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质分子聚集及解聚的初步探究
【图文】:
图 1-1 沥青质基本结构单元的两种模型示意图(a)“大陆模型”和(b)“群岛模型”Figure 1-1 Illustrations of (a) the continental model and (b) the archipelago model“大陆模型”认为沥青质分子的结构形如稠环芳香分子,他们是由一个或者两个含有烷基侧链的稠环芳烃组成[21]。这种模型认为沥青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是由芳香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且被连接在芳香核上的烷基侧链间的排斥作用所限制[22]。“群岛模型”[23-25]则认为沥青质包含多个缩合度较小的稠合芳环,他们之间通过烷基链或者硫醚桥连接起来。考虑到空间位阻的因素,环与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再是主要驱动力,但是“群岛模型”的沥青质分子通过桥连作用和氢键作用而产生聚集。1.2.2 沥青质的聚集模型众所周知,石油沥青质在溶液中如原油体系[26]以及甲苯溶剂容易发生自聚,并且在低浓度的条件下,沥青质已经开始聚集[27]。人们通过测量沥青质在溶液中的平均分子量的方法对沥青质的聚集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8],研究发现,沥青质的聚集与热力学因
“缔合束”(association stacks),是由基本结构单元片通过 π-π 相互作用等形成,“缔合束”大小约为 3.0 nm;“缔合束”经过进一步聚集形成了“胶束”(aggregation),其大小约为 5.0 nm;用小角中子散射和小角 X 射线散射测定的是沥青质的“集合体”(assemblage);“集合体”再聚集生长,并逐渐呈现各向异性。在醇溶液中用小角 X射线散射可以观测到直径为 590 nm 的“簇状物”(cluster),它是小球体(中间相)的前身物;当沥青质产生沉淀时,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絮凝”现象,形成大小为 1000~20000 nm 的“小球”或“絮凝体”(flocs,spheroles)。Mullins 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的 Yen 模型,也称作 Yen-Mullins 模型[37-41]。Yen-Mullins 模型的基本特征如图 1-2 所示。该模型指出了沥青质在原油以及实验溶剂中主要的分子和胶体结构。该模型认为最有可能的沥青质的分子量约为 750 g/mol,并且沥青质分子结构以“大陆模型”为主。在浓度足够的条件下,,沥青质分子形成聚集数小于10的纳米聚集体。随着浓度的增大聚集体进一步聚集形成聚集数小于 10的簇状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军;石油沥青质的化学和物理 Ⅱ沥青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J];石油沥青;1996年01期
2 张庆轩,杨国华,杨普江,王保三;石油沥青质在烃中的稳定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1期
3 张磊;李传;阙国和;;石油沥青质的吸附行为——Ⅰ吸附机理及研究方法[J];石油沥青;2007年05期
4 周迎梅;王继乾;张龙力;阙国和;;沥青质分散剂对沥青质的稳定及缔合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刘永建;王国强;丁伟;于涛;曲广淼;;沥青质在近临界水中的催化裂解[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向敏;宫敬;;管输原油沥青质沉积机理与预测模型[J];油气储运;2010年01期
7 王继乾;李传;张龙力;李兆敏;阙国和;;双亲分子稳定辽河沥青质的作用及其机理[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2期
8 唐文;何凤友;杜彦民;凌凤香;;原油沥青质分子结构与乳化特性的关联研究[J];当代化工;2013年02期
9 EricY.Sheu;赵明;;沥青质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集和动力学[J];石油沥青;1993年01期
10 王子军;石油沥青质的化学和物理 Ⅲ.沥青质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J];石油沥青;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雷云;韩善鹏;张劲军;;沥青质对混合原油胶凝特性的影响研究[A];流变学进展(2012)——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邹滢;宋丽;翁惠新;;辽河减渣中金属铁的赋存与分布特征[A];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C];2007年
3 徐明进;李明远;吴肇亮;AlfredA.Christy;林梅钦;;沥青质和胶质的界面膜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慕朝;李明远;;沥青质在油水界面的剪切流变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理达;重质油沥青质分子结构及性质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严九洲;丙烯酰胺及其衍生聚合物对原油沥青质结构影响和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崔璐;沥青质分子聚集及解聚的初步探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4 陆阳;重质油沥青质性质与结构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戈丹妮;胶质亚组分与沥青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586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8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