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坳陷东部封闭层破裂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图文】:
封闭层的概念源于早期 Barker 等人对封隔体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盆地在纵向上存在两个或多个压力带。后来提出使用流体封隔体(Fluid Compartment)这一术语,而这些相对独立的压力系统都是被某类地质体隔开的。学者们认为封隔体实质上是存在于地下三维空间内被封闭层所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地质体,而其封闭层大多为低渗透性的岩层或者断裂带。封闭层的存在是地层发育超压以及形成压力分隔体的前提条件,而封闭层超压破裂发生往往是由于分隔体内部具有超压(Sibson,1990)。目前识别手段主要是依靠钻测井,录井、试井等资料,结合地震解释(周兴熙,2006)首先确定岩性特征以及发育地层,而后处理井资料获得地层流体压力的数据,运用多口井封闭层的压力结构对比,认定纵向的压力特征,同时划分封闭层,了解封闭层的分布范围、类型、性质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徐士林(2003)基于流体封隔体的概念,以不同压力带的边界作为封闭层刻画了库车坳陷压力分隔体特征(图 1-1)。结果发现地下存在多个压力系统且被封闭层隔开,而封闭层自身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受控于地层和岩性,例如受第三系的膏盐岩、含膏泥岩层。
图 1-2 钻井失利原因分析.2.2 压力传递在断裂传递压力研究过程中,早期学者已注意到了各种类型的断裂与地层传递型之间的重要关系(Jones,1969;Fowler,1970),但主要研究局限于同沉积生长断层初认为断裂产生超压的原因在于断层作为侧向封闭层有效的阻止了孔隙水在排出。之后又认为是断层带内与周围岩层的压力改变是因为断裂带作为流体的有效运移,会因为深部的高压流体延断层向上运移,从而导致浅部压力显著升高,在地层压统中体现出压力传递的特征(Vasseur,1995;Xie et al,,2002;Tingay et al,2007)晓容等(2000)在对地层超压成因的研究及评价中将断裂发育地区存在的这种超压归为“他源高压”的一种,并且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断层将封隔体闭层破坏,并且作为运移通道联通了多个具有不同剩余压力的分隔体。高压流体通层由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压力也伴随流体发生改变,最终各个封隔体的剩余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良友;谭凤灵;何桂昌;;慢行条件下铺设封闭层的施工方法[J];路基工程;1988年02期
2 N.J.Milton;蔡瑞;;圈闭类型——一种基于封闭层的新分类方案[J];石油物探译丛;1993年02期
3 陶德钧;氯丁橡胶封闭层整治路基翻浆[J];铁道建筑;1980年07期
4 罗耀宗;;铝阳极氧化冷封闭层的测试[J];电镀与精饰;1992年06期
5 William P.Dillon;John A.Grow;Charles K.Paull;戚厚发;;美国东南海域天然气水化物封闭层能够圈闭天然气[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0年06期
6 周俊杰;周民权;王登银;王樱uo;李强;郝巨涛;汪正兴;;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面板封闭层加速老化试验研究[J];大坝与安全;2017年05期
7 石越峰;蔡德钩;闫宏业;仲新华;姚建平;楼梁伟;;高速铁路路基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层技术综述[J];铁道建筑;2018年01期
8 邹华耀;郝芳;张伯桥;史建南;陈斌;;准噶尔盆地中部超压封闭层的岩石学特征与封闭机理[J];岩石学报;2006年08期
9 J.M.Hunt;李士范;;石油在异常压力液体空间的生成和运移[J];海洋地质译丛;1991年01期
10 ;石油沥青专利[J];石油沥青;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文渊;库车坳陷东部封闭层破裂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9年
2 王征;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沥青混凝土封闭层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朱海洋;预拌自密实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9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9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