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煤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技术进步
本文关键词:“用煤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技术进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用煤或天然气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技术,是原料路线最科学、资源利用最合理、明显优于石油路线的一项重大C1化学技术.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全部采用工业原料进行研究和开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研究开发成功3个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和6部分配套工艺技术,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具有全套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经过与江苏丹化科技股份公司的成功合作和共同开发,"用煤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300吨/年规模中试已经取得成功;万吨级合成乙二醇示范厂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用褐煤年生产20万吨乙二醇工厂也于2007年8月16日在内蒙古通辽露天煤矿开工建设.这些结果标志着这一成套工程技术已进入工业化的实施和应用阶段.这项工艺技术符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特点和褐煤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它是一项真正资源节约型、能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产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三废污染物排放少,符合绿色环保友好工程标准.本技术可以用来生产草酸酯、草酸、乙二醇等重要化工原料,可形成一个很大的新兴产业群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项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可以实现我国"用煤或天然气替代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战略目标,并将对我国的能源和化工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江苏丹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合成乙二醇 用煤代替石油乙烯 C化学技术路线 发明专刊 催化剂 CO气相催化偶联反应 工业原料 草酸酯 乙烯合成 合成气
【基金】:福建省科委重点项目(86-Z-43) 化工部科技项目(87-08-10)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513-21-0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96020)资助
【分类号】:TQ223.162
【正文快照】: 0引言20世纪70年代,世界出现石油危机,使碳一(C1)化工得到飞速发展.C1化学工业,就是以能源的“非石油化”和化工原料的多样化为战略目标,用最简单、最廉价的含一个碳原子的矿物原料或化合物(如煤、天然气、甲醇、甲醛、CO、CO2及工业废气、生物质等)合成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贻盾,马锦波;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及草酸乙二醇的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8年02期
2 赵宇培;刘定华;刘晓勤;姚虎卿;;合成气合成乙二醇工艺进展和展望[J];天然气化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良泉;;非石油路线乙二醇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其探讨[J];上海化工;2008年05期
2 项铁丽,李振花,房金刚,何t2,王保伟,许根慧;CO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二乙酯反应中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研究[J];石油化工;2003年04期
3 许茜;王保伟;许根慧;;乙二醇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4 张启云;黄维捷;文峰;肖文德;;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反应的研究[J];石油化工;2007年04期
5 尹安远;戴维林;范康年;;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过程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J];石油化工;2008年01期
6 李振花,宋瑛,马新宾,王保伟,许根慧;临氢条件下CO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反应的原位红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王保伟,田克胜,许根慧;乙醇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J];天然气化工;2005年04期
8 赵宇培;刘定华;刘晓勤;姚虎卿;;合成气合成乙二醇工艺进展和展望[J];天然气化工;2006年03期
9 何t2;高正虹;许根慧;;钯催化剂上CO偶联制草酸二乙酯的XPS研究[J];天然气化工;2006年05期
10 田克胜;王保伟;许根慧;;乙醇酸的合成及应用[J];天然气化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安远;戴维林;;高效Cu/Al-HMS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在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张小明 通讯员 徐伟中;陕京三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N];石油管道报;2009年
2 田大园 李恒;霍尔果斯末站通过检查[N];石油管道报;2009年
3 记者 刘涛;管道局召开安全环保工作视频会议[N];石油管道报;2009年
4 永献;三公司中亚管道B线通球测径完成[N];石油管道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梁锋;双酯加氢制备二醇的新型Cu基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徐艳;CO偶联再生反应系统的非线性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孟凡东;CO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反应体系的过程分析和模拟[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国;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胡仲才;亚硝酸酯再生新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田克胜;一氧化碳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催化剂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许茜;草酸二乙酯气相加氢制乙二醇催化剂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明玉;CO低压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宏观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张旭;草酸二乙酯气相加氢催化剂助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程蓓蓓;一氧化碳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闫永娟;亚硝酸乙酯再生反应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郭一斐;2,,5-二甲基哌嗪合成工艺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宇培;溶剂对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乙二醇的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贻盾,马锦波;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及草酸乙二醇的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8年02期
2 高占笙;;合成气一步制乙二醇[J];石油化工;1993年02期
3 沈景馀;国外环氧乙烷/乙二醇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2001年05期
4 王保伟,马新宾,韩森,何菲,许根慧;CO气相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钯系催化剂研究[J];天然气化工;2000年05期
5 陈庚申,严慧敏,薛彪;一氧化碳和亚硝酸酯合成草酸酯和草酸[J];天然气化工;1995年04期
6 王克冰;王公应;;非石油路线合成乙二醇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年S1期
7 钟顺和,高峰,叶文强,肖秀芬;激光促进磷酸盐表面甲醇氧化偶联反应[J];应用化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滋,唐颐,陈建民;负载金属对SO_4~(2-)/ZrO_2催化剂超强酸性和反应性能的影响[J];化学物理学报;1993年05期
2 金文才;用铂族金属催化剂控制汽车排气污染[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4年01期
3 李正;Johnson Matthey收购ICI催化剂业务[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年01期
4 徐正;全球各行业用催化剂创新动态[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年20期
5 ;StidChemie公司开发与应用催化剂[J];金山油化纤;2005年04期
6 ;Cormetech催化剂管理学院在北京成立[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5期
7 胡逸民;内燃机废气净化基础知识讲座——第三讲机外净化用催化剂[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80年01期
8 ;我国催化剂工业的差距[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7年04期
9 侯耀暄,许关华;我厂催化剂的国产化及其技术管理[J];金山油化纤;1997年01期
10 李敬东,路广顺,安永坤,余家邦;YNCA型催化剂在我厂的应用小结[J];小氮肥;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有成;刘建;刘振义;;JX-5A高温脱氯剂的研发[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景红;谷淑芳;汪晓梅;陈知新;;催化剂扩散轨迹的探求[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钱伯章;朱建芳;;石油炼制催化剂的新进展[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催化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兴华;李爱芳;;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钯催化剂的使用与维护[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皓;彭派;段日;袁胜华;苏晓波;;催化剂剂型与其颗粒间隙[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复昌;刘存柱;刘家海;舒胜;;建立催化剂显微图库 诊断催化裂化操作[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8 蒲延芳;;国内外加氢石油树脂技术发展概况[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于剑昆;;CsOH催化剂的回收技术[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陶然;;包容是健康和谐的催化剂[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月秀;ST/A1-PILC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楼莉萍;负载型TiO_2及Ce_xTi_(1-x)O_2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3 孙闻东;异丁烷/丁烯烷基化新型固体强酸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0年
4 顾晓利;苯酚羟基化反应新型催化剂与工程技术基础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沈振陆;碳酸二甲酯参与的绿色催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温斌;同时脱除FCC烟气中NOx、SOx和CO的催化材料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0年
7 石雷;由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催化合成吲哚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汪颖军;氧化钼基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李昱;纳米碳管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初步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云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宏岗;硫磺回收催化剂CT6-2B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任萍;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杨米娜;固体酸催化的一些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刘明刚;低温液相合成甲醇铜铬催化剂制备及合成工艺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赵修波;改性铜铬加氢催化剂的开发[D];浙江大学;2005年
6 于静;DZ-1A重整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7 奚朝晖;乙酸乙酯催化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丁小会;生物质燃气中氨的催化分解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刘华;密偶型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建军;CS-2催化剂在1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上工业化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本文关键词:“用煤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技术进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