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巴布亚盆地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发布时间:2020-03-28 15:35
【摘要】:巴布亚盆地地理位置上处于澳大利亚北缘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主体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盆地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包括陆地和海域部分,是一个发育在古生界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后,盆地在中—新生代沉积了巨厚的沉积物,油气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所以研究盆地中的烃源岩特征,对巴布亚盆地的勘探开发及资源潜力评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巴布亚盆地有关烃源岩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相展布,系统分析主要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钻井、录井、地化等资料判别及统计烃源岩厚度,分析各层位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分布特征。依据有效烃源岩的评价标准,对盆地中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确定有利生烃区域。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别是拉张成盆与挤压碰撞时期和俯冲挤压与前陆碰撞时期。侏罗系泥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三角洲相,是主力烃源层,下白垩统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中新统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上新统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层。通过主要层位的地化数据对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进行评价,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烃源岩主要沉积在三角洲环境中,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Ⅱ_2~Ⅲ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盆地局部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更高,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侏罗系烃源岩达到好~很好的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烃源岩在滨~浅海相环境中沉积,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处于低成熟~成熟的热演化阶段,下白垩统烃源岩达到好~很好的烃源岩;中新统烃源岩以Ⅲ型有机质为主,有机质含量最低,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中新统烃源岩属于差~中等的烃源岩;上新统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以Ⅲ型有机质为主,热演化程度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上新统烃源岩属于中等~好的烃源岩。所以中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比新近系的更好。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部,而中新统和上新统烃源岩则分布在盆地的中东部。Ro大于0.5%的烃源岩为有效烃源岩,根据生烃区分类评价标准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生烃潜力区。侏罗系有效生烃区分布在盆地的西部,呈南北向展布,Ⅰ类有效生烃区分布在Wabuda凹陷的前三角洲~浅海区域,大致与烃源岩厚度高值区重合,Ⅱ类、Ⅲ类生烃潜力区呈环状依次围绕Ⅰ类生烃潜力区,未成熟区域分布在盆地的西南部;下白垩统有效生烃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北部,呈西北—东南向展布,Ⅰ类有效生烃区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Papuan褶皱带中段南部和Wabuda凹陷的北部局部地区,Ⅰ类、Ⅱ类有效生烃区位于烃源岩厚度高值区偏北区域,未成熟区域分布在盆地的西南部,沿南北向展布;中新统有效生烃区沿北西—南东向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东部,Ⅰ类有效生烃区分布在盆地相区域,在烃源岩高值区的偏东位置,Ⅱ类、Ⅲ类有效生烃区分布在Ⅰ类有效生烃区的东西两侧,未成熟区的分布范围较大,主要在盆地的西部和南部;上新统有效生烃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大致沿南北向展布,Ⅰ类有效生烃区大致与烃源岩厚度高值区重合,分布在浅海~半深海区域,Ⅱ类、Ⅲ类有效生烃区则分布在Ⅰ类有效生烃区的南部、北部,未成熟区的范围较大,分布在盆地的西南部和东南部。整体来看,中生界有效生烃区的范围更广,而新近系生烃潜力区分布范围较小。
【图文】:

技术路线图,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展布


地化数据对巴布亚盆地烃源岩进行评价。有机碳含量、总烃含可确定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氢指数(HI)和最大热解峰温(T合饱和烃气相色谱图可以确定有机质类型,而有机质成熟度则是示。)确定烃源岩分布特征钻井、录井及地化资料,统计单井的暗色泥岩和烃源岩厚度,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展布,预测主要生烃时期的烃源岩展布,总结布特征。)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性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烃化阶段,对不同层位的烃源岩进行生烃潜力评价。

中海油,盆地,分布图,单元


2.1.2 区域构造演化巴布亚盆地的主体部分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处,盆地北部与太板块毗邻,西北部连接欧亚板块,各大板块之间的构造作用强烈,,盆地各个受到的影响均很大,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复杂[31]。巴布亚盆地是发育在晚界基底之上的中—新生界盆地,巴布亚盆地在晚古生代—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经历了 4 个阶段:二叠纪—早三叠世的陆内裂谷阶段、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瓦纳大陆裂解阶段、晚白垩世—早中新世的珊瑚海扩张阶段、中新世中期—的美拉尼西亚岛弧碰撞阶段[32](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锡福;张吉森;;陕甘宁盆地海相地层找油气前景[J];天然气工业;1987年01期

2 周永章;台盆相地层的沉积地球化学及数学地质特征——对丹池盆地上泥盆统地层的解剖(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10期

3 李小明;;新疆植被分布规律与水热关系初探[J];干旱区研究;1988年02期

4 刘训;;从古地理发展探讨中国东部白垩纪—早第三纪盆地找钾前景[J];矿床地质;1988年03期

5 王珏;赵昭f;;福州盆地的形成与演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6 韩征 ,余素玉;云南楚雄盆地西部浅水风暴岩与珊瑚条砾灰岩的成因[J];地球科学;1989年06期

7 罗永模;楚雄盆地天然气有利聚集地区的预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8 胡东生;青海湖的地质演变[J];干旱区地理;1989年02期

9 胡亚轩;郝明;宋尚武;贾鹏;曾致;;渭河盆地现今三维地壳运动及断裂活动性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08期

10 尹新义;胡孝林;方勇;蔡文杰;袭著纲;程岳宏;;印尼-巴新中-古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及差异性[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淑玉;刘俊;陈建文;;北黄海中生界致密砂岩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八)——专题56:海洋地球物理[C];2017年

2 梁薇;牟传龙;周恳恳;康建威;陈小炜;王启宇;葛祥英;;湘中南地区寒武纪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世兴;;把中药材种植业培育成贫困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三:林业[C];2018年

4 汪洋;;环青藏高原大型盆地热均衡分析[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22: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高原生长、专题23: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C];2017年

5 邱振;王清晨;;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上二叠统沉积微相[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高志勇;张水昌;李建军;张宝民;顾乔元;卢玉红;;塔里木盆地西部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的空间展布与沉积环境[A];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朱同兴;董瀚;冯心涛;李宗亮;于远山;;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许卫;岳书仓;杜建国;谢建成;孙乘云;王有生;;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刘元龙;曾维鲁;武传真;王谦身;刘洪臣;;地幔对流应力场及其地质意义初探[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4)[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谢金彪 邱剑锋;从“修河补堤”到“生态治水”[N];中国财经报;2008年

2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王继英;理念与整体效益的对接[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谢金彪邋邱剑锋 本报记者 周振华;从“修河补堤”到“生态治水”[N];九江日报;2007年

4 李红艳;优化升级传统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张家启;亘古大漠筑坦途[N];人民铁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雅晨;松辽盆地西盆地群地球物理场及构造特征[D];吉林大学;2019年

2 赵海滨;滇西兰坪盆地中北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地质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程波;青藏高原共和盆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刘殿秘;松辽盆地及其周围典型盆地部分地球物理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舒飞;广西地球化学区带规律与异常分布分形解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6 肖莹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台地结构特征及其对烃源岩的制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U

本文编号:2604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04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