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内蒙古满都拉-锡林浩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古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7 11:26
【摘要】:国内外学者对内蒙古满都拉-锡林浩特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该区域内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分布和古环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晚古生代地层上覆地层较多,类型复杂,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的分布及其形成时期的古环境是本次研究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通常将内蒙古地区划分为几个大的单元进行研究,或者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组进行研究,这很难形成区域内某一个层系统一的模式,就无法为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通常可以根据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分析古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古生产力等古海洋环境的变迁。但目前对于该区碳酸盐岩的综合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缺少系统性,并不能总结出该区石炭系-二叠系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本文以本巴图组-哲斯组碳酸盐岩野外露头研究、薄片鉴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实验结果为基础,结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对内蒙古满都拉-锡林浩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巴图碳酸盐岩样品中满都拉和二连浩特地区多为泥晶灰岩,未发现鲕粒,生物含量较多,种类有棘皮类、双壳类、有孔虫类和海百合茎;阿木山组碳酸盐岩样品的特征较相似,多为亮晶灰岩,未发现鲕粒,含砂屑和生物碎屑,生物种类较少,多为海百合;哲斯组碳酸盐岩样品多为亮晶灰岩,含鲕粒,生物含量较多,种类有棘皮类、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有孔虫类、层孔虫、珊瑚类和海百合茎,其中海百合、珊瑚和有孔虫类含量较多,藻类含有粗枝藻。本巴图组-哲斯组水体变深,海洋范围变大,从台内增大至局限海-斜坡,同时生物含量也增多。在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对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哲斯组碳酸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本巴图组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的平均值为1.37‰,阿木山组碳酸盐岩样品δ~(13)C平均值为3.26‰,哲斯组碳酸盐岩样品δ~(13)C平均值为2.62‰。δ~(13)C值由本巴图组自至阿木山组先增大,后至哲斯组又减小。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哲斯组样品中Zr与Th均呈正相关关系,Er/Nd值都小于0.27,有些小于0.1;δCe与δEu的分布呈离散特征,δCe与ΣREE的分布也呈离散特征,都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稀土元素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应用氧同位素值计算出本巴图组古温度为13.86℃~22.46℃,平均温度为19.58℃;阿木山组古温度值为11.58℃~24.16℃,平均温度为16.75℃;哲斯组古温度值为14.44℃~35.66℃,平均温度为26.29℃。本巴图组碳酸盐岩Z值在121.76‰~134.69‰之间,阿木山组碳酸盐岩Z值在124.24‰~136.27‰之间,哲斯组碳酸盐岩Z值在117.11‰~135.55‰之间,所有值均大于120‰。样品微量元素Sr/Ba的值基本都大于1,同时B/Ga的值基本都大于4.5,都指示了咸水环境。微量元素比值方法得出古盐度的结果与同位素法分析结果相同,都为咸水环境。应用U/Th、Ni/Co、V/Cr、V/(V+Ni)值来判断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的氧化还原条件。本巴图组U/Th0.75,Ni/Co7,V/Cr2;V/(V+Ni)0.5,δCe值均1,Ce_(anom)值均-0.1,均指示了氧化环境。阿木山组U/Th、Ni/Co、V/Cr、V/(V+Ni)值在达茂旗地区、苏尼特右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大部分地区均指示了缺氧的还原环境。哲斯组U/Th、Ni/Co、V/Cr、V/(V+Ni)值在满都拉地区和苏尼特左旗地区指示了缺氧的还原环境,而在锡林浩特和西乌珠穆沁旗地区则指示了氧化环境。结合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特征推断出石炭纪-二叠纪古环境演化模式。本巴图组处于冰期结束时期,温度开始升高,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也开始上升,但处于氧化环境中;阿木山组经历了另一个冰期,导致温度下降,盐度升高,δ~(13)C和δ~(18)O都升高;而哲斯组可能经历了多次环境的变化使古温度和古盐度整体升高。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分布图,锡林浩特,地层,出露


图 2.1 满都拉-锡林浩特地区石炭纪-二叠地层出露分布图(据杜添添,2018)2.1 地层概况内蒙古区域广阔,中、新生代和古生代都有发育。中、新生代的三叠系在鄂尔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534.4;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风;;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分析识别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8年09期

2 顾庆;;独树一“石”的野狼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09期

3 贾承造;张杰;沈安江;姜林;;非暖水碳酸盐岩:沉积学进展与油气勘探新领域[J];石油学报;2017年03期

4 李义;;塔东地区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定量分析技术[J];录井工程;2017年02期

5 胡鑫;田震;朱颖;王文婧;;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因分析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7年04期

6 张荫本;;碳酸盐岩中一新客——粘结岩[J];石油知识;1999年03期

7 赵强;许红;华清峰;叶俊;李超;夏涛;;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及其对西沙的启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01期

8 佟宏鹏;冯东;陈多福;;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5期

9 周琦;陈建华;张命桥;张太富;;冷泉碳酸盐岩研究进展及成矿意义[J];贵州科学;2007年S1期

10 李阳兵;王世杰;魏朝富;龙健;;贵州省碳酸盐岩地区土壤允许流失量的空间分布[J];地球与环境;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东;陈多福;苏正;刘芊;;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佘敏;沈安江;王鑫;陈薇;;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亚生;姜红霞;;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和方向[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杨洪;葛际江;王美洁;郭文德;游红娟;;碳酸盐岩在盐水中的界面电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7年

6 谢淑云;鲍征宇;张天付;佘敏;;碳酸盐岩储集体微观组构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8 佘敏;王鑫;陈薇;;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及其地质意义[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C];2019年

9 徐晶晶;谭茂金;;裂缝型碳酸盐岩纵横波速估算[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C];2014年

10 赵越;温汉捷;罗重光;徐林;;滇黔地区碳酸盐岩黏土型锂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指示意义[A];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樊未晨;西部就业:平凡但不平庸[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马永;勘探发现碳酸盐岩进入高峰期[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潘明;桂北地区正在消失的碳酸盐岩[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张文浩;微生物碳酸盐岩[N];中国矿业报;2019年

5 记者 窦晶晶 通讯员 卞从胜 宋本彪;破解碳酸盐岩油藏注水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8年

6 记者 苏华 通讯员 何征;精细注水烹制“营养餐”[N];中国石油报;2016年

7 记者 陶韬;地球曾经是微生物的天下?[N];江苏科技报;2016年

8 嘉宾 江青春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中部室副主任 本报记者 刘爽 采访;突破领域禁区 推动立体勘探[N];中国石油报;2017年

9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何征;优化简化“橇”解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王彭;塔里木油田 昔日水涝坝 今朝高产田[N];中国石油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跃;内蒙古满都拉-锡林浩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古环境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2 雷蕾;基于计算模拟和溶蚀实验的碳酸盐岩孔隙定量表征及孔隙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3 曹占宁;碳酸盐岩多尺度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马霄一;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谢相建;地表裸露碳酸盐岩组分比例遥感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徐坤吉;水平井技术开发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米强波;碳酸盐岩低应力差储层控缝高机理及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8 徐超;碳酸盐岩孔洞储层地震正演响应特征和AVO属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9 冯进来;陆相混积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杨勇强;济阳坳陷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春梦;桂林市毛村流域碳酸盐岩混合溶蚀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马阔;西江河水水化学及硫酸根中硫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唐郑元;塔东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岩石物理特征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4 刘炫志;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行为及其环境风险评价[D];南华大学;2019年

5 李玲;神农架中元古代碳酸盐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6 陈晶;鄂尔多斯奥陶系马五5-马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赵正福;南哈Marsel探区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特征及其对天然气富集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8 王成明;西加拿大沉积盆地碳酸盐岩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9 杨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0 王竞惠;碳酸盐岩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本文编号:2602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02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