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西非陆坡逆冲构造区海底扇沉积构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4:43
【摘要】:针对逆冲构造区的海底扇体系,尽管前人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但对于逆冲构造背景下地貌演化不同阶段内的海底扇沉积构型分布规律尚缺少足够的认识。本文以西非陆坡逆冲构造区某深水研究区上中新统~第四系为例,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海底扇体系及其内部构型单元的时空演化特征,建立逆冲构造区海底扇沉积构型模式。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研究区目的层段可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在其内部共识别出块体搬运沉积、海底扇水道、海底扇朵叶和半远洋披覆沉积4类沉积单元。(2)在逆冲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海底扇沉积体系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在均衡陆坡阶段,地貌限制性较弱,沉积体系由高弯度条带状海底扇水道和半远洋披覆沉积垂向叠加而成。海底扇水道体系内部自下而上逐渐由富砂质构型单元转变为富泥质半远洋披覆沉积。在逆冲断层主控阶段,海底扇以复合连片朵叶和块体搬运沉积组合的形式集中发育于逆冲断层上盘微盆地内。不同期次的朵叶逐渐消耗微盆地内的可容空间,以退积的样式相互叠置。在泥底辟主控阶段,重力流沉积物在泥底辟背斜两侧微盆地内形成东西分异的海底扇水道-朵叶复合体系。同期水道侧向切叠,而不同期次水道则垂向叠加。在沉积填平补齐阶段,海底扇体系由低弯度条带状水道组成。体系内部构型演化规律同均衡陆坡阶段相似。
【图文】:

模式图,海底扇,经典,模式


图 1.1 经典海底扇模式(据 Walker,1978)[8]Fig. 1.1 The Classic model of submarine fan (after Walker, 1987)[8]图 1.2 西非海底扇沉积模式(据吕明等,2008)[13]ig. 1.2 Sedimentary mode of submarine fan in west Africa (after Lv et al., 2009)

海底扇,西非,沉积模式,经典


图 1.1 经典海底扇模式(据 Walker,,1978)[8]Fig. 1.1 The Classic model of submarine fan (after Walker, 1987)[8]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任;海底扇研究的某些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节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1年01期

2 T.R.Mchargue;樊太亮;;印度海底扇的海底峡谷和扇根水道的内部几何形态、地震相与石油潜力[J];国外油气勘探;1988年03期

3 R.J.Moiola;朱起煌;;海底扇的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分类及储层潜力[J];海洋地质译丛;1989年02期

4 G.Shaumugam;守玉;;密西西比现代被动边缘海底扇与古活动边缘海底扇两者浊积相组合之比较[J];海洋地质译丛;1989年06期

5 朱起煌;海底扇的成因特征与储集油气潜力[J];新疆石油地质;1990年01期

6 王英民;徐强;李冬;韩建辉;吕明;王永凤;李卫国;王海荣;;南海西北部晚中新世的红河海底扇[J];科学通报;2011年10期

7 高振中,罗顺社,何幼斌,张吉森;鄂尔多斯西缘奥陶纪海底扇沉积体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年02期

8 陈志鹏;鲍志东;任战利;赵艳军;于春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油田深水海底扇沉积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3期

9 齐宇;刘震;孙立春;李燕;刘丽娜;;深水海底扇储层地震沉积学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佳佳;吴胜和;;海底扇朵叶沉积构型研究进展[J];中国海上油气;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冬;王英民;王永凤;徐强;;晚中新世红河海底扇物质来源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煜;吴胜和;岳大力;路遥;万琼华;;西非某深水区油田海底扇储层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焦祥燕;王亚辉;罗泉源;何小胡;徐万兴;;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晚渐新世海底扇沉积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郑胜;吕成福;陈国俊;张功成;梁建设;李超;张义娜;徐勇;;南海西北部晚中新世红河海底扇储集层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C];2016年

5 陈杨;徐万兴;王亚辉;黄灿;刘娟;;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中新统大型海底扇沉积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6 李华;王英民;徐强;李冬;邹梦君;卓海腾;;莺-琼盆地中新统限制型海底扇沉积特征及模式[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7 罗泉源;焦祥燕;胡潜伟;刘昆;李安琪;;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海底扇识别及沉积模式[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8 王亚辉;张道军;赵鹏肖;陈杨;苏榆丰;何小胡;何卫军;;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扇沉积演化[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龚跃华;吴时国;张光学;梁金强;郭依群;;南海北部东沙群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与地质构造的关系[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何幼斌;高振中;罗进雄;李华;;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几种成因模式[A];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蔺鹏;西非陆坡逆冲构造区海底扇沉积构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王立锋;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多尺度解剖[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曹晓娟;基于GIS的区域环境分析决策系统及其在北京市城近郊区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4 魏玉帅;西藏南部江孜地区古近系甲查拉组沉积地质初探[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杜鹏飞;西藏加查县登木地区上三叠统宋热组沉积特征分析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宋鹏;内蒙西乌旗地区寿山沟组地层地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7 郁东良;青海省东部隆务河群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何大芳;青藏高原南部晚侏罗世沉积古地理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道军;莺歌海盆地新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4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4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