 曹婷婷;我国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空间广阔[N];中国石化报;2013年

3 记者 丁建国 通讯员 崔延民;下古生界礁滩相地震勘探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记者 滕艳 通讯员 曹雪晴;崂山断隆带海相下古生界是首选油气远景区[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强;鄂尔多斯西南缘下古生界岩相古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文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秀娟;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党r,

本文编号:2508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08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9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