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致密储层衰竭及注水吞吐增能排驱主控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6 10:57
【摘要】:目前在致密油开发过程中经常使用大规模压裂技术,以使得地层中形成空间缝网结构进而改善地层的渗透率。在致密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中的原始微裂缝与人工压裂形成的缝网结构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裂缝系统,且与致密基质共同形成了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的渗流系统。本篇文章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在一定假设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分析原油在地层中由基质流向裂缝的渗流规律,得出了在一维空间下的压力、产量与采收率的解析解表达式,定量分析了原油在致密基质中的一维渗流特征。同时,通过室内岩心实验的方法来对所推导的模型进行验证,即在保证理论模型的输入参数与实验室实测的岩心及流体的物性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二者的差异,进行数模与物模的相互验证,来检验模型对于地下真实基质块中原油渗流过程的适用性,验证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并对于理论模型与实验实测数据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在裂缝性致密储层中,水驱效率往往由水自发吸入含原油基质块控制。当基质是原油润湿或中性润湿时,原油很难通过自发渗吸采出。本文研究目的是确定可以添加到注入水并提高深吸效率的表活剂组合。通过评价几种表活剂在储层温度和矿化度下的水稳定性并在富含粘土的砂岩上测量接触角,对储层岩心进行渗吸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一定浓度的表活剂溶液可实现矿物板的润湿反转。之后通过在致密油湿或中性润湿砂岩岩心上进行的自发吸入试验获得较润湿反转前68%的渗吸增量。数值模拟的结果也印证了,当润湿性这一参数发生反转时,原油渗吸量有明显提高,且渗吸总量还与断裂密度和原油粘度相关。
【图文】:

技术路线图,采出程度,渗吸,饱和油


图 1.1 技术路线图Figure 1.1 Technology Roadmap技术难点:①低渗透、低孔隙度的特点使扩散过程缓慢,较难测试;②饱和油岩心的注水要考虑两相相对渗透率等因素,渗吸和渗流的区别较难创新点:①建立注水吞吐采出程度多因素分析框架,经过物理模拟,找出影响采出程度的主控因素,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提出具体作业方式;②建立致密油基质-裂缝的衰竭、渗析及注水吞吐一体化数值模型

岩心,半对数曲线,产量


第2 章 致密储层衰竭开发主控因素分析采的初期岩心产量随着时间急速递减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趋于线性数坐标系下,经过初期的急速递减后不同下游压力情况下岩心瞬时的所呈现的线性关系的斜率相同,即曲线之间相互平行,,这可理解推移,岩心在不同的下游压力下产量一致的趋近于 0,并且在其它条下,趋近速度与下游压力正相关[19-2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筱敏;潘荣;朱世发;魏巍;叶蕾;;致密储层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分析[J];地学前缘;2018年02期

2 马强;黄卫东;白国娟;卿忠;孙玉峰;李宏伟;张品;申海莲;;致密储层分析实验方法探讨——以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为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3 袁玮;宋小刚;;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主导因素[J];石化技术;2019年10期

4 茹红丽;骞铁成;巫莎明;张改霞;;应用技术标准提升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效果[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6年04期

5 伊怀建;朱维耀;张明江;张萌;宋洪庆;;低渗透致密储层气体低速非达西渗流地层压力分布及产能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2年01期

6 苏建;;雷家白云岩致密储层改造发展历程与认识[J];中外能源;2018年05期

7 王培茂;;高精度储层预测在腰英台嫩四段致密储层中的应用[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7年05期

8 覃爱平;付军雷;陈涛;;致密储层水平井改造技术的研究和运用[J];石化技术;2016年04期

9 曹学军;傅伟;李晖;曾晓建;;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连续油管拖动压裂及投产工艺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年12期

10 孟宪波;徐佑德;张曰静;商丰凯;李静;孙鲁宁;郑海东;;多场耦合作用下致密储层地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以准噶尔盆地某区为例[J];地质力学学报;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博雅;杨顶辉;;基于粘弹性理论的致密储层波传播模型[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三)——专题61:分形理论在地学和石油工程中的应用、专题62:非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基础理论方法[C];2016年

2 韩璐媛;牟中海;;基于地震资料的致密储层裂缝识别[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周磊;操应长;卢双舫;;廊固凹陷旧州-固安构造带致密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C];2014年

4 梁宏波;翁定为;段瑶瑶;林海;王艳;刘世铎;冯昕媛;;柴西北油水气水互层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A];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3非常规气藏)[C];2018年

5 罗啸泉;;成都洛带遂宁组致密储层特征[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张岩;姜勇;侯志强;;致密储层AVO响应特征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四)——专题64:油气成藏机理、专题65: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7年

7 于瑞;庞雄奇;彭俊文;;致密油特征、形成条件与聚集机理综述[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汪洋;李树同;牟炜卫;闫灿灿;;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长8_1致密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演化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C];2016年

9 汪洋;李树同;牟炜卫;闫灿灿;;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长8_1致密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演化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4)[C];2015年

10 张颢泷;刘秘;李长喜;谢然红;;致密储层岩石分类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薛明 王建武;致密储层如何无水压裂[N];中国石油报;2017年

2 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史文奇;特色技术压开致密储层[N];中国石油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张云普;致密油三问[N];中国石油报;2019年

4 通讯员 王得刚;新技术支撑致密油开发再突破[N];青海日报;2016年

5 记者 瞿剑;陕北姬塬发现我国首个亿吨级致密油田[N];科技日报;2015年

6 记者 吴莉;中石油发现我国首个亿吨级致密油田[N];中国能源报;2015年

7 本报通讯员 杨文礼;定边姬塬发现我国首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N];榆林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春慧;致密储层声波参数实验研究及测井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2 文静;三塘湖盆地马56块凝灰岩致密储层特征及提高采收率地质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3 魏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复杂致密储层成因机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4 李文芳;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华池地区长7段致密储层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5 方全堂;致密储层气体流动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赵岳;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段储层致密与成藏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7 周文;川西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白玉彬;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7致密储层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耦合机理[D];西北大学;2013年

9 才博;非常规低渗透致密储层低伤害、高效改造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王国锋;长垣西部高台子致密油层储层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广;纳米排驱剂在致密储层中的驱油性能及评价方法[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刘菲菲;致密储层人工缝网形成能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方伟;气水在致密储层中的压力传导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许洋;致密储层衰竭及注水吞吐增能排驱主控因素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陈长超;致密储层微纳孔喉非线性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刘效妤;吉木萨尔凹陷致密储层裂缝定量表征及分布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葛小波;晋县凹陷中南部Es_4-Ek_1段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8 张文黎;苏东地区上古生界致密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9 范作松;多场耦合作用下致密储层地应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0 刘雨烟;低渗致密储层自吸水过程的分维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29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29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