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克深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水锁伤害防治
【图文】:
642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第34卷于30%~60%,水锁伤害程度较弱;WBI介于60%~90%,水锁伤害程度强;WBI为90%以上,水锁伤害程度极强.2.2耐温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优选选用DCAT11表面张力测试仪,根据铂金板法,在25℃下测试4种表面复配体系表面张力;选用DSA-30润湿角测定仪,根据接触角法在25℃下测定岩石润湿角,观察岩心原始状态和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润湿性能;选用自制岩心自吸实验装置(图1)通过岩心含水饱和度变化规律,,判断解水锁剂是否能够缩短排液时间.图1自发渗吸实验装置Fig.1(Coloronline)Experimentalapparatusofspontaneousimbibition2.3水锁伤害解除实验利用优选的复配表面活性剂进行水锁伤害解除评价实验,步骤如下:①25℃下岩心用模拟地层水进行抽真空饱和;②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内,电加热套升温至160℃,沿气测的反方向注入2倍孔隙体积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密闭冷却岩心至25℃;③取出岩心,用试纸将岩心表面流体吸干,称量岩心湿质量;④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内,25℃下正向持续注入N2驱替,至岩心质量不再变化,测量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气相相对渗透率.3结果与讨论3.1水锁指数选取11块岩心进行水锁伤害评价实验,岩心物性参数及水锁指数如表1,Swir为初始含水饱和度.由表1可见,岩心孔隙度为2.09%~7.91%,平均孔隙度为5.04%,渗透率为0.011×10-3~0.424×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0.098×10-3μm2,属低孔低渗岩心.水锁指数为45.52%~87.50%,平均水锁指数为69.8%,属于强水锁型.表1岩心物性参数及水锁指数Table1PetrolphysicalpropertiesandWBIofcores岩心编号Ф/%K0×10-3/μm2Kn×10-3/μm2Swir/%WBI/%1#6.410.0920.03235?
μm2Swir/%WBI/%1#6.410.0920.03235.8265.592#6.510.0980.02941.6870.413#7.910.4240.23129.7845.524#5.050.0610.01934.9668.856#3.070.0130.00342.1476.927#3.340.0110.00246.5181.8211#2.090.0160.00249.7687.5012#2.490.0210.00348.6985.7118#6.470.0830.03134.7462.6521#6.530.1150.04436.8561.7322#5.610.1510.05831.7461.593.2影响因素3.2.1含水饱和度Krg在不同Sw下计算结果如图2.由图2可见,当Sw介于40%~80%时,Krg随Sw增加显著降低,曲线呈下凸状;当Sw介于80%~100%时,Krg变化幅度不大,均小于15%.水锁伤害程度随Sw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图2岩心气相相对渗透率测试结果Fig.2(Coloronline)Krgof11coresunderdifferentSw3.2.2基质渗透率分别测定3#、11#和18#岩心(渗透率分别为0.424×10-3、0.016×10-3和0.031×10-3μm2)的Krg和WBI,结果如图3.由图3可见,岩心基质渗透率越高,Krg越高,WBI越低.这是由于基质渗http://journal.szu.edu.c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承祖,华明琪;水锁机理的定量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0年03期
2 马洪兴,史爱萍,王志敏,冷淑玲,王小鹏;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锁伤害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4年04期
3 崔晓飞;;水锁伤害影响因素分析及解除方法研究现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4 王鹏;;入井液防水锁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15期
5 张振华,鄢捷年;用灰关联分析法预测低渗砂岩储层的水锁损害[J];石油钻探技术;2001年06期
6 张振华,鄢捷年;用灰关联分析法预测低渗砂岩储层的水锁损害[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2年02期
7 李淑白,樊世忠,李茂成;水锁损害定量预测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2年05期
8 林光荣,邵创国,徐振锋,王小林,王力;低渗气藏水锁伤害及解除方法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6期
9 李菊花,李相方,卜范慧,冀秀香,姜涛,李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气藏开采中定性判别水锁的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皋,唐洪明,孟英峰,阎荣辉,周守奎;川西侏罗系蓬莱镇组浅层低渗气藏水锁损害研究[J];钻采工艺;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春鹏;岳湘安;侯吉瑞;;低渗透砂岩气藏水锁伤害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彭雷;蔡立君;宋万宝;刘丹;;英台油田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方法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光荣;邵创国;徐振锋;;低渗气藏水锁伤害及解除方法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特约记者 胡丽莉 通讯员 张春梅;对症下药解除“水锁伤害”[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杨兵 兰林 潘宝风;西南油气研发特色油田化学品[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疏壮志;低渗透裂缝性有水气藏复杂结构井水锁实验和产能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行;高低压层层间差异影响产量因素及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滕飞;吉林乾安油田低渗透储层损害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魏茂伟;低渗储层水锁伤害解除技术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4 闫晶;古龙南地区储层损害机理研究及水锁损害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周小平;低渗凝析气井反凝析及水锁伤害机理和解除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联翩;低渗透气藏水锁伤害的预防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7 白方林;苏6井区气藏伤害因素分析及降低水锁伤害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8 徐凌;PW低渗气藏解除水锁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王宪刚;苏六井区低渗砂岩气藏水锁伤害机理及防治办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10 戢俊文;微波加热解除低渗透砂岩气层水锁损害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3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6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