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Z15井区长6段物性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21:37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由于部分油气田勘探开发较早,以目前在沉积相、储层和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不足以满足现阶段滚动开发的需要,因此需要对Z15井区进行深入的老区挖潜。本文以地层学为理论依据,充分运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通过深入分析鄂尔多斯盆地Z15井区三叠系延长组的基础地质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地震资料以及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研究区储层物性时空展布规律及演化模式。通过储层特征研究明确Z15井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以及少量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主要发育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微裂缝和极少量的粒内溶孔等;总体上储层物性呈现低孔特低渗的特征;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蚀变作用、交代作用和破裂作用。对收集的大量储层物性样品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化规律,首先,利用取心井进行单井物性纵向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从下至上储层物性逐渐变好;其次,各储层物性向下逐渐变差,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最后,以各层为作图单元,在平面上分析整个研究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平面变化规律。最终明确研究区整体物性时空演化规律。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勘探现状,分析出储层物性主要受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沉积相的影响;其中交代作用、溶蚀蚀变作用、破裂作用对提高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而浊积水道微相砂体物性最好,储集性能最好且油气显示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舂燕;张郁聆;刘秉f^;贺志亮;;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锰业;2017年02期

2 张金亮;张鹏辉;谢俊;董紫睿;张明;丁芳;袁勇;李景哲;;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3 刘锦;冯娟萍;李文厚;郭艳琴;;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浊积岩物源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苏国卫;;鄂尔多斯盆地劳山探区延长组油藏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1期

5 牛苗宁;王起琮;魏钦廉;孟楠;;鄂尔多斯盆地子178井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6 侯娟;何文忠;何廷鹏;王导丽;;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部长6浊流沉积及其地质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学军;王志欣;陈杰;曾溅辉;许晓凤;;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成因及油气运移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1期

8 邱欣卫;刘池洋;李元昊;毛光周;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9年06期

9 邹才能;陶士振;张响响;何东博;周川闽;高晓辉;;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11期

10 王瑞飞;沈平平;宋子齐;杨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石油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傅强;冯冲;刘彬彬;何雁兵;金艳;张兵;马文睿;;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8期湖盆底型恢复及地质意义[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江斌;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2 张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长6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冯娟萍;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王瑞飞;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物性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王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层序演化及岩性油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艳梅;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油气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封宇航;富黄探区黄参37井区长6油层地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张蕊瑶;金山气田营城组砂岩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苏志远;下寺湾道镇采区地层特征认识及测井资料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5 刘涛;上畛子地区长6沉积相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6 易超;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长8_1层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琪;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翁旭;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沉积体系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磊;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建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肖丽;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积体系与沉积演化规律[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8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98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