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分段变形主控因素
【图文】: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不是按照正常的年代顺序掩埋,部分地区的老地层上覆于新地层之上。图1.1 吐哈盆地构造格局图(据文献[14])Fig.1.1 Structural framework map of Turpan-Hami basin(Modified from reference[14])博格达山喜山期的强烈隆升作用引起的山体向南的强烈逆冲推覆是造就现今构造格局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山体隆升造成的挤压变形过于强烈,钻井资料对构造变形的指示性不强,所以需要利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台北凹陷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地球物理资料能构更好的显示台北山前带中生代以来的浅层地壳的地层分布及变形特征,对研究博格达山及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的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10]。不同时代动力学背景影响着特定时期的构造样式,变形不断发育造就了吐哈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吐哈盆地整体属于多期构造变形的叠合盆地。主要构造变形期集中在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形成于二叠纪之上,中生代至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别经历陆相沉积和后期改造。由于受到盆地北部博格达山和南部哈尔里克山的挤压作用,使吐哈盆地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构造变形强烈,但是因为整个盆地基底结构存在差异
较大的勘探潜力,但是经过多年勘探,突破不大。此次实验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实验方法为山前带油气勘探带来更多启示。图1.2 台北凹陷典型地震剖面Fig.1.2 Typical seismic profile of the Taipei depression台北凹陷的构造总体呈南西高、北东低的态势,为北东东向南南西方向逆冲的大型逆冲席。北部山前带构造变形复杂多变,地震资料不清晰,构造解释受局限;南部地形相对平坦,,变形相对较弱,地震资料采集较好(图 1.2)。1.2.2 研究方法结合台北山前带经历的多期构造变形,分析地震资料。首先通过地层不整合、地层厚度变化规律等方法,对研究区深部地层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其次运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已有资料,推断剖面的演化过程,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1)地震资料解释:将获得的地震剖面上蕴含的信息解译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地质成果。在地质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着测井资料和钻井所得岩芯数据,对地震反射波进行全面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茂谷;;风中的托克逊[J];吐鲁番;2017年01期
2 辛恒广,潘建平;新疆吐哈盆地大南湖坳陷聚煤特征初探[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8年04期
3 陆廷清;曹运江;;对油气生成规律的再认识——兼论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突破[J];石油知识;1999年02期
4 ;吐哈盆地下组合重点区域探井塔6井通过审核[J];吐哈油气;2009年01期
5 梁狄刚;“吐哈盆地油源研讨会”在京召开[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1期
6 李延钧,陈义才,黄健全,杨远聪,蔡正旗;吐哈盆地红南—红西地区油气负压系统成因[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季志峰;吐哈盆地石油会战又传喜讯[J];石油钻采工艺;1991年04期
8 丁燕;;冬雪覆盖着吐哈盆地[J];芙蓉;2015年02期
9 李亚萍;孙桂华;李锦轶;王彦斌;徐新;何国琦;贾金典;;吐哈盆地东缘泥盆纪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6年08期
10 童崇光;新疆构造演化与吐哈盆地油气地质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祖全;宋鹏鹏;李磊;卢学强;顾文沛;;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地震采集方法应用实例[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谢吉海;张們;;新疆吐哈盆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对策[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杨静;郑德文;陈文;;表生含钾硫酸盐矿物40Ar/39Ar年代学:对中国吐哈盆地新生代风化、古气候的启示[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34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专题35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构造与地貌过程、专题36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C];2015年
4 朱美勤;谢宏亮;李全胜;张天平;;吐哈盆地西部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攻关[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高中;李占双;权建平;;吐哈盆地西南缘侏罗纪沉积环境及后生渗入型型铀成矿作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石兴春;周海燕;庞雄奇;;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油气运聚散失烃量模拟研究[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7 李延河;秦燕;刘锋;侯可军;;新疆吐哈盆地超大型硝酸盐矿床氧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及矿床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司学强;王鑫;曹全斌;智凤琴;季卫华;;吐哈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9 房[;孟仟祥;孙敏卓;杜丽;丁万仁;;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源岩和油中饱和烃的GC/MS分析[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向伟东;陈肇博;陈祖伊;陈跃辉;程华汉;;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含矿岩系孢粉组合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许忠;水平侧钻应用 油藏开发提速[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特约记者 张剑 记者 师啸;吐哈油田决心重新“点燃”火焰山[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通讯员 袁镜武;五湖四海成一家[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王法;吐哈盆地多波勘探进展顺利[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记者 韩彬;勘探突破:吐哈油田当务之急[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记者 师啸;吐哈盆地勘探捷报频传[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通讯员 王建辉;吐哈红旗坎地区三维采集圆满结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张秀科 通讯员刘爱枰;吐哈盆地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年
9 记者 刘兵;新疆 吐哈盆地再增煤炭资源2058亿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记者 刘兵;吐哈盆地探明巨量煤炭资源[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吐哈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铀成矿关系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
2 金爱民;吐哈盆地含油气流体动力系统的流体史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D];浙江大学;2004年
3 黄军斌;吐哈盆地沙尔湖洼陷低煤阶煤层气藏特征及储量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海学;吐哈盆地台南凹陷前侏罗系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世新;新疆吐哈盆地南缘构造演化地质特征及聚—成煤规律[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选;吐哈盆地水西沟群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苗建宇;新疆北部主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特征[D];西北大学;2001年
8 边瑞康;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春灌;新疆东北部盆山构造及深部结构的地球物理约束[D];西北大学;2015年
10 马广明;吐哈盆地红台2块凝析气田开发动态与增产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坤;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分段变形主控因素[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李雍;新疆吐哈盆地青铜—铁器嬗变期人口迁徙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陆晓寒;吐哈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4 褚岩;吐哈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5 蔡旭森;吐哈盆地长流水地区沉积特征与铀成矿条件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
6 黄振凯;吐哈盆地生物气、低熟气资源量评价[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李仕钊;吐哈盆地致密气形成条件及区划[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迟亚奥;吐哈盆地台南凹陷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周铁锁;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初步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刘军龙;吐哈盆地红连—胜北层序地层学研究及有利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630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3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