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单体烃类包裹体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为例

发布时间:2019-11-02 19:57
【摘要】:利用近年来发展的烃类包裹体研究新方法,综合分析了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与油气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特征,其中海西中期和喜马拉雅晚期占优势,单体烃类包裹体激光剥蚀在线成分分析表明,早期原油(黄色荧光包裹体)具有饱和烃色谱呈双峰型、芳烃含量较高的特征,属于成熟度相对较低的中质原油;而晚期原油(蓝色荧光包裹体)具有饱和烃呈单主峰型、芳烃含量较低的特征,属成熟中晚期轻质原油。结合研究区原油的来源或烃源岩沉积环境、成烃生物、成熟度、运移距离和成藏过程及时间,推测早期原油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下奥陶统优质烃源岩,晚期原油主要来自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
【图文】:

油气包裹体,裂隙充填,塔河油田,储层


,利用PVTsim等软件建立烃包裹体及盐水包裹体的等容方程,并计算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压力和温度参数。2实验结果2.1烃类包裹体岩相学及热力学特征塔河油田储层样品中的包裹体在偏光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在-C-O各个层位的不同样品中均发育盐水包裹体,而与油气有关的烃包裹体的分布则相对略少,其形态大小很不规则(可达50μm以上),荧光颜色呈多种分布,这在先前的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中亦有所报道[23,25]。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总体趋于2种荧光颜色:一种为蓝绿—蓝白色荧光,单偏光下无色,图1塔河油田T901井O3q-O2yj储层裂隙充填方解石中的油气包裹体Fig.1BeadedhydrocarboninclusionsdistributedinthefissurefillingcalcitesinwellT901(about5700m,O3q-O2yj)intheTaheoilfieldundersinglepolarization(a)andtwotypesoffluorescinghydrocarboninclusions(b)量较多;另一种为黄—黄绿色荧光,单偏光下浅褐色—无色(图1)。这2种荧光颜色的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4.2~92.1,45.4~113.2,81.2~151.8℃,反映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特征[23,25,28]。另外通过计算获得偏蓝色烃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变化范围分别为150.6~156.9℃和56.59~59.98MPa,相较而言偏黄色烃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都较小,分别为79.2~83.5℃和22.18~24.53MPa[28]。2.2塔河油田烃类包裹体组成特征LA-GC-MS分析技术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包裹体中成功运用,并检测到了nC4-nC30的烃类化合物组成,超越了国际上包裹体分析的检测极限(小于C20)[31-33]。因大部分样品中包裹体较小,实现精准的单个包裹

蓝色荧光,塔河油田,储层,包裹体


图2塔河油田T901井O3q-O2yj储层(5700m)蓝色荧光(L)和黄色荧光(R)包裹体193nm准分子激光剥蚀分析结果[27]a.总离子图;b.链烷烃质量色谱图;c.芳烃质量色谱图;Cn.链烷烃碳数;Pr.姥鲛烷;Ph.植烷;N.萘;MN.甲基萘;EN.乙基萘;DMN.二甲基萘;C3-N.三甲基萘Fig.2GC-MSanalysisusing193nmexcimerlaserablationofblue(left)andyellow(right)fluorescinginclusionsfromwellT901(about5700m,O3q-O2yj)intheTaheoilfield[27]包裹体具体组成差异如下:(1)黄色荧光包裹体:芳烃含量明显高于饱和烃,饱/芳比值为0.75;其中正构烷烃碳数达到nC30,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图2R-b),在nC17和nC25出现峰值,nC8-nC11轻烃几乎缺失,nC21-/nC22+比值小(1.1),Pr/Ph、Pr/nC17和Ph/nC18比值分别为3.19,0.43,0.32;芳烃组成中二甲基萘峰和甲基萘峰高于饱和烃主峰(图2R-c),二甲基萘峰则高于甲基萘峰高于萘峰;甲基菲指数(MPI)较低(0.32),其等效VRo仅为0.59%,联系其低捕获温度(80℃左右)和nC21-/nC22+比值,以及高Pr/nC17和Ph/nC18比值,整体反映注入的石油成熟度较低[29,36-37]。(2)蓝色荧光包裹体:与黄色荧光包裹体相反,芳烃含量显著低于轻质烷烃,饱/芳比达到2.02;其中正构烷烃呈单峰型分布(图2L-b),烷烃碳数仅达到nC27,主峰碳为nC17,在nC8附近出现次高峰,nC10出现低谷,,nC21-/nC22+比值较大(5.66),Pr/Ph、Pr/nC17和Ph/nC18比值均小于黄色荧光包裹体(分别为1.46,0.25,0.24);蓝色荧光包裹体中芳烃峰远低于饱和烃主峰,其中萘含量>甲基萘>二甲基萘;MPI为0.58(等效VRo>0.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培;王一刚;;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研究[J];岩石学报;2007年09期

2 ;怎样区分原生、次生、假次生包裹体?[J];地质与勘探;1977年01期

3 G.J.罗萨斯科 ,汤福奎;激光激发拉曼光谱在矿物气液包裹体中各个相的不打开部分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5期

4 单林;;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抚州地质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5 李秉伦;研究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问题[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6 单林,张文智;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7 余平;使用Gandolfi X-射线技术鉴定液包裹体的子矿物[J];地质与勘探;1983年08期

8 卢焕章;;国外包裹体研究的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2期

9 卢焕章;;热力学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学习班在武汉地质学院举办[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4期

10 卢焕章;包裹体研究的现状[J];中国地质;198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俊英;倪培;饶冰;张林松;;盐水包裹体的人工系统合成[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斌;;烃类包裹体热动力学参数计算软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斌;;油气领域中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和存在问题[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4 倪培;饶冰;丁俊英;张林松;;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谢奕汉;范宏瑞;胡芳芳;;人造蓝宝石熔融包裹体研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陶士振;;包裹体方法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张恩;彭明生;;红、蓝宝石中的包裹体致色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迪;欧光习;张敏;邱林飞;黎琼;;歧南次凹储层天然气包裹体成分特征及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牛贺才;单强;张海祥;;云南鹤庆苦橄岩熔融包裹体物质组成的研究[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10 张鼐;张水昌;罗平;肖廷荣;;有机包裹体成份色谱分期测试[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其勤 张美珍;单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记者 宗钢 雒永春;自有核心技术助力塔河油田开发[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记者 周兴岩 雒永春 蒋玲;塔河油田新增探明储量1.35亿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记者 宗钢 雒永春;塔河油田稀油区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宗钢;塔河油田唱响创新发展主旋律[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李娜 张洋;绿色低碳成就美丽塔河[N];中国石化报;2013年

7 记者 周兴岩 通讯员 何云峰 邓贤伟;塔河油田外围 勘探开发获新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蒋琳琳 雒永春;塔河油田白垩系勘探获重大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王勤聪 张润泰;塔河油田TP28井远探声波测井应用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记者 宗钢 雒永春;西北油田开发成功防治硫化氢新技术[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雷;大别山甘家岭超高压不纯净大理岩:变质演化与大陆俯冲带的碳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葛云锦;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响应[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潘雪峰;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王淑萍;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结构特征及成因模式[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宫色;储层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云露;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丁勇;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型储层特征及对开发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田飞;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结构和充填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饶丹;塔河油田奥陶系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动力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朱蓉;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流体赋存分布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桃;南大西洋中脊19°S附近玄武岩与斜长石斑晶熔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岩浆作用的指示意义[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李桐林;包裹体对软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刘伟;四川盆地北缘MVT型铅锌矿床中热液流体的形成与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旭刚;若尔盖地区510-1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林鑫;西藏龙玛拉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伟;查干凹陷白垩系储层油气包裹体特征、流体分析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吴大伟;四川雪宝顶钨锡铍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甄世军;甘肃折腰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李盈青;“达碧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傅太宇;川东北普光气藏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研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54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54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