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流体物性对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6:37
【摘要】:新一代水下生产系统紧凑型布局理念给应用于其中的气液分离器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简称GLCC)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深海富气田开采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前人对GLCC的研究大多着眼于液体携带起始点之前的情况,且缺少针对完全分离型GLCC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气液相出口管不发生汇合的完全分离型GLCC,以液相介质对分离器性能影响作为切入点,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了GLCC各段流型分布、溢流压降、LCO起始点曲线和液相分离效率。将相似理论融入到实验数据的分析中,来探索GLCC气液两相流的运动特性,进一步完善用于预测分离性能的经验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量纲分析得到了表征溢流压降的准数关系式为Eu_g=f(Re_l,Re_g,Fr_g,K_A,D/d_g,K_F)。该关系式囊括了液量、气量、渐缩喷嘴尺寸、溢流管直径以及液体物性等影响因素,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溢流压降,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2)运用方程分析法获得了影响GLCC液体携带过程的无量纲数,并结合学者们对液滴破碎过程的研究结论,对原始准则数进行了加工。绘制了以无量纲表观气速N_(vg)和无量纲表观液速N_(vl)为坐标的LCO起始点曲线,并根据三种不同浓度甘油溶液的实验数据,建立了LCO起始点曲线的函数方程。(3)将液相分离效率转化为液体携带率,通过类比竖直管环状流的液体携带问题,引入无量纲数S(S=We~(0.5)R_ρ~(0.6))来反映液体携带率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来描绘携带率曲线。分别得到了环状流和搅混流机制下的液体携带率经验关系式,这两个公式预测的分离效率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落在±0.5%和±1%范围内,精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图文】:

示意图,水下生产系统,示意图,深海


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能源供需矛盾,现阶段陆地油气资源足社会发展需求。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国家能意义,是 21 世纪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中国作为第一严重的原油供给问题,在 2011 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避免该趋势进一步恶化而危及国家能源安全,自主开发深海战略高度。目前海洋油气勘探活动从常规水深,向深水、深水区开采难题是实现我国完全独立开采深海油气田目标是深海油气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将已有海上平台的钻。传统水下生产系统将生产设备分散布局,,水下连接设备统打破传统模式,将分离、增压、回注等模块集成于深水凑的全干式和半干式垂直布局理念,能够提高装置可靠性。新一代水下生产系统紧凑型垂直布局对设备安装空间的所处高压环境对设备强度的严苛要求,促使人们研发出结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重力


石油化工领域气液分离技术气液分离器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范围广,按照气液分离原理的不同可以式分离器、旋流式分离器、折流式分离器以及丝网式分离器[8]。各种分离同的优缺点,适用于特定的场合,不具备通用性。1 重力式气液分离器重力式分离器可以分成立式和卧式两类,利用气液两相密度差异大,液过重力沉降作用从气流中分离。立式分离器的气相处理量大,而液相处式的小,安装高度较高但占地面积小[9]。重力式气液分离技术已经发展的,工程设计领域已经建立了设计标准——《HG/T20570.8-1995(2009)器设计》。如图 1.2 所示,当前的研究热点是通过在分离器中设置合理的如挡板、丝网等结构)来提高分离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美悦;;新型气液分离器设计[J];农业工程;2019年09期

2 白玫;;气液分离器的结构改进研究[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8年03期

3 张德元;;天然气研究院研发的“立式气液分离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6年06期

4 叶卫东;仇亭亭;陈静一;韩道权;高宇;;单双级重力式气液分离器结构优化及分离性能仿真[J];化工机械;2017年03期

5 张凯;董玉飞;;稠油火驱尾气地面气液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J];城市地理;2017年10期

6 李晓林;;基于斜板式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32期

7 倪高国;;兴瑞化工成功实施液化机组气液分离器出口管改造[J];氯碱工业;2013年12期

8 王尊策;崔航;李森;徐艳;张井龙;;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6期

9 张凤喜;;强吸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和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0年02期

10 栾一刚;马正伟;荀振宇;孙海鸥;;U型单元气液分离器阻力及防浪性能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开奇;;卧式气液分离器直径的计算[A];全国冷冻、冷藏企业管理及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康勇;;超声速低温气液分离器物性变化分析[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海飞;刘照智;张雷杰;黄福友;;低温气液分离器水击振动实验研究[A];第三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9年

4 陈存良;;强制气液分离器在低温分离工艺中的试验分析[A];2005年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赫;臧润清;;卧式气液分离器再循环制冷系统试验分析[A];第九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大会论文集[C];2018年

6 宗露香;张小松;;一种多机并联回油方案的理论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铭;国德防;毛守博;卢大海;王海胜;;空调系统中气液分离器有效容积的探讨[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臧润清;吴腾飞;;制冷系统气液重力分离的理论研究[A];第五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科技、管理、营销)创新发展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陈杰;覃峰;葛勇超;;乘用车热泵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大会论文集[C];2018年

10 周帼彦;凌祥;涂善东;;螺旋片导流式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立满;气液分离器入口管内液塞耗散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2 岳向吉;应用动网格技术模拟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流动特性[D];东北大学;2011年

3 王晓萍;井下分离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海;基于PSO-SVM的多联机气液分离器插反故障诊断[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许东兵;新型叶片式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许如敏;深海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陈晓慧;流体物性对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张光才;井下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及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6 王佩弦;沉箱式水下气液分离器设计及其分离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7 张安妮;浮子阀型油气井压裂液返排液气液分离器结构及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8 马燕飞;熔盐堆裂变气体在分离装置中分离长度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9 孙立圆;组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10 肖遥;某卧式气液分离器结构优化设计[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6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36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