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渗吸特性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10:08
【摘要】:新疆芦草沟组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在压裂施工后,大量的压裂液被储层吸收和滞留,压裂液的返排率较低。由于致密储层孔隙较小,毛管力很强,储层发生较强的自发渗吸,对吉木萨尔致密油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已对自发渗吸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自发渗吸研究还较少,在渗吸能力、规律、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仍然不够明确。本论文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吉木萨尔致密储层特征,开展了储层样品的自发渗吸及渗吸驱替实验,获得了储层渗吸特征,分析了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研究成果和认识:(1)吉木萨尔地区储层层理发育,原油粘度大,咸化湖环境,地层水矿化度高,是影响储层渗吸特性的重要因素。(2)研究区储层致密,未洗油实验样品孔隙度渗透率较低,润湿性为亲水—中性润湿。储层内岩石粘土含量总体较低,主要粘土矿物为蒙脱石,伊蒙混层及绿蒙混层。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孔隙(粒间孔、溶蚀孔和微孔)+微裂隙组合类型等为主,孔喉细小,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1μm~1μm范围内。(3)储层岩心具有较强的渗吸能力,最终自发渗吸饱和度可达30%~70%(0.3PV~0.7PV)。渗吸曲线符合多孔介质的渗吸规律,即渗吸早期吸水量上升较快,渗吸后期渗吸速率降低直至稳定。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实验样品间的渗吸特性差别较大。(4)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对致密油储层的渗吸能力影响较大,微裂缝发育的岩心渗吸量大,渗吸速度快;伊利石、伊蒙混层含量高的岩心渗吸量大;含裂缝的岩心在渗吸速度和最终吸水量都大于完整岩心;溶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KCl溶液,岩心渗吸量减少、渗吸速度降低。(5)储层渗吸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平行层理的岩心具有更好的渗吸能力,渗吸能力可比垂直层理高出约30%,层理是储层重要的渗吸通道。(6)一定范围内,渗吸液矿化度越低,驱油采收率越高,但矿化度过低,驱油效率降低。这是因为过低矿化度将使粘土膨胀,会造成细小孔隙被堵塞导致。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渗吸


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Fig.1.1 Technology roadmap1.4.3 创新点(1)通过对吉木萨尔致密储层开展自发渗吸实验,发现层理是影响储层渗能力的重要因素,层理发育的地层渗吸能力较普通地层可提高 30%。(2)蒸馏水具有一定的渗吸驱替能力,低矿化度压裂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高致密储层岩心的驱替效果,,且一价离子的驱替效果高于二价离子。

毛细管,渗吸,液柱,非润湿相


第 2 章 多孔介质自发渗吸机理相置换非润湿相的过程称为渗吸[36]。在之间巨大的盐度差,岩心内存在较大的渗透压。因此在本章,我们除了分析普通多起的渗吸进行机理分析,为后文的实验自发渗吸过程及机理的渗吸介质可以等价为等效半径的毛细管。液体上升形成一段液柱,液柱除了受到毛细压其受力分析如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睿哲;姜振学;高之业;李宜润;张昆;张醒初;宁传祥;;页岩储层组构特征对自发渗吸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2 飞达;;渗吸疗法特色治疗——巧博士《一元按摩店》如虎添翼[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4年02期

3 飞达;;渗吸疗法特色治疗——巧博士《一元按摩店》如虎添翼[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4年03期

4 王晶;;渗吸疗法特色治疗——巧博士《一元按摩店》如虎添翼[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3年10期

5 ;渗吸疗法特色治疗——巧博士《一元按摩店》如虎添翼[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3年11期

6 吴应川;张惠芳;代华;;利用渗吸法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7 吴志远;曾顺鹏;黄琪;杜庭俊;韩睿;;低渗透砂岩油藏动态渗吸规律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年20期

8 屈雪峰;雷启鸿;高武彬;张龙;何右安;王博;;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岩心渗吸试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2期

9 张新旺;郭和坤;李海波;;基于核磁共振致密油储层渗吸驱油实验研究[J];科技通报;2018年08期

10 李帅;丁云宏;吕焕军;张彬;余芳;石善志;;一维两相同向渗吸模型的求解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蔡建超;赵春明;谭吕;郁伯铭;郭士礼;潘中华;;低渗油藏毛细渗吸的分形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蔡建超;Cheng Chulin;胡祥云;;单裂缝沉积岩石轴向渗吸实验和理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周雯菁;陆业昌;董金凤;李学丰;;液/气界面对连续三相流体自发渗吸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迪斐;郭英海;崇璇;母小苗;刘唐琼;钟巧;陈潼;强思远;杜宇;张格格;陈劭;;基于3D打印、自发渗吸与低场核磁共振的页岩孔隙网络连通性评价——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王月英;吕爱民;姚军;;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裂缝性介质渗吸作用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张星;毕义泉;汪庐山;任占春;;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权;王为民;苗盛;;岩芯渗吸机理的核磁共振成像及弛豫时间谱研究[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李爱芬;王桂娟;何冰清;韩文成;付帅师;;低渗裂缝地层渗吸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规律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9 胡志明;祝志敏;高树生;郭和坤;熊伟;单文文;;砾岩油藏水驱采油机理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大伟;大庆外围致密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研究及试验效果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孟庆帮;裂缝性油藏自发渗吸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3 李继山;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渗吸过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沈安琪;致密油藏渗吸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5 刘国栋;造纸涂层材料自渗吸行为机制及理论建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金生;不同变质程度含瓦斯煤渗吸效应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蔡建超;基于分形理论的低渗油藏若干输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响梅;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渗吸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曹晨光;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油渗吸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郝俊兰;致密储层压裂液渗吸对产量影响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贡皓霜;煤粉堆积孔道润湿性及床层渗吸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吴文俊;致密储层表面活性剂渗吸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李晓;低渗透油藏波动辅助渗吸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7 宋俊强;表面活性剂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效率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8 朱耿博仑;合水地区长8储层压裂液渗吸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9 魏一兴;苏里格致密砂岩气储层渗吸作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10 张学鹏;压裂用渗吸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6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96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