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泡床锅炉富氧焚烧含油污泥技术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而富氧技术焚烧含油污泥不仅可以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还具有CO2回收利用的潜力,综合效益远高于化学热洗法。因此,,采用富氧技术焚烧含油污泥,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鼓泡床焚烧含油污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日焚烧200t含油污泥为例,分别从炉膛内密相区埋管、稀相区受热面布置、尾部对流受热面、送料系统及烟气排放污染物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对鼓泡床富氧焚烧含油污泥锅炉进行概念设计,探究其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为进一步的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矗1富氧焚烧含油污泥锅炉系统图1为采用富氧燃烧技术且进行CO2捕集的鼓泡床焚烧含油污泥锅炉系统,与常规空气焚烧含油污泥锅炉系统不同的是增加了制氧装置和烟气处理系统。由于采用鼓泡床焚烧含油污泥,且鼓泡床所需要的流化风速较低,经计算仅在纯氧条件下即可满足流化风速要求,无需烟气再循环系统。图1鼓泡床富氧焚烧含油污泥系统Fig.1Systematicdiagramofoxygen-enrichedcombustionofoilysludgeinbubblingfluidizedbed1.1锅炉燃烧系统与烟风系统由于含油污泥焚烧后灰渣颗粒粒度分布较窄(130μm以内)[13],运行时会形成大量的细粉被直接吹出床外。为保证正常流化,需要在床内加入惰性床料石英砂,采用平均粒径为2mm的石英砂作富氧焚烧含油污泥锅炉的基本床料,选取鼓泡床锅炉作为富氧焚烧含油污泥的炉型,鼓泡床需要的流化风速较低,而富氧焚烧含油污泥锅炉利用制氧装置制取的氧气作为流化风,与常规的鼓泡床空气燃烧锅炉相比,流化风的风量减少了4/5。文献[14-15]对含油污泥的流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流化风速为0.15m·s-1时石英砂和含油污泥能达到完全流化。本文选取流化风速为0.2m·s-1进行锅炉的设计。空气制氧装置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环境工程学报第11卷图2富氧燃烧下锅炉示意图Fig.2Schematicdiagramofoxygen-enrichedcombustionboiler灵活、结构简单等特点。气-气换热器采用管式布置,管径为鐖40×1.5mm,烟气在管内纵向流动,氧气在管外横向流动。表9为锅炉热力计算汇总表。表9锅炉热力计算汇总表Table9Summaryofboilerthermodynamiccalculation序号名称单位密相区稀相区过热器省煤器气-气换热器1管子外径mm51513832402管子壁厚mm55441.53横向节距mm3961408049804纵向节距mm1004545665横向管子排数排51112033206纵向管子排数排133743307传热系数W·(m2·℃)-1290905570208受热面积m230.8371.40169.44276.5259.679高度m1.3410烟气平均流速m·s-12.810.86.56.08.511工质平均流速m·s-112.410.383.9212烟气进口温度℃950847.57446.90170.7413烟气出口温度℃950850446.90170.7415014工质进口温度℃223.98247.64247.641502015工质出口温度℃247.64247.64450223.9810016吸热份额%46.6920.8419.5612.050.86表10流化风速与截面热负荷Table10Fluidizationvelocityandsectionheatload工况流化风速/(m·s-1)截面热负荷/(kW·m-2)富氧燃烧0.2821.21流化风速和截面热负荷是鼓泡床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富氧燃烧工况下,送入炉膛的风量大大降低,所以要选取较低的流化风速。同时,富氧燃烧下,炉膛理论燃烧温度升高,为保持鼓泡床炉膛出口烟温维持在850℃左右,需要在炉膛内部布置更多的受热面。富氧燃烧下,锅炉产生的烟气量大大减少,为了保证过热器受热面的烟气流速,炉膛截面积减小,炉膛截面热负荷增加。鼓泡床锅炉的流化风速与截面热负荷见表10。4318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9AA05Z310)
【分类号】:X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戊生,常文兴;从含油污泥中回收原油[J];环境保护科学;2001年02期
2 倪明镜,刘晓军;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11期
3 邹昌明;含油污泥的新用途[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4年01期
4 唐金龙,杜新勇,郝志勇,张继昌,赵玉鹏,谭洪来;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J];钻采工艺;2004年03期
5 宋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6 荆国林;霍维晶;崔宝臣;;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回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12期
7 杨锋;康利伟;刘芳;赵娜;鲁明俊;;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8 李军;孙金坛;赵宇;;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与设备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年S1期
9 孙先长;罗云;万涛;;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年10期
10 李平;赵继波;;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蔚新燕;康万利;赵龙州;;一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敬宜;谷晋川;刘卉;谭宝霞;;浅谈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A];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发固体废物资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珂;朱建华;周勇;武本成;;含油污泥的高效脱水技术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4 郭小平;;含油污泥萃取处理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任雯;张明栋;;我国含油污泥管理制度与政策浅谈[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6 杨岳;李常青;江岩;刘发强;刘光利;;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邹昌明;;铁路机务、车辆系统含油污泥焚烧处理研制开发[A];铁道学会环保委员会环境管理学组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贾云;;含油污泥处理及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9 侯影飞;张建;祝威;张冠瑛;王利君;;油田含油污泥热解制备烟气脱硫剂[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邓皓;王蓉沙;张明栋;任雯;汤超;刘晓辉;;含油污泥改性作为应急吸附剂的可行性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云峰 倪明镜;我国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获新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4年
2 王明堂;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有新价值[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杜中闻;中国石油含油污泥得到有效治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王景春 林信胜;含油污泥回用增产原油[N];中国化工报;2012年
5 姜学斌;如何把含油污泥吃干榨尽?[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赵祚军;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郑伟;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难题攻克[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赵祚军;河南油田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张明海;李明亮;刘新生;找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法[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通讯员 赵祚军;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毛飞燕;基于离心脱水的含油污泥油—水分离特性及分离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周陵生;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含油污泥炉内整体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郑晓园;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含油污泥水和油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陈忠喜;大庆油田含油污水及含油污泥生化/物化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徐梦涵;基于界面修饰的高浓度固体颗粒悬浮液的制备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丽丽;超临界CO_2萃取含油污泥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祝愿;含油污泥水洗分离实验室研究及室外中试装置设计开发[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嘉卉;含油污泥的理化特性研究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4 梁瑛;撬装式含油污泥焚烧炉燃烧特性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崔宝玉;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皓;含油污泥的脱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初步探索[D];山东大学;2015年
7 李帅;大庆油田含油污泥超声波预处理—厌氧产甲烷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宋健;油田含油污泥热洗处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田耕虎;长6油层含油污泥复配深度调剖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10 易大专;大庆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稳定达标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3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1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