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重复压裂地应力分布及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8 10:08
【摘要】:对于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水力压裂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水力压裂后,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促使裂缝逐渐失效。前期压裂产生的水力裂缝,以及在随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层孔隙压力和地层温度的变化,都将改变地应力场的状况,因而导致重复压裂裂缝的重新定向。重新定向的裂缝可以穿入未泄油区,这不仅对于压裂失效井,就是对于压裂后仍然有效的井,都将提高产量和采收率。因此研究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具有重要工程价值。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相结合方法,首先对原始地应力场进行分析,给出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方法,然后开展诱导应力重定向研究,包括注/采诱导应力场和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的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井眼周围应力场并建立裂缝起裂力学模型,最后研究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机理,给出裂缝转向时机及转向半径确定方法,同时给出了产生复杂缝的缝内净压力条件。现场选2口水平井进行重复压裂前地应力分布分析,然后开展不同方案产能对比评价数值模拟研究,针对代表井进行压裂裂缝参数优化设计、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以及射孔完井参数优化设计。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新缝压裂效果最佳,原缝重复压裂次之,且两种方案的日产量和累计产量远高于不进行重复压裂条件下的日产量和累计产量;累计产量随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代表性井产能模拟结果,以油井产能和经济净现值为优化目标,得到重复压裂井优化设计参考结果:裂缝长度130-140m、导流能力20-25μm2?cm、前置液比例40-45%、平均砂比14-17%、施工规模420-480m3、施工排量3.5-4.0 m3/min。本论文的研究对水平井重复压裂优化设计,提高低渗储层压裂设计水平和提高储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1-4 水力压裂过程微地震事件监测解释图 1-4 和 1-5 是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监测解释成果和微震能量切片合成过程,通过地震事件发生密度和微地震能量水平切片解释即可确定相应层位地应力方向。图中所裂缝延伸方向表明该区域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 160°。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1-5 合成的微震能量水平切片.2 诱导应力重定向研究重复压裂裂缝起裂延伸的方向主要受地层应力场的控制,除原始地应力外,还附加储层的注/采诱导应力和初次人工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各部分应力叠加形成的总应力最后决定了水平井重复压裂的裂缝起裂和延伸情况,本节主要开展诱导应力重定向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TE243
本文编号:2515818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1-4 水力压裂过程微地震事件监测解释图 1-4 和 1-5 是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监测解释成果和微震能量切片合成过程,通过地震事件发生密度和微地震能量水平切片解释即可确定相应层位地应力方向。图中所裂缝延伸方向表明该区域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 160°。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1-5 合成的微震能量水平切片.2 诱导应力重定向研究重复压裂裂缝起裂延伸的方向主要受地层应力场的控制,除原始地应力外,还附加储层的注/采诱导应力和初次人工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各部分应力叠加形成的总应力最后决定了水平井重复压裂的裂缝起裂和延伸情况,本节主要开展诱导应力重定向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TE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宁;徐萍;李蔓;;巨厚变质岩古潜山油藏合理开发方式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9年03期
2 钱宝娟;;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年05期
3 张吉光;王金奎;秦龙卜;王显东;;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苏德尔特变质岩潜山油藏特征[J];石油学报;2007年04期
4 王爱景,刘静,王锋,任允鹏,田同辉;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开发对策研究[J];河南石油;2005年02期
5 陶国秀,郭迎春,费忠义,孙民生,许坚;水平井技术在潜山油藏开发中的应用—以胜利油区郑家油田郑6潜山油藏为例[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李炼民,杜志敏,贾英;缝洞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研究现状及技术展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1期
7 王学军,陈钢花,张家震,朱家俊,杨海霞;古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评价[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尹志军,彭仕宓,高荣杰;裂缝性油气储层定量综合评价——以辽河油田齐家古潜山基岩储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3期
9 肖淑蓉,张跃明;辽河盆地基岩潜山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年02期
10 曾联波,张吉昌;辽河坳陷边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分布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2515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1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