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形成机理
【图文】:
7具有宽缓背斜的构造样式(图1-2-2)。程凌云(2015)和汤济广(2015)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断层密度、裂缝间距、破裂指数、剥蚀指数、上覆岩层厚度、倾角指数、变形指数和海拔指数等一些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的半定量评价指数。图 1-2-2 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变形区页岩气井产量差异(郭旭升,2014)1.2.4 存在问题对页岩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富有机质页岩富集机理和保存条件的研究现状的调研和总结,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研究方面的不足:(1)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机理还没有达成共识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与古海洋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对古海洋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生产力、氧化还原环境、水体滞留程度、洋流等方面,而古海洋环境极大的受到了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对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研究缺少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古地理格局、古海洋环境统一的研究,因此对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2)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的演化缺少研究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页岩气的储层有着重要意义,前人在黑色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和控制因数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讨论的是黑色页岩的矿物成分、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和干酪根类型与黑色页岩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缺少对黑色页岩孔隙在埋藏、隆升和构造变形过程中孔隙结构演化的研究。(3)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还缺少对页岩自封闭性的研究现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研究都集中在从宏观、间接定性反映该区页岩气的保存条件
岩孔隙特征差异和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建立黑色页岩孔隙形成和演化,并探讨页岩孔隙结构和保存条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拟采取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如图1-3-1所示。图 1-3-1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1.4 论文完成工作量针对论文设计内容,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其具体工作量如表1-4-1。表 1-4-1 论文主要工作量工作类别工作量(个,条,,口)工作类别工作量(个,条,口)实测剖面 10 资料剖面 5岩心观察 8 钻井资料 8有机碳 200 薄片鉴定 400镜煤反射率 20 比表面 69微量元素分析 100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才能;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管全中;张晨晨;王红岩;刘洪林;拜文华;梁峰;吝文;赵群;刘德勋;杨智;梁萍萍;孙莎莎;邱振;;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6期
2 程凌云;雍自权;王天依;兰宁;于俊友;邓宾;;强改造区牛蹄塘组页岩气保存条件指数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12期
3 杨宝刚;潘仁芳;刘龙;李卓文;高博乐;;四川盆地长宁示范区地质条件对页岩有机质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26期
4 张晓明;石万忠;徐清海;王任;徐壮;王健;王超;袁琪;;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5年08期
5 高波;;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06期
6 汤济广;李豫;汪凯明;齐泽宇;;四川盆地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综合评价[J];天然气工业;2015年05期
7 李艳芳;吕海刚;张瑜;张小龙;邵德勇;闫建萍;张同伟;;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的判识[J];地球化学;2015年02期
8 董大忠;高世葵;黄金亮;管全中;王淑芳;王玉满;;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9 周宝刚;李贤庆;张吉振;董泽亮;李媛媛;宋雷;热汗古丽-牙库甫;张明扬;郭曼;;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10期
10 胡东风;张汉荣;倪楷;余光春;;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艳芳;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页岩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富集及古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7年
2 焦X;煤和泥页岩纳米孔隙的成因、演化机制与定量表征[D];南京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道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优选[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7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