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渗疏松砂岩人造岩心的制作及评价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徐宏光等:特高渗疏松砂岩人造岩心的制作及评价479图2成型疏松人造岩心Fig.2Man-madeshapedunconsolidatedcore2岩心的基本特性Basiccharacteristicofcore人造岩心岩性设计以储层岩心为依据,由于制作材料纯度、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其特性必然与储层岩心存在一定差别,因此需要对比人造岩心与储层岩心的基本特性。文中研究了岩心的粒度组成、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胶结方式、胶结指数、孔隙结构、岩石压缩系数以及力学性质。其中,岩心的粒度组成、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胶结方式等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的岩心分析方法进行。胶结指数测试采用SCMS-E型高温高压岩心多参数仪,依据岩石电阻率参数实验室测量及计算方法进行。孔隙结构研究采用GS-1型压汞仪,依据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标准进行。岩石压缩系数依据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测试方法进行。力学性质测试采用美国GCTS公司RTR-1000型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依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2.1岩心的粒度组成与矿物成分Sizecompositionandmineralcomposition制作人造岩心,首先要保证岩石的粒度组成和矿物成分与储层岩心相似。研究中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与X’PertPROX射线衍射仪对储层岩心的粒度与矿物成分进行分析,根据粒度组成(如图1所示)和矿物成分分析(见表1)结果制作人造岩心,而后对人造岩心粒度与矿物成分进行测试并与储层岩心对比以保证二者的相似性。人造岩心粒度主要分布在180~630μm(如图3所示),与储层岩心相似。人造岩心的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且各矿物在测验标本中的平均百分含量都比较接近,人造岩心矿物可以较好代表目标区块矿物组成成分(见表1)。2.2岩心的孔隙度与渗透率Porosityandpermeability在保证了岩?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ǖ?9卷)第4期阿尔奇公式计算得到,其计算公式为FRR==owm1φ(1)式中,F为地层因素,小数;Ro为含水岩石电阻率,Ω·m;Rw为岩石所含水的电阻率,Ω·m;φ为岩石孔隙度;m为岩石的胶结指数。强胶结岩石的胶结指数通常在2以上,中等胶结岩石的胶结指数为1.8~1.9,弱胶结岩石的胶结指数为1.6~1.7,,极弱胶结岩石的胶结指数为1.4~1.5,未胶结岩石的胶结指数为1.2~1.3。储层岩心的铸体薄片显示岩心孔隙非常发育,分选较好,磨圆度为次圆~次棱状,颗粒间以接触式胶结和孔隙式胶结为主(如图4所示)。人造岩心的CT扫描图像显示岩心孔隙连通性好,以孔隙式胶结和接触式胶结为主,与天然岩心的胶结方式比较相似,能够较好的模拟天然储层(如图5所示)。200μm图4储层岩心铸体薄片Fig.4Castthinsectionofreservoircore500μm图5人造岩心CT扫描Fig.5CTscanningofartificialcore储层岩心胶结程度不一,胶结指数介于1.27~1.74,平均值为1.45,其中特高渗岩石胶结程度介于未胶结到极弱胶结之间。不同批次人造岩心的胶结指数介于1.2~1.6之间,岩石胶结程度与储层特高渗岩心相似(如图6所示),胶结程度能够较好地模拟天然储层。y2=0.996x1.3703R2=0.9611100.11层因素地孔隙度图6人造岩心岩电测试结果Fig.6Rockelectricitytestresultsofartificialcore2.4岩心孔隙结构Porestructure制作的岩心在粒度、矿物、孔隙度、渗透率、胶结程度等方面接近储层岩心,其孔隙结构是否与真实岩心接近。为探明人造岩心的孔隙结构,对不同批次不同渗透率的岩心进行压汞实验(如图7所示)。针对测试岩心,其主要喉道分布区间为5~30μm,喉道峰值最大为19.2μm,最小为6.3μm。渗透率介于1900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中海油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技术”(编号:2016ZX05025-001-004)
【分类号】:TE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学旭;贾书锋;陈民;王毅;李晓玉;;治理疏松砂岩油田的配套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3期
2 张国新;蒋建宁;郭进忠;何振奎;邓新华;张庆良;邱正松;;疏松砂岩室内岩心制作方法[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年01期
3 袁仲胜;疏松砂岩油田治理中的配套技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蒋志斌;唐洪明;谢晓永;廖纪佳;;疏松砂岩模拟岩样制备方法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5 孙峰;薛世峰;葛洪魁;宋丽莉;;疏松砂岩应力损害分析评价[J];石油钻探技术;2008年05期
6 刘仁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稠油疏松砂岩油田开发[J];党校学报;1992年02期
7 尤启东,陆先亮,栾志安;疏松砂岩中微粒迁移问题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6期
8 杜志敏;马力宁;朱玉洁;王小鲁;陈朝晖;;疏松砂岩气藏开发管理的关键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年01期
9 秦文龙;苗建宇;蒲仁海;张荣军;孟选刚;;疏松砂岩黏稳酸酸化性能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海波,卫然,赵煊;浅析胜利油田疏松砂岩浅气层的伤害与保护[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龚雪峰;;桩西疏松砂岩综合防砂配套技术及改进[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2 龚雪峰;;桩西疏松砂岩综合防砂配套技术及改进[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立民;卢宗平;刘明辉;毛继国;宋晓强;郑国洪;;埕岛油田疏松砂岩压裂防砂工艺的改进[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4 蒋予岭;;疏松砂岩油田水平井开发配套工艺技术应用[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卢明辉;曹宏;晏信飞;姚逢昌;杨志方;巴晶;唐刚;;常胶结疏松砂岩模型应用于三湖气区烃类检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连忠;疏松砂岩脱砂压裂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王伟章;疏松砂岩高压挤压砾石充填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会向;泥质疏松砂岩脆性指数及物理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杨志成;泥质疏松砂岩水力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常琨;疏松砂岩人工裂缝起裂及延伸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武龙;水平井管内管外充填一体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刘波;疏松砂岩出砂机理定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黄越;文昌低渗透疏松砂岩纤维压裂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2516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1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