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
【图文】:
图 1.1 岩石物理架起储层特性与地震特性之间的桥梁.1.1 A bridge between rock physics and seismic characteri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不同尺度以及多学科的结是微观的,多在孔隙尺度上分析岩石矿物成分、件对岩石物性的影响;而测井分析资料是高分辨率要低些),但是其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孔隙度、渗不同物性和流体状态对弹性参数的影响;地震以及地质构造尺度方面着手,,其分辨率很低,并且的影响。岩芯分析常使用信号频率为 l00kHz-l00测井技术使用的是 2kHz-81kHz,其分辨率为 1m; 10-150Hz,其分辨率为 10m。所以多尺度多学科一。比如地质学和岩石物理学的结合,岩石地质突破,建立起沉积相和岩石物理特性之间的重要以帮助我们定量地震属性的岩石物理解释中的不石物理和统计学可以降低定量解释的不确定性。
第2 章 跨频段地震弹性参数测试系统置的超声数据。3)改进的样品制备工艺,采用一种特殊的环氧树脂层替代 Kapton胶包裹样品,在改善应变片粘贴的同时,能够获取可靠和可重复的实验数据。我们实验室跨频段岩石物理测量系统(图 2.1)具有如下的技术指标:① 测量的频率范围为 2Hz-1MHz;② 可测量纵波和横波速度及岩石样品的弹性参数;③ 可适应高温高压条件,即可模拟深层的高温高压储层条件;④ 孔隙流体管允许独立于围压的孔隙流体控制与流体交换。图 2.2 展示了对部分饱和流体砂岩的直接实验室频散测量数据。由于低频岩石物理测量技术的匮乏,针对于频散的研究与分析仅局限于地震岩石物理理论研究与预测的领域,国内外众多学者发展了不少理论模型解释饱和流体岩石的频散机制。而即便再精确的理论模型也有待于物理实验的检验,此类涵盖地震低频的跨频段频散测量数据在国内外均不多见。此外,CT 扫描技术也对被测岩芯的内部孔隙结构分析提供了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P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芳;曹宏;姚逢昌;晏信飞;孙卫涛;刘嘉玮;唐刚;卢明辉;巴晶;;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及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3期
2 石战战;庞溯;唐湘蓉;贺振华;;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碳酸盐岩储层低频伴影识别方法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4年03期
3 刘开元;贺振华;许艳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研究及其在南海某区的应用[J];石油物探;2014年02期
4 王保丽;印兴耀;吴志华;;各向异性碳酸盐岩储层精细横波速度估算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年05期
5 徐光成;巴晶;李劲松;于豪;唐刚;王德华;;阿姆河右岸麦捷让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检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3期
6 高刚;贺振华;曹俊兴;桂志先;蔡涵鹏;;两项式弹性波阻抗反演方法在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3期
7 唐金良;周单;王世星;;基于叠前反演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流体检测及评价技术研究[J];石油物探;2013年03期
8 张广智;陈怀震;王琪;印兴耀;;基于碳酸盐岩裂缝岩石物理模型的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预测[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9 巴晶;晏信飞;陈志勇;徐光成;卞从胜;曹宏;姚逢昌;孙卫涛;;非均质天然气藏的岩石物理模型及含气饱和度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10 谷明峰;徐美茹;周进高;倪超;辛勇光;郝毅;;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贺锡雷;烃类预测的岩石物理基础和地震孔隙度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原宏壮;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与油气储层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9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6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