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高含水油田层内非均质储层不稳定注水规律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11:43
【摘要】:随着国内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开发逐渐从层间、平面转向结合层内的综合立体挖潜模式,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成为关键。不稳定注水作为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国外应用较为成熟,而国内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研究手段和必要的数据支撑,以深入认识不稳定注水在层内非均质储层的开发规律。设计了四组层内非均质模型,并依据实际开发情况,在常规水驱后转为不稳定注水。实验引入CT法分析驱替过程中油水饱和度特征,设置压力点分析储层内部压力变化情况,分析了常规水驱及不稳定注水的开发效果,并进一步认识了非均质厚油层不稳定注水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特征及其压力扰动机理。常规注水油水饱和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层内非均质性的增强,易在高渗层内形成优势通道,过早突破,开发效果迅速变差,其中反韵律储层开发效果更优于正韵律储层的开发效果。不稳定注水油水饱和度分布结果可明显观察到低渗层内水驱前缘推进,储层的整体含水饱和度明显提高,表明不稳定注水能有效扩大注水的波及范围。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级差不同韵律时,波及的剩余油区域可能存在差异,渗透率且渗透率级差较小时主要波及低渗区域,渗透率且渗透率级差较大时,重力影响明显,正韵律主要波及低渗层,而反韵律除对低渗层有波及外,对高渗层顶部剩余油也存在一定的波及效果。此外,通过模型间采出程度对比,发现注入压力越大,储层非均质性越强,越有利于不稳定注水,并且正韵律储层的开发效果更优于反韵律储层的开发效果。对不稳定注水过程中模型的压力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压力变化场图,结果表明高渗区域的压力变化速度要快于低渗区域,由此在高低渗层间形成压力扰动,不稳定注水通过压力扰动推进水驱前缘,扩大了注水的波及范围;低渗区域的剩余油在压力扰动的作用下被带入到高渗区域,通过高渗通道开采出来;并且储层非均质性越强,注入压力越大,形成的压力扰动越强,不稳定注水开发的效果越好。研究为现场采用不稳定注水技术挖潜层内剩余油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为室内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示意图,层内非均质,物理模型,储层


照设计好的示意图以及预期的模型参数,压制人造岩心,在岩心上点,将装好压力测试点的岩心放入特制的容器中,并倒入环氧树脂包裹整块岩心并将压力测试点处密封住,待环氧树脂凝固后便可得如下图 3-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龙;;低渗层试油井下管柱力学分析及工艺研究[J];石化技术;2018年11期

2 熊友明;低渗层改造的发展方向[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3 张麦云,孙梅侠,刘立贵,郝书霞;试井资料在高压低渗层压裂选层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1年04期

4 李明军;马勇新;杨志兴;;纵向渗透率级差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实验研究[J];钻采工艺;2014年05期

5 海斌;;胜利油田成功实施水力自动调压节能注水试验[J];石油钻采工艺;2015年03期

6 王家禄,沈平平,陈永忠,张祖波,贾旭,田玉玲;三元复合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渗流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2005年09期

7 张丽娜;;延长M油田非均质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实验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年03期

8 曾昭英,张大为,赵春森;夹层对低渗透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01期

9 朱晓霞;;新世纪提高油气采收新技术[J];石油知识;1999年06期

10 龚厚琼,李才学,陈峰,庄学斌,魏列民;桥29块调整挖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特约记者 林勇;新型土酸增注技术破解低渗层污染难题[N];东营日报;2012年

2 曲洪滨 曹元安;河南油田有杆射流泵提高低渗层产油能力[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田真 高爱霞 薛巨丰 刘敏;优化措施让“危机井”转危为安[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张可春 刘泉洲 姜化明;停产井大有潜力可挖[N];中国石化报;2004年

5 单朝玉 李云;精细注水强壮老油田筋骨[N];中国石化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少诚;高含水油田层内非均质储层不稳定注水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张大鹏;三元复合驱动态开采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贾玲珠;萨北北二区聚驱开采特征及产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李泉志;聚合物驱交替注入室内物理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李健;低渗层试油井下管柱力学分析及工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吕孝明;高矿化度油藏微生物菌种筛选及驱油效果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姜钊;炼化聚表剂与海博聚表剂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比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8 苏旭;稠油非均质储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9 路勇;注水井暂堵酸化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10 李秋言;分层注采对大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669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69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