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缝竖通道内同径多池火旋风形成特性研究
【图文】:
2.1 实验装置及燃料2.1.1 正四面体垂直竖通道本论文采用的整个实验系统如图2.1所示。为在火焰周围形成较为稳定的剪切流场,采用正四面体垂直竖通道自然诱导火旋风发生装置,如图2.2所示,研究实验室环境下多池火融合火旋风的形成情况及燃烧特性。装置内部尺寸为32cm×32cm×200cm,竖通道横截面尺寸如图2.2(a)所示。通道前壁为耐高温钢化玻璃,方便摄像机透过玻璃对通道内多池火燃烧火焰融合及火旋风形成的过程进行观察和图像记录;其余三侧壁面均为0.005m厚的胶合板,实物图如图2.2(b)所示。为了实现侧开缝进风口宽度的可变,以及实验的精确
2.1.1 正四面体垂直竖通道本论文采用的整个实验系统如图2.1所示。为在火焰周围形成较为稳定的剪切流场,采用正四面体垂直竖通道自然诱导火旋风发生装置,如图2.2所示,,研究实验室环境下多池火融合火旋风的形成情况及燃烧特性。装置内部尺寸为32cm×32cm×200cm,竖通道横截面尺寸如图2.2(a)所示。通道前壁为耐高温钢化玻璃,方便摄像机透过玻璃对通道内多池火燃烧火焰融合及火旋风形成的过程进行观察和图像记录;其余三侧壁面均为0.005m厚的胶合板,实物图如图2.2(b)所示。为了实现侧开缝进风口宽度的可变,以及实验的精确,特意将装置左右两侧壁面设计为可沿固定滑道活动的形式,并将槽道上添加了标尺来控制侧开缝宽度的大小,避免了每次实验每次测量的人为误差。通道上部开口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佳文;江平;王旭;;多火源火旋风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9期
2 支有冉;;火旋风 恐怖的森林火魔[J];新安全 东方消防;2009年03期
3 许晓晴;田宏;王爽;马东池;王启文;康嘉慧;;双火旋风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年10期
4 小菜;UNIKA的火枪手——火旋风Power 616 、Power 626[J];电脑;2002年02期
5 王鹏飞;刘fE亚;张笑怡;;开放环境下火旋风火焰温度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年02期
6 CM Lab;Radeon 8500风动“镭”行──Unika火旋风Power858抢先测试[J];电脑;2001年12期
7 杨潘;解北京;;一种简易稳定火旋风火焰多参量测量系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年10期
8 陈长坤,姚斌,范维澄;建筑物内火旋风中心飘移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0期
9 张光辉;夏子潮;毛少华;;小尺度火旋风临界环量数值模拟与特性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年04期
10 ;游戏利剑 双敏火旋风PCX16528XT[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玉晶;解北京;曾膑;;CO_2和ABC干粉灭火剂对火旋风火焰灭火效果实验研究[A];第3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第12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何榉;SR3:开枪喷出“火旋风”[N];中国国防报;2006年
2 ;6600GT的劲敌双敏火旋风PCX1618Pro显卡[N];电脑报;2006年
3 ;649元的Radeon8500[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四面八方(1)[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北京 王杰;安装CPU的磨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推荐配机[N];电脑报;2004年
7 甘肃 刘锋;将ATi Radeon 8500改头换面[N];电脑报;2003年
8 ;配机推荐[N];电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树声;竖通道内热浮力旋转流相关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雷佼;火旋风燃烧动力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武红梅;有限开口空间旋转热流体运动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周魁斌;火旋风的燃烧规律及其火焰移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王鹏飞;火旋风的火焰与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霍岩;有限开口空间热驱动流大涡模拟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吴志博;高海拔环境下燃料着火特性及燃烧强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雅平;侧开缝竖通道内同径多池火旋风形成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2 赵帅;典型亚格子模型在小尺度火旋风大涡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黄德香;边界尺寸对竖通道内火旋风流场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4 王佳文;多源火旋风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郑准;火旋风模拟试验设备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6 杨玲;竖形槽道内火旋风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陈璞;火旋风的火焰与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余罕元;火场进风口情况对火旋风特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8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9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