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空气辅助蒸汽增产机理研究及应用
【图文】:
蒸汽中添加适量的空气后有利于提高气体热膨胀,同时降低气体导热。那么,复合气体进入地层后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情况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注汽开发稠油的过程中,稠油采收率的定义为波及效率与驱油效率的乘积。为研空气辅助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应从提高波及效率和提高驱油效率两个面入手。而由于在注蒸汽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蒸汽超覆的现象。本章借助实室物理模拟手段,研究了空气辅助蒸汽前后,油层在平面和纵向受波及的情况。3.1 蒸汽/空气复合体系改善油层平面波及研究.1.1 实验准备(1) 实验材料及设备实验材料主要包括:耐高温高压打孔石英玻璃片、粒径为 40 目的玻璃微珠、于生成高温蒸汽的蒸馏水、工业用空气等。实验用油为某油田地面脱气原油。实验设备中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是实验中最重要的部分,模型的原理和实物别如图 3.1 和图 3.2 所示。
a b c图 3.2 可视化模型实物图. (a)石英玻璃片.(b)可视化模型侧视图.(c)可视化模型俯视图Fig. 3.2 Diagram of the 2D visualized model. (a) Quartz glass. (b) Side elevation diagramof the visualized model. (c) Top view diagram of the visualized model.如图所示,在石英玻璃片的四个角上,对称的打有四个孔,用来放置四口模拟的直井,可以模拟一注一采井网以及九点井网的四分之一等多种井网模式。本章节模拟的是一注一采井网模式。在制作二维可视化模型时,首先分别在两块石英玻璃片上贴上一层双面胶,在双面胶上铺上一层玻璃微珠后将两块玻璃片扣在一起用耐高温玻璃胶密封。可视化模型制作完成之后测得孔隙度为 0.41,渗透率为 2.85 μm2。其他的设备主要包括:佳能 EOS 70D(W)高清照相机(带尼康微距镜头)、ISCO 恒速平流泵、蒸汽发生器、秒表、压力计、量筒若干等。实验利用二维平板可视化模型进行驱油实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记录空气辅助蒸汽前后油层受波及的情况,,并分析在此过程中的微观驱油特征。实验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彬;庞占喜;刘慧卿;王大为;王春磊;王长久;叶子路;陈一诺;;稠油油藏高温凝胶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可视化实验[J];石油学报;2015年11期
2 刘东;胡廷惠;潘广明;吴金涛;张俊廷;;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与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对比[J];特种油气藏;2015年04期
3 韩竹;;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5年03期
4 钟立国;田一骢;姜岩鑫;马帅;张成君;孙兰佳;;辽河油田杜84区块超稠油低温氧化反应实验[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5 钟立国;张守军;鲁笛;管九洲;张忠义;;空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机理[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6 张广源;沈邱农;;湿空气焓值计算模型及其应用[J];发电设备;2015年02期
7 郎宝山;;稠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机理认识与实践[J];当代化工;2014年10期
8 袁成东;蒲万芬;郭正;姚凯乐;刘卓;;轻质和重质原油氧化特性及其动力学[J];化学工程;2014年08期
9 蒋生健;唐晓东;张洋勇;李晶晶;崔盈贤;;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技术适应性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4年05期
10 张风义;许万坤;吴婷婷;葛涛涛;王海更;吴春新;王大为;;海上多元热流体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应性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虎;空气驱氧化机理及防气窜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2 吴川;双亲型稠油水热裂解降粘催化剂的合成及反应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王元庆;低温稠油水热裂解催化降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贡晓亚;稠油油藏注蒸汽空气泡沫驱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2 高寒;冷M块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可行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董航;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王彦超;稠油油藏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姜涛;鲁克沁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及安全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林辉;稠油油藏注蒸汽和气体复合开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王蕾;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模型和热效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卢扬扬;用改进的PR状态方程研究高温高压湿空气的热物性[D];重庆大学;2009年
9 程月;空气低温氧化原油组成和气体组成变化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万黎明;高温高压湿空气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8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7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