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热流固耦合的稠油热采井出砂机理与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22:28
【摘要】:注入热流体进行降粘开采是目前稠油油藏最为有效的开发方式之一。在高温高压流体作用下,储层压力、温度发生显著变化,改变井周应力场,可能引起井周附近储层岩石发生显著的变形破坏,导致储层严重出砂。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出砂预测分析,对于生产制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针对稠油储层岩石开展物理力学实验,获得了稠油油藏储层岩石的孔渗物性参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变形规律,为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其次,基于岩石力学理论、渗流力学理论以及传热学理论,综合考虑储层岩石的受力与弹塑性变形、油水两相渗流以及热传导和热对流等因素,建立了稠油注热过程储层岩石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基于伽辽金有限元方法对模型的数学方程进行空间离散,采用后向差分方式进行时间域离散,得到稠油注热过程储层岩石变形破坏分析的有限元方程。在有限元离散的的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功能,编制了相应的稠油储层岩石变形破坏热流固耦合分析单元子程序。最后,本文以渤海某L油田为例,建立了稠油油藏注热过程储层岩石变形破坏规律分析有限元模型。参考文献提出的基于等效塑性应变的储层出砂判据,分析了稠油注热导致储层变形破坏与出砂机理。开展了注入流体温度、注热时间以及注入流体速率等参数对的地应力、温度以及孔隙压力以及储层出砂的影响规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流体温度、注热时间以及注入流体速率增加,井周附近储层潜在出砂范围变大,其中注入流体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从计算结果来看,当注入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井周附近地层潜在出砂范围快速增加。本文的数值分析结果能够为稠油热采注热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文】:

塑性应变,出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年 E.Gravanis[33]建立了基于流固耦合的冲蚀模型来预测出砂的数值计算工具和特殊软件便可以对冲蚀流动引起的出砂厚壁筒出砂测试进行验证。年 Haotian Wang[34]建立了耦合多相流的弱胶结砂岩油藏地质题。采用的出砂准则结合了拉伸破坏、剪切破坏和塑性破变硬化/软化行为和流体流动冲蚀的作用。如图 1.3 所示,达到一定值则视为出砂,图中红色区域即为严重出砂区域。

照片,稠油油田,岩心,照片


本章节主要研究疏松砂岩基本力学特性,为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基础数据。现场采集的实际岩样展开了岩心物性与岩石力学实验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密度微观形貌与微观结构、三轴岩石力学实验。2.1 岩样基本情况试验所用岩心来自 L 油田的疏松高渗稠油储层标准岩样。岩心资料如图 2.1图 2.2 所示。图 2.2 所示的岩心含油与胶结情况表明,L 油田储层岩石储层大部岩心富含稠油,,胶结差,较疏松,少部分岩心含油较少,胶结相对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晖;刘重玉;陈宪滨;马志刚;刘龙军;蒋旭东;;林樊家油田出砂量预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5期

2 匡韶华;;射孔完井出砂量预测模型研究[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5年07期

3 宋汐瑾;张丽娟;党博;;油气井出砂监测模拟实验方法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8年01期

4 熊力坤;陈娟;;疏松砂岩油气藏出砂量预测技术研究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5 陈龙;党博;张生林;王斌;袁涛;;多通道油气井出砂在线监测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02期

6 王锴;刘刚;李yN宸;王刚;冯凯;;基于含砂液流振动信号特征分析的出砂监测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年14期

7 闫新江;曹砚锋;刘书杰;邓金根;刘伟;翟晓鹏;;海上中等强度砂岩出砂预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4期

8 黄康;杨树坤;郭宏峰;张博;石先亚;;渤海稠油油田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影响实验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8年02期

9 冯旭东;王轩;杨梦迪;王华奎;;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2018年02期

10 姜海龙;;测试生产中不同渗流机理下油气井出砂量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郝斐;程林松;张公社;李松林;王兰洁;;油井携砂生产出砂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周小金;张帅;段希宇;;长宁地区页岩气井出砂原因分析初探[A];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罗大双;王晶;张旭辉;鲁晓兵;;多孔介质中渗流致细颗粒运移实验探讨[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4 于耀南;;压裂气井出砂模型优化与应用研究[A];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4工程技术)[C];2018年

5 丰先艳;;双6储气库出砂规律分析[A];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2气藏开发)[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思佳;气固两相流中采气管线关键易损件冲蚀特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圣;砂岩油藏出砂的渗流—损伤机理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8年

2 林森;基于热流固耦合的稠油热采井出砂机理与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王伟;南海北部水合物开采出砂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陈娇;基于超声相控阵列的油气井出砂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5 张雄;油气井出砂在线监测超声相控阵换能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6 陈龙;油气井出砂信号高速采集与噪声抑制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7 黄国恒;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孔出砂问题数值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王亚轩;东河油田防砂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9 熊力坤;出砂量对生产压差及完井方式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李兵祥;油气井出砂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0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70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