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西凹陷北洼新生代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

发布时间:2019-08-10 10:00
【摘要】:基于大量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北洼新生代断裂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差异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凹陷北洼新生代断裂可以划分为早期继承型断裂、早期消亡型断裂、中期继承型断裂、中期消亡型断裂和晚期新生型断裂等5类;早期继承型断裂和中期继承型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发育和空间展布,并促进了烃源岩热演化生烃;早期继承型控制了断块和潜山圈闭的形成,中期继承型断裂控制了断块和挤压背斜圈闭的形成;早期继承型和中期继承型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力通道,早期消亡型断裂易形成侧向封堵油气成藏,中期消亡型和晚期新生型断裂则对浅层油气的平面调整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辽西凹陷北洼油气勘探有利区带选择有指导作用。
[Abstract]: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enozoic faults in Beiwa, Liaoxi sag, Bohai Sea are analyzed, and its differential control effect o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ozoic faults in Beiwa of Liaoxi sag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early inherited faults, early extinct faults, medium inherited faults, intermediate extinct faults and late Cenogenetic faults, which control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and promote the therm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source rocks. The formation of fault block and buried hill trap is controlled by early inheritance type, and the formation of fault block and compression anticlinal trap is controlled by middle succession type fault. Early inheritance type and middle stage inheritance fault are the main channels for vertical migration of oil and gas, early extinct fault is easy to form lateral sealing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middle stage extinct type and late new type faul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plane adjustment of shallow oil and ga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guide the selection of favorable zone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Beiwa, Liaoxi sag.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实验中心;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气田地质特征(编号:2011ZX05023-006-002)”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明,,孟广武;渤海海域地震活动的预测与分析[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 王俊勤,刘育丰,吕悦军,彭燕菊,沙海军;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环境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3年02期

3 舟彤;;中海油在渤海海域获得两中型油气发现[J];中外能源;2009年04期

4 ;我国在渤海海域发现新油气可日产原油1900桶[J];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04期

5 邱楠生;魏刚;李翠翠;张媛;郭永华;;渤海海域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4期

6 蔡乾忠;渤海地区油气普查的成果及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年03期

7 林曼曼;张勇;薛春汀;于开宁;刘珊珊;毕世普;胡刚;;环渤海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评价[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年06期

8 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吕丁友;魏刚;王桂华;;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2期

9 姜培海,唐文辉;渤海海域稠油油田(藏)特征及勘探意义[J];特种油气藏;1998年03期

10 姜培海;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思索[J];中国石油勘探;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华;;烃源条件对渤海海域天然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的新认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运倩茹;沈琴;;渤海海域主要油气藏油源、充注与运移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姜培海;徐长贵;杨波;;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史回顾与其重要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田立新;;地球物理技术在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左银辉;邱楠生;;渤海海域热史及烃源灶演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文志刚;唐友军;徐耀辉;李浮萍;别旭伟;;渤海海域中西部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杨纪磊;任志勇;吴馨;曲日涛;赵都菁;姚雅琴;;渤海海域古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及其应用[A];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赖维成;徐长贵;于水;周心怀;;渤海海域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及其应用[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段九春;贺清;;渤海海域上第三系河流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10 田亚;吴国强;吕修祥;周心怀;;渤海海域莱州湾地区郯庐走滑断裂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欣华;渤海勘探项目获奖名副其实[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 庞雄奇;掀开渤海海域烃源岩分布面纱[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春花;渤海海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5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25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f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