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胜利油田稠油用微乳液型驱油剂研制

发布时间:2020-03-15 23:08
【摘要】:采用三元相图研究了助表面活性剂种类、温度、盐含量和水油比对微乳液型驱油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助表面活性剂链长增加可以得到更大面积的微乳液区域;制备温度和NaCl质量分数的提高,均可降低制备微乳液所需最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wmin),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也带来wmin的显著变化;通过调控助表面活性剂用量,在水油比(8∶2)~(5∶5)范围均可得到微乳液。采用黏度实验和驱油实验评价了微乳液型驱油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微乳液质量分数1%时,对单家寺稠油和孤岛稠油的降黏率达到90%以上,降黏效果较好;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微乳液驱油剂可提高稠油热采采收率10%以上。
【图文】:

表面活性剂,稠油


降黏率=稠油黏度-稠油乳状液黏度稠油黏度×100%(1)1.7微乳液粒径测定动态光散射仪常用于测定纳米级悬浮颗粒的尺寸。激光照射在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的颗粒上将产生瑞利散射,而粒子的布朗运动造成散射光波长的多普勒频移,使散射光强度产生波动,这种波动的频率与粒子尺寸相关,动态光散射仪利用这种相关性测定颗粒大校开启恒温槽、激光器,打开计算机进入操作界面,待系统稳定约30min后开始测量。首先,将检测器滤镜置于关闭位置,放入准备好的样品池;然后,在操作界面上设置好相关参数,将检测器滤镜置于“532nm”位置,开始测量;待测量结束后,保存数据,将检测器滤镜置于关闭位置,取出样品池。1.8模拟驱油试验选用驱油线性模型装置,采用φ25mm×600mm模型管,按照地层砂岩组成填充石英砂,将原油进行脱水和过滤处理。将岩心模型装入抽真空流程,在压力至-0.1MPa后,连续抽空0.5h,饱和蒸馏水,饱和水时间为24h。用天平称量饱和水前后的岩心模型的质量,计算岩心孔隙体积(PV)。将岩心模型装入测渗透率流程,以恒定的注入速度注入蒸馏水,当压差稳定后,记录此时的压差,按照达西定律,计算岩心的绝对渗透率。将模型接入饱和油流程,然后加热到实验温度,以恒定的低速将实验用油注入岩心进行油驱水建立束缚水。注入压力15MPa,蒸汽注入速度3mL/min,模型出口压力4MPa条件下,按照具体的试验方案进行驱油试验。2结果与讨论2.1驱油剂体系组分研究发现,稠油的组成和驱油效率密切相关。由于稠油组分复杂,如何针对性地选择驱油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稠油存在的天然羧酸组

三元相图,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三元相图,丁醇


正戊醇和正己醇做助表面活性剂,均可得到稳定的微乳液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S1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下,助表面活性剂碳数增加时,水、油形成微乳液相区面积逐渐增大。可见,作为助活剂,适当增加碳链长度,有更高的助活性作用。原因是:随碳链长度增加,其疏水作用增强,对于油的增溶能力增强,从而使得可形成微乳区域的面积增大。同时,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后,其进入到在油水界面间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层中,并呈无序排列,使界面膜增大(即界面压增大)。根据微乳液理论,助表面活性剂进入表面活性剂疏水区增加了界面上表面活性剂疏水部分所占的比例,助表面活性剂疏水链的增长更有利于疏水部分比例增加,依据几何聚集模型,此时更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7]。设γo-w为油水界面张力,π为油水界面间吸附了表面活性剂后吸附层的界面压,γi为此时的界面张力,γi可由式(2)表示:γi=γo-w-π(2)加入助剂后,导致π增大,达到γo-w<π,则γi<0。由式(2)可见,负界面张力不可能稳定存在,体系欲趋于平衡,则必扩大界面,使分散相液滴的分散度增加,最终形成更小的液滴,,体系成为微乳状液,最终界面张力γi由负变为零。微乳状液由普通乳状液突变而自发地形成,当液滴在热运动下发生碰撞而聚集时,由于液滴变大又会形成暂时的负界面张力,从而使液滴再次分散,以增大界面面积,使负界面张力消除,体系达到平衡。因此,微乳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分散相液滴不会聚集、分层。为了进一步考察表面活性剂RPS-1在微乳液形成过程的作用,绘制了不含RPS-1的S2复配体系的相图(图5~图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文学;韩克江;曾鹤;施岩;;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15年06期

2 祁成祥;杨兵;李敬松;冯祥;郑伟;;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5年01期

3 陶磊;李兆敏;程时清;;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5年02期

4 秦冰;罗咏涛;李本高;雷斌;;稠油油溶性降黏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年05期

5 李锦超;葛际江;吴芳;仉莉;张贵才;;一种稠油热/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宇;;耐温抗盐型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合成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8年02期

2 解来宝;吴玉国;宫克;宋博;蒋硕硕;王彤宇;;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应用化工;2018年06期

3 赵仁保;衡明浩;贾莹莹;;春光油田稠油井筒掺稀降黏室内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2期

4 黄欣桐;周翠红;郭艳彤;夏亮;索全玉;;超声应用于超重质渣油降黏的实验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5 李鸿英;冯凯;马晨波;陈朝辉;张劲军;;重油掺混石脑油的稳定性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6 刘佳伟;毛金成;周培尧;王海彬;李勇明;;马来酸双酯、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结构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J];石油化工;2017年07期

7 黄良仙;张乐;赵雪雪;李艳妮;;有机硅磺酸盐的制备及其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性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8 秦冰;李财富;李本高;;胜利油田稠油用微乳液型驱油剂研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7年02期

9 张伟;邹剑;王弘宇;王秋霞;周法元;张华;;多元热流体解堵增产工艺室内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9期

10 刘玉平;康玉阳;李兴;;三高原油降黏工艺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敏;孙晓娜;鹿腾;李宾飞;王鹏;;二氧化碳在毛8块稠油油藏热采中的作用机理[J];特种油气藏;2013年05期

2 刘伟;李兆敏;孙晓娜;李宾飞;;HDCS技术中各因素对超稠油性质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3年04期

3 刘东;李云鹏;张风义;张雷;张彩旗;;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油藏适应性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12年S1期

4 顾启林;孙永涛;郭娟丽;孙

本文编号:2587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87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