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巴布亚盆地成烃演化及油气来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7 03:34
【摘要】:巴布亚盆地主体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与澳大利亚海域相邻,其构造位置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汇处,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为一发育于前中生界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大型叠合盆地,也是巴新唯一产油气的盆地。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目前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巨大,在前期勘探过程中虽对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成藏条件有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成果和认识。但是随着勘探的逐步深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地质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利用构造演化和沉积背景等研究成果,利用单井生烃模拟,分析主力烃源岩的成烃演化过程;以地球化学分析为核心,划分原油类型,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独特碳骨架的稳定性和复杂的“指纹”特征进行油气源对比,厘清巴布亚地区油气来源,并以此为指导,辅以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等成果简要分析油气运移过程。从而论述油气从哪来、到哪去的基础地质问题。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巴布亚盆地中生界沉积类型众多,其中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滨岸沉积和浅海-半深海沉积是烃源岩发育有利相带。烃源岩类型分为海相陆源型、海相内源型和混合生源型三种,侏罗系烃源岩在Papuan褶皱带多为混合生源型,在Fly台地则主要为混合生源型,同时也有陆生植物输入,在巴布亚湾为典型陆源输入;白垩系发育滨浅海泥页岩,处于弱还原环境,在Papuan褶皱带以混合生源型为主,在巴布亚湾则以陆生植物供给为主;盆地东部新生界主要发育混合生源型的滨浅海泥页岩,具有一定生烃潜力;西部为海相内源型的泥质含量较低的浅海灰岩,生烃潜力有限。(2)单井生烃模拟结果表明,平面上越靠近生烃中心,其演化程度越高,构造高点烃源岩普遍成熟较晚。中生界成熟中心分别位于Papuan褶皱带中西段和巴布亚湾近Aure褶皱带前渊,而且新生界Aure褶皱带前渊区也一直处于成熟中心。中、下侏罗统在晚白垩世开始成熟,晚白垩世末期盆地构造抬升前开始生成大量烃,随着地层普遍抬升剥蚀,生烃停滞,至中新世随着盆地再次沉降,这些烃源岩再次进入生油窗,到中新世末期普遍进入成熟阶段,烃源岩进入生气窗至今;上侏罗统在中新世时期位于成熟中心的烃源岩均已成熟;白垩系烃源岩成熟更晚,成熟范围更小,成熟中心相对侏罗系向西北方向偏移。(3)根据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甾萜烷系列化合物指纹类型曲线和稳定碳同位素等特征,将巴布亚盆地原油分为A、B、C三类,A类原油主要分布在Papuan褶皱带中、西段的上侏罗统、白垩系储层以及Fly台地北缘的上侏罗统储层,主要由本地侏罗系成熟烃源岩供烃,Papuan褶皱带东段中新统少部分A类油有机质来自本地白垩系烃源岩;B类原油主要分布在Papuan褶皱带东段中新统储层,本地白垩系及以上成熟烃源岩为其主力烃源,下伏侏罗系烃源岩也有一定贡献,而Papuan褶皱带中、西段白垩系内B类原油多为自生自储,Fly台地南部斜坡带B类原油有机质来源于下伏成熟度较高的中-下侏罗统;C类原油集中分布在巴布亚湾Wabuda凹陷、Torres陆架和Aure凹陷三区夹持区的新近系储层,并由巴布亚湾新生界成熟烃源岩供烃。(4)巴布亚盆地天然气为有机成因气,包括煤型气和油型气,据成熟演化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熟气、凝析气、裂解气和生物气。成熟气和高成熟凝析气遍布Papuan褶皱带,主要由本地成熟度较高的侏罗系烃源岩供烃,褶皱带东段也不排除白垩系腐殖型干酪根的贡献;Fly台地北缘以成熟气为主,Omati地堑还存在过成熟裂解气,推测主要由下伏较高成熟度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初次裂解生成;生物气主要分布在Torres陆架北部与Aure凹陷夹持区,ASF 1生物气由上新统烃源岩供烃,OHP 1生物气主要由中新统未熟烃源岩供烃,披覆于礁体之上的上新统烃源岩对其也有贡献。(5)巴布亚盆地整体以常压为主,地层水交换不畅,水动力很弱,油气运移动力主要为浮力,盆地生烃灶周围的长期继承性的隆起或者斜坡等构造高点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图文】:

技术路线图,油气,来源,油气运移


油气的地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最终利用具有独特碳骨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复杂的“指纹”特征进行油气源对比,具体方法就是将油气之间、油气与源岩之间的相同馏分的某个或者某些成分之间的含量或相对比值,或者某种同系物的分布、组成进行对比,从而厘清巴布亚地区油气来源。(3)油气运移过程分析利用流体动力学研究方法,从异常压力、水动力和浮力三方面分析,最终确定巴布亚盆地油气运移动力来源;在明确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利用油气运移路径数值模拟结果和地质分析方法,简要分析油气运移过程。

中海油,研究院,单元,褶皱带


.1.1 区域构造位置巴布亚盆地主体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与澳大利亚海域相邻,其构造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汇处,受三板块内次级地块和拼合效应的控制,最终发育为一个以前中生界为基底的整体呈北西-南东布的横跨海陆的中-新生代大型叠合盆地,,新生代发育典型的弧后前陆盆地[面积 63.8 万平方千米,其中陆上面积 45.1 万平方千米,海上面积 18.7 万平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最大、油气资源量最丰富的盆地。巴布亚地区现今可划分为 5 个一级构造单元,包括 4 个古隆起:Lake Murray 高地、Oriomo 高apuan 高原、东部高原和巴布亚盆地;巴布亚盆地又分为 4 个二级构造单元:部褶皱带(包括 3 个造山带:Papuan 活动带、Owen Stanley 复杂构造带、M绿岩带;2 个褶皱带:Papuan 褶皱带、Aure 褶皱带),西部 Fly 台地(包含 Srickl陷、Darai 凸起、Omati 地堑和 Morehead 地堑 4 个三级构造单元),中部凹陷包括 Wabuda 凹陷,Aure 凹陷,Moresby 凹陷),南部 Torres 陆架(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A.Frakes;P V.Rich;宋长起;;澳大利亚显生宙古地理与古气候[J];地质科学译丛;1987年03期

2 L.A.Rapoport;刘里斌;;根据盆地沉积体积衡量勘探效果的标准化参数[J];国外油气勘探;1988年06期

3 丘东洲;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分类探讨[J];沉积学报;1988年02期

4 刘泽纯,李庆辰;关于元谋盆地的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8年04期

5 郑传贝,郑朗荪;沂沭断裂带第四纪盆地[J];中国地震;1988年03期

6 鲁观清;丹池盆地沉积学及沉积地球化学(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10期

7 王金荣;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8 赵志清,吕红玉;东濮盆地晚始新世生物群及其古环境的探讨[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8年03期

9 唐领余;汪世兰;;青海共和盆地共和组孢粉植物群[J];古生物学报;1988年05期

10 顾和林;;江西清江盆地早第三纪新余组腹足类化石[J];古生物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海超;;利用深度震相研究松辽盆地沉积层结构[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27:地震波衰减与深部成像、专题28: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与地震灾害评估、专题29:大地震预测技术与方法[C];2018年

2 赵俊峰;刘池洋;黄雷;张东东;王栋;王迪;;多期改造克拉通内盆地的古地理重建——以鄂尔多斯侏罗纪盆地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陆龙;张正国;;云南勐撒盆地成因类型研究[A];云南省首届青年地质科技论坛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7年

4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亚辉;裴健翔;张道军;刘娟;焦祥燕;;南海中南部礼乐盆地沉积体系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7 戴霜;刘俊伟;胡鸿飞;唐玉虎;朱强;黄永波;赵杰;陈世强;张永全;张文防;;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沉积—构造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董朔朋;邹梦君;王颖;蔡露露;朱石磊;廖计华;;东非坦桑尼亚盆地和莫桑比克Ruvuma盆地深海沉积体系差异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9 傅强;周祖翼;杨凤丽;;浅海陆架盆地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特征[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10 张凯亮;;鄂尔多斯盆地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及合勘共采探讨[A];2016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嘉宾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气田开发研究所副所长 郭彦如 本报记者 杨振宇 采访;地质认识和技术突破带来油气大发现[N];中国石油报;2017年

2 李妍楠;中国能源“新高地”[N];中国石油报;2017年

3 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田景雄;白垩纪的西海固[N];中国矿业报;2017年

4 董英 刘江;渭河盆地科学钻探计划受关注[N];中国矿业报;2019年

5 董英 刘江;专家研讨渭河盆地科学钻探计划[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斌;东北盆地群重磁特征与深部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韩继龙;青海南部含盐盆地卤水水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8年

3 王金喜;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煤中锂富集的沉积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4 陈盼盼;三水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火山—沉积序列对南海北缘构造演化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5 朱利东;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奋其;酒泉盆地形成机制与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7 陈建平;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8 翟慎德;胶莱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形成条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9 闫臻;西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沉积与成矿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10 郑华平;洞庭盆地沅江凹陷的发育特征与含油气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奕言;通化盆地下白垩统亨通山组沉积特征及储层发育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徐盛侠;吉林省柳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前景[D];吉林大学;2019年

3 周洋;柳河—通化盆地下白垩统混积岩岩相及沉积模式[D];吉林大学;2019年

4 杨芳帅;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5 徐敏;巴布亚盆地成烃演化及油气来源分析[D];长江大学;2019年

6 郑志锋;中扬子地区晚中生代构造转型—秭归盆地沉积及黄陵背斜隆升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年

7 方礼桦;思茅盆地与库车盆地Sr同位素组成及成盐特征对比[D];南京大学;2019年

8 雷向通;酒泉及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Cheirolepidiaceae及古大气CO_2重建[D];兰州大学;2019年

9 张金辉;塔吉克盆地古近系地层的沉积学和古气候记录[D];兰州大学;2019年

10 张梦婷;渭河盆地及周缘上古生界残留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2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2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