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厂余热驱动氨吸收制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616;TE6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相美;刘道平;王汝金;;单压吸收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J];制冷与空调;2008年05期
2 尚乃明,王玉平;氨吸收制冷工艺在我厂的应用[J];中氮肥;1999年06期
3 陈光明,夏中明;一个新型的吸收制冷循环研究[J];制冷学报;1996年03期
4 王秀宽;;浅谈氨吸收制冷技术在氮肥中的应用[J];化肥设计;1988年06期
5 秦同庆;;利用低温热能正确估价和应用吸收制冷和低温发电[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8年11期
6 夏文慧;谢元庆;马伟斌;陈伟康;林丽英;;热水型溴化锂两级吸收制冷系统的研究[J];制冷;1988年04期
7 韦藤幼,蒋楚生,何耀文;氨吸收制冷过程的热力学评价[J];化学工程;1989年02期
8 李爱清;;氨吸收制冷简介[J];胜利石油化工;1980年01期
9 薛相美;刘道平;;无泵吸收制冷技术[J];制冷;2011年03期
10 晋良雨;氨吸收制冷[J];现代化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凤国;项友谦;王启;徐永生;;直燃型双效并联溴化锂吸收制冷过程热经济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霍志臣;于志强;;太阳能吸收扩散式冰箱发生器优化设计的分析与试验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蔡志敏;王寒栋;沈炳耘;;绝热喷雾吸收器在扩散吸收制冷中的应用分析[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苏风民;马鸿斌;邓洋波;;喷嘴孔径对纳米流体强化氨水泡状吸收过程的影响[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苏风民;马鸿斌;高洪涛;邓洋波;;双组份纳米流体强化氨水泡状吸收过程的特性分析[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顾兆林;王赞社;冯诗愚;;酒精蒸馏换热网络用能与余热制冷[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永真;罗向龙;张家豪;陈颖;龚宇烈;;中低温地热水闪蒸发电——吸收制冷联产系统的性能分析[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龚磊;高赞军;徐英杰;王勤;韩晓红;陈光明;;大沸程有机吸收制冷工质对汽液相平衡预测的改进PT方程应用[A];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C];2013年
9 张戈;;一种降低水泥厂碳氮排放的工艺系统探讨[A];2012水泥工业脱硝、脱硫除尘实用技术参考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孝弟;余热驱动吸收制冷技术获实破[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一坚;深度冷冻吸收制冷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林;小型风冷绝热吸收制冷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崔晓龙;新型吸收制冷工质相平衡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周恒涛;生物质能—太阳能联合制冷的适配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何丽娟;冷变换器原理及其在低品位热驱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李见波;客车发动机废热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理论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碧巧;生物质氨吸收制冷冷库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任哲;炼厂余热驱动氨吸收制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曲兆庚;煤化工应用氨吸收制冷技术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孙腾飞;混合工质扩散吸收制冷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征宇;太阳能氨—水喷射—吸收制冷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福森;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郝楠;混合制冷剂扩散吸收制冷系统气泡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崔抗;自行复叠扩散吸收制冷系统气泡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孙道青;双级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模拟优化与改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钟永芳;自行复叠吸收制冷循环理论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6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9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