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水氧协同作用对油页岩热解特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08:41
【摘要】:随着全球石油消耗量的持续增加和常规资源的日益短缺,世界各国开始致力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及可能成为石油替代能源的研究,其中油页岩以其巨大的储量和产油能力不断的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油页岩是一种低热值的固体化石燃料,除了作为固体原料直接用于燃烧发电外,裂解干酪根获得一系列的石油化工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利用油页岩的方法。据统计,我国油页岩资源储量约为9780亿吨,折算为页岩油资源量为610亿吨,其高效的开发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缓解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为了降低油页岩开采成本,提高油页岩油回收率和能量利用率,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关于油页岩热解过程及特性的研究工作。然而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高品质油页岩展开,很少有研究从低品质油页岩出发考察热解条件对其产物产率及产物组成性质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针对我国油页岩资源普遍具有的品质低的特点,选取了低品质油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热解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了升温速率、气氛、自身特性对热解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其次,根据水和氧气在热解过程中体现出的优势,本文提出水与氧气协同作用热解油页岩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水与油页岩质量比和不同热解温度对油页岩的热解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油产物的组成及固体残渣的变化规律,以此揭示其协同作用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非等温热解法研究了桦甸、农安、扶余、蒙古和朝鲜五个地区油页岩的热解特征。通过热重分析(TG)和差示热重分析(DTG)研究了油页岩在不同加热速率和不同气氛条件的热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油页岩反应区由于热滞后而移动到更高的温度。油页岩在21%O_2/79%CO_2的气氛下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稍有延迟。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油页岩的初始温度、燃尽温度和最大质量损失温度降低,燃烧稳定性和综合氧化性提高。通过Flynn-Wall-Ozawa(FWO),Starink和Friedman方法获得来自五个区域的油页岩样品的活化能。在整个转化阶段,活化能不稳定,总体趋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通过FWO、Starink和Friedman方法计算求得桦甸油页岩第二阶段平均活化能为280、276、347 kJ mol~(-1);扶余油页岩为304、307、342 kJ mol~(-1);农安油页岩为328、333、348 kJ mol~(-1);朝鲜油页岩为341、347、422 kJ mol~(-1);蒙古油页岩为362、363、379 kJ mol~(-1)。活化能的波动表明油页岩的热解是一个复杂的多步反应。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和特性影响了热解过程和动力学特征。Sestak-Berggren方法用于拟合油页岩热解的数据。结果表明,油页岩热解的主要质量损失阶段受成核机制控制。2.通过管式炉实验研究了油页岩的热解行为,并对低品质油页岩在不同热解温度下的产物产率及产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的主要质量损失在310-600°C的温度范围内,最大质量损失温度为465°C。温度对页岩油产量有重要影响,在550°C时获得最大产油率。在较高温度下油产率降低,气体产率增加。高热解温度可促进短链烃的形成。同时,在高温下发现更多的烯烃和芳烃以及较少的杂原子化合物。由于干酪根的分解,油页岩表面变得多孔,并且在高温热解后形成更多的微孔和中孔。3.利用热解装置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水与油页岩质量比的水与氧气气氛下联合热解油页岩实验,讨论了不同因素对油页岩热解产物产率和产物规律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元素分析仪分析比较了不同条件下油品组成的差异,并对水与氧气协同作用裂解油页岩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油页岩有机质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油页岩在空气条件下裂解时,温度在400-480°C区间的产油率均高于氮气气氛。固体残渣的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氧气的存在会消耗少量的页岩油。水的注入增加了页岩油的产率,在温度为450°C、水与油页岩质量比为1:10时,油页岩热解获得最高的产油率。页岩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烃类化合物、芳香烃类化合物、杂原子化合物。相对于常规热解,水的注入会增加页岩油中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含量,降低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含量。在相同注水条件下,热解温度的升高会显著提高页岩油的产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页岩油中的烷烃含量不断降低,烯烃和杂原子化合物的含量不断升高。高温有利于增加页岩油的氮和氧元素的含量,降低碳元素的含量。4.通过工业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DTG)、氮气吸附/脱附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水与氧气协同作用下油页岩残渣的变化规律,讨论了不同注水量和不同温度条件对固体残渣微孔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定量描述了固体残渣结构的复杂程度,深入分析了不同水与油页岩质量比及不同温度对油页岩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的注入对油页岩残渣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影响,造成残渣的灰分含量增加,对矿物质的分解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水的注入会影响部分孔隙的生成,造成比表面积降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羟基和脂肪烃类所对应的峰强度逐渐减小,有机质的裂解对孔隙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油页岩残渣均有明显的分形特性。在注水条件下,分形维数波动较大,残渣的内部孔隙结构较表面结构复杂。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分形维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说明有机质的裂解对分形维数有较大的贡献。
【图文】:

消费量


.1 选题背景.1.1 能源现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进步的支撑和保障,是人类生产的动力来源。随着能源开发技术、能源供应总量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变革,人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煤油气”化石能源,使得有限的能源与快速增长源消耗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2017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为 135.112 亿吨油当量,相比于 2016 年增长 2.2过了十年的平均增速(1.7%)[2]。图 1.1 表示的是全球一次能源分燃料消耗量图中可以看出,全球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其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呈“三立”状态,但是石油仍占据世界能源的主导地位,超过整体消耗的三分之一

消费量,能源结构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多的国家,但是与世界能源消费模式相比,我国的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图 1.2 中可以看出,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主要燃料是石油,独联体和中东国主要燃料是天然气,其份额均超过了所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一半。而在亚区,煤炭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全球消费的 74.5%,而其中我国消费量所占例超过三分之二,达 68%。近几年来我国发布多项能源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现状然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但是仍是我国的主要燃料,这种结构会产生大碳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能源的安全与经济的可发展[3]。因此需要持续调整能源结构,,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加快油气开发,发展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资源的研究利用,促进非常规能源的研究与开发现能源的多元化[4]。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内最大油页岩项目新疆开建[J];新疆化工;2012年02期

2 赵帅;孙友宏;刘世畅;李强;;高压工频热解扶余油页岩的温度场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3 王丹;任洋洋;王明;闫红旭;顾强;靳嘉铭;杨文雪;刘云义;裴彦淞;郭洪范;;油页岩有氧干馏过程的机理研究[J];当代化工;2018年02期

4 陈丽;付强;王桂英;谢小银;孔丽;孙纯国;;油页岩的开发与应用现状[J];石化技术;2018年01期

5 张春明;;油页岩特征及制油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8年09期

6 魏毅;;油页岩勘探开发现状及进展[J];智能城市;2017年10期

7 朱煜凯;张宇哲;;国外油页岩资源的利用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年01期

8 王忠鑫;;油页岩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5年07期

9 肖英杰;张晓雷;陈利鹏;杨亚龙;;准噶尔盆地油页岩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前景[J];煤矿现代化;2015年04期

10 战金辉;赖登国;许光文;;油页岩:固体石油[J];科学世界;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文翔;孙友宏;郭威;李强;;吉林农安油页岩地下原位裂解先导试验工程[A];第十九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孙友宏;邓孙华;郭威;李强;刘世畅;贾瑞;;油页岩地下原位裂解技术与先导试验工程[A];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2017年钻探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陶树;汤达祯;许浩;;全球油页岩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贺君玲;赵占银;王建东;李淑梅;;吉林省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曲祖俊;李友初;张金常;田照军;;积极开发油页岩资源,保持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油页岩反采技术研究与实践[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姜鹏飞;唐胜利;;桦甸油页岩热解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2017年钻探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刘可行;甘华军;柯友亮;王思洋;;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下段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相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8 孟庆涛;刘招君;孙平昌;王克兵;陈玲玲;曾文人;;柴北缘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环境[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9 潘妮;张效鹏;;催化剂对吉木萨尔油页岩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0 张朋霖;刘招君;胡菲;薛敏;申林;;北票盆地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油页岩系有机质丰度与沉积环境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戴安妮 龙秋莲;国家油页岩开采研发中心成立[N];中国石化报;2018年

2 记者 吴昊;国家油页岩资源调查与评价分中心正式启动[N];中国矿业报;2019年

3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徐银波;油页岩的价值[N];中国矿业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栾哲 赵广欣;唤醒沉睡的宝藏[N];吉林日报;2018年

5 王丹丹 张交东;我国提速油页岩勘探与开发[N];中国矿业报;2018年

6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张家强 徐银波;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初探[N];中国矿业报;2018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何琳娣 王子阳;让油页岩资源“活”起来[N];吉林日报;2017年

8 记者 周长庆 张颖;民企众诚集团扛起我国油页岩原位开发探索重任[N];经济参考报;2017年

9 记者 金文革 通讯员 路孝平;提交油页岩资源储量逾150亿吨[N];中国矿业报;2013年

10 记者 金晓明;北票市阜矿集团整体开发油页岩资源项目成功签约[N];朝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东;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油页岩含油率原位分析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韩婧;水氧协同作用对油页岩热解特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白文翔;油页岩原位裂解注热系统及热效率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4 李得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分析[D];长安大学;2018年

5 王倩;依兰、桦甸及龙口油页岩有机质结构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6 石剑;沥青作为中间产物的油页岩热解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蒋绍妍;我国主要油页岩矿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8 潘妮;吉木萨尔油页岩催化热解特性及热解过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9 刘志军;温度作用下油页岩孔隙结构及渗透特征演化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10 黄一茹;油页岩干馏制油机理及鼓泡流化床干馏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玲玲;黄县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2 万涛;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原位开发靶区优选[D];吉林大学;2019年

3 薛敏;北票盆地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油页岩特征及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9年

4 韩佳兵;银额盆地东北缘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条件[D];吉林大学;2019年

5 朱江;吉林扶余油页岩原位裂解区劈裂注浆封闭及其裂缝扩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孙旭;油页岩原位开采中生烃过程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9年

7 马建雄;IFCD油页岩原位开采的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开发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9年

8 刘泽宇;油页岩原位开采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陈强;油页岩原位转化垂直井水力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0 陈伍兴;油页岩废渣在沥青道路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2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42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d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