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关井时机对页岩气井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1-24 00:05
【摘要】:页岩气井压后返排率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永久赋存于储层中,对页岩气井的生产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页岩气井早期生产返排特征,并根据典型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机关井持续时间、生产制度对页岩气井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返排前关井期间,极窄的相渗曲线共渗区急剧降低压裂液在储层中的渗吸运移速度,关井100 d后移动距离小于3 m,随着关井持续时间增加,压裂液返排率呈指数降低,开井的初始产气量先减小后增大,对长期产气量的影响则恰好相反,因此,并不能简单得出关井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生产的结论 ;②而在生产返排后关井期间,随着关井持续时间增加,返排率减小,开井的初始产气量增大,长期产气量则会减小,但相比之下,返排后关井效应弱于返排前;③对于生产制度而言,生产压差增大会掩盖应力敏感导致的渗透率降低效应,最终表现为累计产气量、累计产水量都增加,同时,高生产压差人工缝底部积液,而低压差含水饱和度则几乎为0。该研究成果为认识压裂液的滤失机理及其在储层中的赋存方式、确定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的最佳关井时间与生产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敏,徐媛;国外压后返排的理论研究与推荐做法[J];钻采工艺;2000年05期

2 林永茂;刁素;向丽;王兴文;王毅;陈信明;;压裂井高效返排技术的完善及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3 魏亮;何顺利;田树宝;;油井压后返排参数的优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6期

4 刘铭;;无孔滑套与压裂返排装置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2期

5 张家由;;致密气藏压裂高效返排工艺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年06期

6 郭权;;压裂井极限抽汲返排率的确定[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6期

7 王才;李治平;赖枫鹏;付应坤;李洪;;压裂直井压后返排油嘴直径优选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4期

8 何健,康毅力,高波;滤饼返排压力的实验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年03期

9 胡学军;冯建华;齐梅;李芳;蔡雪梅;焦淑娟;;砂岩气藏基质酸化残液返排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2期

10 刘飞;王勃;潘登;曾小军;庞东晓;;四川盆地页岩气井地面安全返排测试技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建;;新型机械助排工艺在青海尕斯油田的应用[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雪芬;康毅力;游利军;杜新龙;;致密砂岩储层水相圈闭损害防治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谭明文 张绍彬 林凌;液氮压裂新工艺首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白瑶;压裂返排优化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杨索;洛带低压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增能返排工艺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赵英杰;水力压裂返排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杨波;气井压后返排过程机理研究及返排制度优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汪翔;裂缝闭合过程中压裂液返排机理研究与返排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6 司志梅;低渗透油藏压裂液滤失返排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胡景宏;压裂液返排模型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8 张春辉;低渗透油田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宋军正;压裂气井防止支撑剂回流的返排模型及合理产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黄麒钧;扶杨油层压裂液滤失量及返排率计算[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2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72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