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陇东地区元284井区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04-19 00:53
【摘要】:目前低渗透油藏在我国油气资源储量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开发低渗油藏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注水开发仍是该类最主要的开发手段,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元284井区属于典型的低渗超低渗油藏。本文依据区块的地质特征和油藏特征,按照地层划分对比原则将区块长63油藏划分为9个小层,从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砂体分布规律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等方面对区块地质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针对区块的开发现状,从注水见效特征、油井见水特征、产量递减规律、平面和纵向的水驱状况等方面对区块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区块现状建立了注水开发难易程度评价体系、注水开发潜力评价体系以及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并运用依据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整体定量评价;最后对区块转变注水开发方式先导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研究区长631储层砂体较为发育,长632、长633储层砂体分布范围较小;物性在纵向上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长631储层物性表现为较弱非均质性,长632和长633储层物性表现出较强非均质性。(2)目前高含水井见水特征主要以裂缝型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是导致该区注水井吸水剖面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3)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元284区块注水开发难易程度较大,但具有一定水驱开发潜力,目前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4)转变注水开发方式整体效果较好。进行体积压裂的井受地质因素和施工因素的影响均较大;转采井中转采前生产时间中等且进入稳产阶段的井受地质因素影响较大,施工参数不是影响注水井转注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本次研究,提出一套系统的评价方法评价了元284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对区块的地质特征以及开发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后期开发措施的调整。
【图文】:

技术路线图,注水开发效果,区块,油藏特点


1.4 技术路线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参考,总结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方法,结合油藏特点和注水现状,分析适合于元 284 区块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工作流程如下图 1-1 所示:

地理位置,砂体,主力油层,黄土塬


第二章 研究区块地质特征概况地质概况区块位于鄂尔多斯沉积盆地陕北斜坡带的西南部甘肃省陇东县、为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区域构造为西低东高、地层倾角小于 1°的系列规模较小的鼻状隆起外,断层和褶皱不发育[15]。主力油层为三藏,,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砂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展布方稳定,油层厚度在油藏边部变化较大,砂体宽约 4 公里至 6 公里向上非均质性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刚;;新欢27块杜家台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研究[J];石化技术;2017年06期

2 张伟杰;苏海;;寨子河油田长8储层注水开发效果分析[J];石化技术;2017年07期

3 张伽茵;;曙51块优化层系注水开发效果研究[J];化工管理;2017年31期

4 覃玉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年23期

5 罗红芳;高占虎;;某油田塞218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J];价值工程;2014年32期

6 郑伟;;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2期

7 刘瑞庆;马36井区注水开发效果及潜力分析[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李洪海,许卫华;定量评价注水开发效果的一种新方法[J];油气井测试;2003年02期

9 张洪军;;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石化技术;2016年10期

10 朱秀兰;袁义东;;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J];陇东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付亮;严少权;孟艳青;马春晖;李杰;陈继光;周聪琳;;影响大路沟二区注水开发效果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A];绿色石化·创新集成·效能提升——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刘春林;贺海洲;尚利琴;焦冬梅;李玉萍;;姬塬油田池46区长_8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分析[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杨祥锋;;卞东油田改善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效果的研究与实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胡雪滨;;江汉油区敏感性储层基本特征与注水开发配套技术研究[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蔡国华;;复杂小断块注水开发油藏水力压裂实践与认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迟森;;中、低渗透油藏调剖技术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胡丽莉 通讯员 吴洪斌;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改善区块动用程度[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黄剑华;完善注水配套工艺技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N];中国石油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注水精细程度,怎么评?[N];中国石油报;2015年

4 连线主持 李建;做好“两转变一延伸”[N];中国石油报;2015年

5 张新生 张洋;延长石油老区增产有技术支撑[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孙晓旭 王立冬;让老区焕发新风采[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沈峥;效益来自“变”得精彩[N];中国石化报;2015年

8 郭富晓;认识进步带来油“满钵”[N];中国石化报;2005年

9 郑干臣;河南油田投入减少产量增加[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记者 穆广田 通讯员 陈士伟;技“树”生根站起来[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毅超;陇东地区元284井区注水开发效果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刘聪;新肇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效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罗亚飞;吴起采油厂袁和庄区注水开发效果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杨彩玲;吴起油田寨子河区长6油层注水开发效果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路磊;瓦窑堡油田城区延长组长6储层注水开发效果评价[D];西北大学;2016年

6 魏晓杰;长庆油田堡子湾南长4+5油层注水效果评价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7 黎广钦;南泥湾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8 崔世铭;新木油田146块改善注水效果技术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支龙飞;A17区块长4+5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10 陈波;特高含水油田有效注水增产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2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32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