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小型LNG冷能回收系统研究及气化器设计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4 13:28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能源浪费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天然气作为绿色能源,是我国主要应用的能源形式之一,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在气化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冷量,若能在实际工程中将此部分冷量进行有效利用,则能充分响应我国节能减排的国策,建设带有冷能利用的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LNG在气化过程中,气化器的换热性能直接决定了气化站冷能回收系统的效果即冷能回收利用的效率,所以研究气化器的换热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热力学理论基础及数值模拟分析,对小型LNG气化站冷能回收方式进行研究,得出其冷能利用的方式;同时对冷能回收过程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气化器进行结构设计及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从而得出气化中流场变化情况及其本身的换热效果。首先,基于热力学角度采用?分析的方法分析LNG气化过程的冷量?的变化,从冷量?中包含的低温?及压力?展开,并对LNG冷量?起到主要影响的环境温度及系统压力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LNG冷能的高效回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单位体积的LNG气化冷量进行了计算,得到可产生约417MJ的冷量,这说明小型LNG气化站的冷量是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同时表明了气化器的设计意义。其次,基于某气化站实例,将站内产生的冷能用于冷库与站内空调系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通过对冷媒的分析确定本设计中选用液态二氧化碳作为一级气化器的冷媒,体积分数为50%的乙二醇溶液作为二级气化器的冷媒。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气化站的冷库系统的冷量,应用EnergyPlus软件对站内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进行全年动态分析,得出其在全年内的最大耗冷量。通过对其冷量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站内供给冷量均能满足站内生产与生活的冷量需求,这也同时为气化器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气化器是小型LNG气化站气化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部件,为提高冷能回收系统对冷量的有效利用率,依据气化器设计原则,对气化器进行结构设计。通过计算得到气化器的换热系数、管壁温度、流动阻力等参数,设计出气化器的结构,保证气化器的管壁不会发生冻结。最后,应用流体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对气化器的运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从而从数值模拟方面校核气化器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建模及参数设置得出其流场分布及温度场分布,分析得出气化器中流体在折流板附近区域形成漩涡,流速变化较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增加折流板的厚度以加强其运行稳定性。随着壳程流体的进口流速越大,流体在挡板区域产生的涡流面积越小,涡流周边区域的流速很大,且速度变化梯度非常明显。对流换热系数总体趋势随流速增大而增大,利于换热过程的进行,但当流经折流板时,其值减小。因此,在对气化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其在折流板附近的情况,对流速进行合理设置,选用合适的强化换热措施才能提高气化器换热效率。
【图文】:

温变,冷量


以推导出热效率,实际工程中常用量的“量”的问题,结合不同形式转化。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能量的高品位能与低品位能,,也就是常说“质”来分析能量,准确说明在能能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将热力学第量的传递过程及不可逆过程。此方析,为 LNG 冷能分析提供理论依定义为传热过程中系统与环境到达有用功。当物体的温度较环境的温冷量被系统吸收做的最大有用功称热源放热时,冷源则吸热,这个过度变化时可用能的情况如图 2-1 所

冷量,物性参数,气源,影响因素


由于 LNG 为混合物,其物性参数难以确例,所以在计算时,采用液态甲烷的物0 0, 0 0=x t p ps sT Te ( T - T s )c c T ln ( ) + ( - 1 )T T ,+x h x ,t x , pe = e e影响因素的气源来说,一旦其被选定,其组成成对 LNG 冷量 有较大影响的就是系统的 LNG 冷量 在系统压力及环境温度这两0对 LNG 的影响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尚文;;液化天然气开架式气化器工艺研究和设计[J];石油化工设备;2012年03期

2 吉桂明;;紧凑型低成本的气化器[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6期

3 ;泥炭的气体化[J];能源研究与信息;1989年02期

4 庄芳;赵世亮;李培越;;大型开架式气化器的研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7年S1期

5 王敏;;稻壳气化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3年06期

6 马文香;刘新哲;李传龙;;液化石油气蒸汽式气化器工艺流程及控制方式[J];煤气与热力;2010年04期

7 宗占国;一种换代的燃气节能设备——自然能气化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年04期

8 ;换代燃气设备——自然能气化器[J];华夏星火;2001年09期

9 黄及俊;液氩气化器热源的改进[J];冶金动力;1993年05期

10 郭双柱,冯国强;关于气化器中断供气的原因分析与措施[J];城市煤气;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馨;陈双双;林文胜;;液化天然气无相变中间流体气化器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朱林;;LNG气化器类型与选型[A];2016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3 陈伟;陈锦岭;李萌;;LNG接收站中各类型气化器的比较与选择[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荀海晶;;天津LNG项目气化器选型分析[A];2014年第三届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陈双双;纪馨;林文胜;;LNG中间流体气化器换热过程分析[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陈双双;纪馨;林文胜;;LNG中间流体气化器换热过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周华;王伟;魏念鹰;张震;;LNG接收站开架式气化器最大操作负载研究[A];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9年

8 成赫;巨永林;傅允准;;LNG开架式海水气化器换热理论计算及其验证[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9 罗玉龙;张圆;;LNG接收站冬季气化器的使用分析[A];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10 徐双庆;陈学东;范志超;;管束效应对中间流体气化器内超临界LNG传热过程的影响[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九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川;国产LNG气化器开发项目有了依托[N];中国船舶报;2014年

2 周川 于莘明;我国首台自主产权LNG气化器开建[N];中国船舶报;2014年

3 通讯员 周川 于莘明 记者 付毅飞;我首台自主产权LNG用气化器开工建造[N];科技日报;2014年

4 牛春雷;LNG大型气化器国产化项目启动[N];中国船舶报;2014年

5 记者 郑培源;蓝科高新:气化器技术独树一帜 球罐设备供不应求[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记者 马谊东 通讯员 陈殿卫;突破权威设计 创新运行模式[N];中国石油报;2012年

7 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张志恒 李晟;七二五所军民融合新产品再为“中国创造”助力[N];洛阳日报;2016年

8 广文;首台国产IFV问世[N];中国船舶报;2013年

9 林立恒;生物质合成天然气用作加热炉燃料——生物质气化器在钢厂的配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10 金仲文;美国公布煤制油工厂设计方案[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厚德;开架式气化器流动与传热特性及特征参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2 亚力昆江·吐尔逊;外循环径向移动床中生物质和煤催化共气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晶;小型LNG冷能回收系统研究及气化器设计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江裕;星型翅片管式气化器传热性能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3 孙启迪;开架式气化器表面结冰传热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4 韩宏茵;深冷翅片管气化器管内相变换热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曾诚;超级开架式气化器相变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常智新;空温式翅片管气化器传热特性研究及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艳云;空浴式翅片管气化器传热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8 罗冬林;LNG气化器冷雾形成及处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于国杰;LNG沉浸式燃烧型气化器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立国;LNG接受站工艺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3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63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