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分层注采对非均质三类油层化学驱开采效果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4:53
【摘要】:大庆油田主力油层的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为保证油田的稳产能力,其三类油层的有效开发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三类油层分布广泛,潜力巨大,但同时存在厚度薄、动用程度低、非均质性强、波及效果差的开发难点。化学驱作为大庆油田多年来提高采收率的主攻技术,已经臻于成熟,将其应用于三类油层有着改善油水剖面、提高驱油效率的前景,但具体开采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三类油层开发的困难(主要是纵向波及系数低),本文从物模实验和机理分析等角度展开研究,目的是研究分层注采对大庆非均质三类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针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实验采用的化学体系进行静态性能评价,掌握不同体系的流变性、稳定性和界面性能等性质。2、设计制作层内五点法井网三层非均质三维模型,模拟三类油层夹杂二类油层的典型非均质区块特征,并借助三维模型驱油实验分别研究笼统三元复合驱、分层水驱后三元复合驱、分层活性水驱后三元复合驱以及分层聚合物驱后三元复合驱等不同开采方式对三类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3、通过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到的采出样品、压力以及电阻率等来计算分析采收率、含水率、地层压力、采出液组分浓度以及平面饱和度的变化。4、利用笼统注与分层注的单向流非均质模型示踪实验协助分析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三元体系所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结合弱碱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到10~-33 mN/m数量级,具备良好的界面性能,而低分子聚合物溶液具有良好的增粘性、注入性以及抗剪切性。实验条件下,分层注采的开发效果普遍优于笼统注采。分层聚合物驱后进行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最佳,最终采收率可达65.83%;同时,低渗层动用程度最高,低渗层的最终残余油饱和度为34.51%。分层开发阶段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利用黏弹性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具体表现在能够改善流度,扩大波及体积;调整后续注入流体的流动通道,有效波及低渗层等。研究成果可以为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开发提供思路与理论支持。
【图文】:

溶液粘度,聚合物溶液,剪切速率,粘度


图 2.1 溶液粘度与浓度的关系Fig. 2.1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osity and concentration(a)800 万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ations of 8 million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 solution’s viscosity changing

溶液粘度,表面活性剂,视频,内界面张力


(c)聚碱二元溶液粘度随转速变化Polymer-Alkali solution’s viscosity changing with rotation rate图 2.3 不同浓度溶液粘度与转速的关系2.3 Relationship between rotation rate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olymer so表面张力性能分析 实验方法验仪器与材料:SVT20N型视频旋转滴张力仪;小烧杯;900万分子量H分子量 HPAM;石油磺酸盐;碳酸钠试剂;粘度为 8 mPa·s 的实验模1)为尽量使检测样品接近物理模型实验的驱替配方,用 800 万分子900 万分子量聚合物配制聚合物浓度为 2500 mg/L、表面活性剂为 0.3为 1.2 wt %的三元溶液,以及仅含有 0.3%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的活2)分别将三种溶液,配合实验模拟油在 SVT20N 型视频旋转滴张力,记录 2 h 内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政廷;郁林军;王丽;赵明;王勇;;张渠二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4年02期

2 张渊;王颖丽;;岩石非均质性对其热破裂的影响[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邓旭波;李仲东;刘慧卿;过敏;;榆林地区山2储层非均质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3期

4 赵艳艳;李留仁;吴晓东;;一种定量描述油藏渗透率水平非均质性的新方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陈红梅,李亮,丰镇平,李国君;一维喷管中湿蒸汽非均质凝结流动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6 许振良;一个非均质流水力坡度解析的新模型[J];泥沙研究;2000年01期

7 李国强;非均质样本的统计特性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8 唐东磊,朱介寿,冯锐;对三维非均质模型位场的理论研究[J];中国地震;1988年04期

9 刘智星;确定非均质矿物的主折光率的一种新方法——重折率法[J];矿物学报;1988年03期

10 成绥民;均质、非均质地层伤害评价通式和现代试井分析模式[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磊;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郭飚;;汶川地震前川西地区介质非均质性的时变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刘伯然;宋海斌;黄兴辉;拜阳;;利用地震海洋学资料对南海海水层非均质性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平;;非均质砂岩储层预测技术——以四川H构造须二段为例[A];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C];2018年

4 张冰;徐嘉亮;;储层岩性与物性非均质分析[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邓文庆;;大面积非均质填海地基加固方案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分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5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6 董春迎;;纳米非均质半平面问题的边界元分析[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7 钱昌吉;高国良;钟瑞;李洪;;非均质基底表面团簇生长的周期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8 冯丹;王汉强;;秦家屯油田秦东区块储层非均质特征及综合评价[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9 孙伟家;符力耘;;高压带非均质分析与钻井对比研究-以北澳大利亚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10 刘可禹;黄秀;;沉积体系非均质性对致密油气成藏控制及其定量评价方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杨碧泓 特约记者 白宪顺;根治注水储层非均质“后遗症”[N];中国石油报;2017年

2 涂兴万;辨析非均质 开发求高效[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周宏;非均质砂岩油藏克星:多层细分注水工艺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绍兴县委党校 俞鸿;纺织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N];绍兴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王学立;“妙手”调控助老油田“回春”[N];中国石油报;2019年

6 记者 京林 振月;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决定决策[N];中华新闻报;2001年

7 格非;时间与绵延[N];文艺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晋冬青;拒绝平庸 追求高远[N];中国石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鹏飞;CO_2咸水层封存润湿性与非均质性孔隙—岩心尺度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郑菲;典型DNAPLs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修复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李永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单元内部非均质性定量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4 申书伟;三维打印技术用于多模态、非均质组织光学仿体制备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罗荣;基于材料组分的非均质岩土体数值建模方法及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葛新民;非均质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测井精细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文浩;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臧婷;基于NURBS的非均质实体建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10 殷金英;非均质粒子及其团聚物的辐射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非均质性页岩储层射孔簇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万源;分层注采对非均质三类油层化学驱开采效果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殷鹏飞;埕东西区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非均质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陆红波;温度、应力作用下非均质煤体蠕变—渗流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5 康学赫;层状非均质地层界面对原位空气扰动修复苯污染含水层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任璇;LNAPLs在包气带层状非均质界面迁移规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吴青青;一类非均质空间中的霍乱扩散模型的动力学行为[D];扬州大学;2018年

8 王存根;非均质岩体力学参数表征及其岩桥贯通准则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9 董洋;XG/VO-ZVI强化修复硝基苯污染非均质含水层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0 章哲一;非均质与各向异性条件下临坡地基承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7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97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