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结构井在辽河油田潜山油藏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31 04:16
【摘要】:辽河油田潜山油藏的总体地质储量已达上亿吨,此类油藏具有岩心致密程度高、储层非均质程度较强、采用常规直井开采的方式开发效果较差的特点。复杂结构井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钻井工艺技术,包括水平井、分支井等类型,能够有效地提高油田产量,降低开发成本,已广泛应用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开采效果较差的各类油藏。本文以辽河油田兴隆台古潜山油藏兴古7块为目标区块,在对国内外复杂结构井矿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兴古7块的储层以及油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使用数值模拟以及类比法,进行了复杂结构井在兴古7块的应用研究。通过研究后发现,兴古7块的的油藏类型是块状裂缝性油藏,储层的非均质程度较强,在纵向上,可以划分成三套含油气层系,适合采用一套层系进行开发,具体开发方式为:采用常规直井注水,水平井开发,井型主要选择水平井以及鱼骨井。采用的完井方式为从潜山的顶面至目标层位的上部使用套管完井的方式,之后在目标层位当中采用裸眼完井的方式。整个方案共计部署水平井35口(分支井14口),直井4口。其中上段部署水平井9口(分支井1口),中段部署水平井22口(分支井10口),下段部署水平井4口(分支井3口)。从先期已完成部署的试验井的实施效果来看,试采效果较好,产量相较于直井开采提高5-6倍,增产效果明显,适合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的应用。
【图文】:
第一章 区块基本概况第一章 区块基本概况1.1 兴隆台潜山带勘探开发概况兴隆台潜山带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的中南段,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由北向南,依次为陈家潜山兴隆台潜山马圈子潜山,构造面积约平方公里。该区西临盘山洼陷,北临陈家洼陷,南靠清水洼陷,东侧为冷东深陷带,是典型的“洼中之隆”,具有十分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图 1.1)。主要含油目的层为中生界和太古界。
图 1.2 地层综合柱状图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其混合岩为主,,纵向上主要发育四种岩性,呈“四层结构”分布,山喷发岩,厚度小于 100m,上部为大套砂砾岩、部为凝灰质泥岩或泥岩。顶部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部分井为基性蚀变玄武岩;上部砂岩、砂砾油显示为荧光或油迹。中生界地层厚度受太古界变化较大。在兴隆台潜山构造高部位最薄,部分周边变厚;向北地层加厚速度缓慢,最大揭露厚、西地层加厚速度较快,向东最大揭露厚度达 77露厚度达 650m(兴古 7-9 井);兴古 7-5 逆断层揭露厚度 1863m(兴古 10 井)。四种岩性在兴隆异较大。其中角砾岩主要集中发育在兴古 7-5 逆右,向南角砾岩厚度变薄且呈分叉发育趋势。南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243
本文编号:2689273
【图文】:
第一章 区块基本概况第一章 区块基本概况1.1 兴隆台潜山带勘探开发概况兴隆台潜山带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的中南段,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由北向南,依次为陈家潜山兴隆台潜山马圈子潜山,构造面积约平方公里。该区西临盘山洼陷,北临陈家洼陷,南靠清水洼陷,东侧为冷东深陷带,是典型的“洼中之隆”,具有十分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图 1.1)。主要含油目的层为中生界和太古界。
图 1.2 地层综合柱状图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其混合岩为主,,纵向上主要发育四种岩性,呈“四层结构”分布,山喷发岩,厚度小于 100m,上部为大套砂砾岩、部为凝灰质泥岩或泥岩。顶部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部分井为基性蚀变玄武岩;上部砂岩、砂砾油显示为荧光或油迹。中生界地层厚度受太古界变化较大。在兴隆台潜山构造高部位最薄,部分周边变厚;向北地层加厚速度缓慢,最大揭露厚、西地层加厚速度较快,向东最大揭露厚度达 77露厚度达 650m(兴古 7-9 井);兴古 7-5 逆断层揭露厚度 1863m(兴古 10 井)。四种岩性在兴隆异较大。其中角砾岩主要集中发育在兴古 7-5 逆右,向南角砾岩厚度变薄且呈分叉发育趋势。南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宁;徐萍;李蔓;;巨厚变质岩古潜山油藏合理开发方式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9年03期
2 赵春森;郑丽坤;李伟;;水平井开发裂缝性潜山油藏的产能评价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5期
3 牛宝荣;徐向阳;何红梅;;国内外水平井开采配套技术[J];吐哈油气;2007年02期
4 刘春泽;刘洋;刘伟;;辽河油田水平井完井方式适应性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2007年01期
5 周承诗;;水平井技术在草桥油区潜山油藏中的应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宋显民;张立民;李良川;殷彩霞;汤井会;靳彦卿;宋颖智;;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技术[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7 周承诗;梅明霞;董海生;曲杰;黄新宇;;潜山油藏水平井开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6期
8 王苏峰;;郑6块潜山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的地质研究和完井工艺[J];油气井测试;2006年02期
9 李春兰;程林松;孙福街;;鱼骨型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推导[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郑俊德;杨长祜;;水平井、分支井采油工艺现状分析与展望[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689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