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立管涡激振动双稳态动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6 13:2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此同时,陆上石油产量进入低速、平稳、缓慢增长期,因此加强海洋尤其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海洋采油平台及装备从浅水向深水发展是必然趋势。立管作为钻井、输液、勘探的必需设备,在服役过程中,不仅时刻受到周围风、流、浪的环境载荷,立管内部还会受到其内部流过高温高压石油或天然气的作用力。这些载荷长期性、周期性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存在的耦合效应,会导致立管发生往复运动,将极大的降低结果的疲劳寿命,减短结构的服役时间,甚至可能会使结构发生大幅度振动,直接发生强度失效。所以对立管动力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与理论意义。立管的涡激振动一直以来都是立管结构发生疲劳失效重要因素,也是海洋工程结构长期面临的难点问题。本文以Spar平台顶张力立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尾流振子模型,研究了立管耦合系统的多稳态行为,并考虑了随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为研究深海立管的涡激振动现象,在其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流体阻尼的平方非线性特性以及结构惯性耦合。基于一阶Galerkin模态离散方程,通过特征值计算分析了流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Poincaré映射分岔方法分析了流速对响应非线性特征(频率、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激振动锁频区范围,可用无阻尼情况下的耦合颤振区来估计;锁频区左右两侧均存在双稳态现象,左侧为概周期运动与锁频运动共存,右侧为锁频运动与小幅周期运动共存。小流速下,响应中同时存在结构模态和涡激模态,锁频时响应表现为结构模态,而大流速时响应只含有涡激模态。(2)随着立管长度的增加,参与涡激振动的立管模态阶数会增加,从而导致高阶涡激共振现象的出现。了解和认识其机理,对于立管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包含尾流振子的立管流固耦合弯曲振动模型,根据所考虑最高流速下立管振动幅值包络收敛性结果,确定包含直到7阶模态的Galerkin离散系统为仿真计算模型。以1000米工程管道为例,利用Poincare映射分岔的方法计算得到响应幅值随流速的变化图,从时间历程、相图、频率图分析了典型行为的非线性特点。研究发现,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涡激共振响应的频率与系统线性固有频率有明显的差别。除一阶涡激共振区外,还存在二阶、三阶涡激共振区。一阶、二阶、三阶共振区间存在重叠部分,形成双稳态区。双稳态区立管振动幅值差别较大,工程应用中应关注周围环境中突发性干扰、持续性随机干扰引起的突发性大幅振动,防止灾难事故的发生。(3)在海洋工程中,随机激励是影响系统稳定性和诱发疲劳破坏的重要因素,本文初步分析了随机因素对立管振动行为的影响,通过确定性系统的振动响应分岔图,根据其响应的特点,将流速范围划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并分析了各个区域内噪声强度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激励对确定性系统中双稳态区及双稳态区附近流速范围内立管响应影响较大。
【图文】:

过程图,海洋采油平台,浅水,过程


图 1-1 海洋采油平台从浅水向深水发展变化的过程Figure 1-1 The development of platform from shallow water to deep water近些年来,深海立管作为深海开发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海洋开薄弱构件之一,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立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示意图,涡激振动,实验装置图,实验管道


(a) 试验装置示意图 (b) 不同截面形状的实验管道图 1-2 Feng 等涡激振动实验装置图Figure 1-2 Experimental device diagram of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of Feng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海燕;牛建杰;李效民;张莉;王飞;;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模型的实验验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郑仲钦;陈伟民;;结构与尾流非线性耦合涡激振动预测模型[J];海洋工程;2012年04期

3 沈文君;唐友刚;李红霞;;随机波浪下Truss Spar平台垂荡运动时域分析[J];海洋工程;2012年01期

4 陈伟民;郑仲钦;张立武;李敏;;内波致剪切流作用下深海立管的涡激振动[J];工程力学;2011年12期

5 王丽勤;侯金林;庞然;刘冬雪;;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中的基础应用探讨[J];海洋石油;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681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1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