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田油泥热裂解的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图文】:
etbasis)主要成分/%Na2OMgOAl2O3SiO2SO3K2OCaOFe2O3TiO2S10.4810.04744.860.9391.630.01120.2350.3270.0561S20.3160.2242.334.901.420.2081.290.7560.0625L11.460.58818.922.10.2770.2166.310.9820.0617L21.160.48014.415.50.3390.12110.30.7040.0514微量成分/%V2O5Cr2O3MnONiOZnOSrOZrO2BaOS1/////0.00390.0029/S2/0.0040.00690.00120.00180.00980.00230.0593L10.01120.01160.00560.00250.00120.02440.0027/L20.00810.00870.01910.00260.00110.0467/0.0339图1不同油泥在N2气氛下的TG/DTG曲线Fig.1TGandDTGcurvesofdifferentsludgeinN2atmosphere根据油泥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报告可以看出,4个油泥样品中硅元素和铝元素的氧化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元素,这是油泥的主要成分。但是,辽河油田油泥L1中这2种元素氧化物所占比率分别为18.9%和22.1%,在L2中分别为14.4%和15.5%,在两样品中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而对于胜利油田的2个油泥样品S1和S2,所占比例依次为4.86%和0.939%、2.33%和4.90%,比例均不超过5%,显然低于辽河油泥。此外,辽河油田油泥中氧化钙的含量也很高,达到了6.31%和10.3%,其他的钠、钾和铁等元素氧化物的比例均大于胜利油田油泥,而有机碳等组分的含量却低于另外一个油田的油泥,又因为2个不同油田的油泥均是落地油泥,其成分差异与当地地区土壤中成分不同有关。因此,辽河地区的油泥中矿物质含量比较高的原因是由于当地地理环境决定的。而胜利油田的油泥中碳含量相对较高,但是矿物质元素含量却很少,,可以推测油泥中的碳主要为有机碳,可回收再利用的油成分相对较高。对于样品中具体有机物、无机物和矿物质元素的比率可以采用热分解的方法进行进?
重区间为室温~190℃的干燥阶段,190~400℃的轻质油挥发阶段和400~540℃的重质油热分解阶段失重率却很少,说明该油田油泥的含水量较高,而含油率却很低;而胜利油田油泥的主要失重区间为190~540℃,说明该油泥的含油率很高。该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靠性。2.3红外分析热转换产品的组分是很复杂的,仅依靠热重分析技术本身而进行准确分析是很困难的。众所周知,在气体方面的分析,红外分析已被证明是最可行技术之一[18]。因此,本文采用FTIR分别分析了样品S1和L2的裂解气体。图2样品S1和L2在N2环境中热分解释放气体的三维红外曲线Fig.2Three-dimensionalFTIRspectraofevolvedgasesfromthermaldecompositionofsamplesS1andL2inN2atmosphere图2主要显示了在整个热解温度范围内,样品S1和L2的气体产物的三维红外光谱。根据图1中的TG曲线的特点,针对220、320、400、460和680℃温度下红外光谱仪对热处理过程中释放气体得到的一系4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宏瑞;吴家强;许光文;卞卫国;;油田采油污泥的热解动力学及其热解效果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2 宋薇;刘建国;聂永丰;;含油污泥的热解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8年03期
3 王琼,邹鹏;污水污泥的热解处理[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4 彭自学;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新方法──污泥浓缩干化法[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少平;宋燕;;不同油田油泥热裂解的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2 巴玉鑫;王惠惠;吴小飞;肖磊;吴道洪;;热解装置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7年01期
3 朱元宝;吴道洪;高金森;闫琛洋;;含油污泥热解及热解油加氢精制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7年01期
4 王君;刘天璐;黄群星;池涌;马增益;;储运含油污泥慢速热解特性分析[J];化工学报;2017年03期
5 刘鲁珍;李金灵;屈撑囤;;TiO_2/MCM-41的制备及对含油污泥热解过程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6 周雄;李伟;柏继松;林顺洪;王超;吕全伟;;N_2/CO_2气氛下含油污泥热解特性实验研究[J];热力发电;2016年10期
7 毛飞燕;杨洁;黄群星;韩旭;池涌;严建华;;含油污泥2级分离系统集成及处理工艺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8 郑晓园;王波;应芝;池涌;金余其;;低场核磁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含油污泥水和油含率[J];分析测试学报;2016年05期
9 王童;仝坤;王东;张磊;王星晖;;稠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6年02期
10 李金灵;刘鲁珍;屈思敏;;污泥热解催化剂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君;罗亚田;丁飒;;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07年05期
2 邓皓;刘子龙;王蓉沙;谢水祥;;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3 王琼,邹鹏;污水污泥的热解处理[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4 吴子荣,俞坚,周福娣,陈灿均,毛裕均,斯国朝;低品位石灰石在新型干法窑上的应用[J];水泥;2000年03期
5 蒋旭光,池涌,严建华,王健,倪明江,岑可法;污泥的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6 何品晶,邵立明,陈正夫,顾国维;污水厂污泥低温热化学转化过程机理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1期
7 何品晶,顾国维,邵立明,李国建;污水污泥低温热解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6年04期
8 邵立明,何品晶,李国建;污水厂污泥低温热解过程能量平衡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油内热裂解新工艺[J];天津化工;1972年06期
2 严瑞芳,王和亭,毛祖林,黄志镗;几种酚醛树脂热裂解的研究[J];高分子通讯;1981年06期
3 刘永建;胡绍彬;闻守斌;赵法军;张文明;;地质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可行性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年05期
4 闻守斌;姜虹;;矿物催化低硫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研究(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9期
5 杜咏梅;王伟;亢建平;李春迎;杨建明;张伟;吕剑;;高密度烃燃料四环[9.2.1.0~(2,10).1~(3,8)]十四烷的合成及热裂解[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6 范启明,米镇涛,于燕,张香文;高超音速推进用吸热型烃类燃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Ⅰ.热氧化与热裂解沉积[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廖艳芬;王树荣;骆仲泱;岑可法;;氯化钙催化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8 范洪富;梁涛;;催化剂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研究[J];工业催化;2006年02期
9 巩永刚;王杰祥;王小林;;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6年02期
10 蒋大丽;刘永建;徐鹏;董全辉;;油藏矿物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机理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厚;牛卫生;李金洋;孙清;赵玲;;农林业有机废弃物闪速热裂解制取燃料油技术工艺与设备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朱平;隋淑英;王炳;孙铠;;阻燃及未阻燃棉织物的热裂解[A];第六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许国梁;陈帅;丛昱;吴春田;孙彩霞;王晓东;张涛;;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正癸烷的催化吸热裂解[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许国梁;陈帅;丛昱;吴春田;孙彩霞;王晓东;张涛;;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正癸烷的催化吸热裂解[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巩春明;甯红波;徐佳琪;李泽荣;李象远;;正癸烷热裂解和催化裂解的实验和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6 王晔;王维生;刘百战;;卷烟纸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探索[A];中国烟草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7 沈
本文编号:2695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9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