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新型掺硅介孔碳负载镍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1:48
【摘要】:甲烷(CH_4)、二氧化碳(CO_2)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甲烷二氧化碳重整(DRM)反应将这两种温室气体转化为工业价值较高的合成气,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Ni基催化剂因价格低、高活性受到广泛关注。但Ni基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易失活,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的应用。导致Ni基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包括:Ni发生烧结、积碳覆盖Ni活性组分。为了提高Ni基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活性组分Ni的分散、抑制Ni晶粒的烧结以及抑制积碳的生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催化剂载体的合成、制备方法的选择以及助剂的添加等方面对Ni基催化剂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性能考察。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首先采用溶剂蒸发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掺硅介孔碳(MSC),然后通过碳、二氧化硅两组分的协同作用以及介孔孔道的限域效应,提高了Ni物种的分散度,改善了其在DRM反应中的催化性能。2.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i-MSC-x催化剂。与浸渍法制备的Ni/MSC相比较,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以及更优的稳定性。通过XRD、TEM、TPR以及FTIR等表征发现,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中生成了Ni_3Si_2O_5(OH)_4纳米薄片,并且形成的这种新物质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NiO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紧密。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显著促进了Ni颗粒在载体上的分散性。特别是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中同时检测到了嵌入到载体骨架中以及负载在载体表面的Ni_3Si_2O_5(OH)_4物种,为还原后的催化剂提供大量的Ni~0活性位点,从而使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抗烧结和抗积碳性能。而浸渍法制备的Ni/MSC催化剂,活性Ni~0位点主要来源于浸渍的NiO颗粒的还原;由于NiO颗粒与MSC载体相互作用较弱,从而导致还原后金属Ni的颗粒不仅大而且分散不均匀,进而导致Ni/MSC催化剂更易于烧结而快速失活。3.系统研究了添加金属氧化物(ZrO_2,CeO_2,MgO,BaO,CaO)助剂对Ni基MSC催化剂的影响。通过XRD、TPR、TEM等表征发现,碱土金属氧化物助剂的添加对已经形成的Ni_3Si_2O_5(OH)_4物种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使得催化剂中的有效Ni物种含量降低,虽然随着碱土金属氧化物对应碱的溶解度和电离程度的增强,Ni_3Si_2O_5(OH)_4被破坏的程度增强,但是碱土金属氧化物碱性逐渐增强也有利于反应过程中CO_2的吸附和解离,因此随着添加碱土金属氧化物助剂碱性的增强,催化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添加CaO助剂的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初始活性。添加CeO_2助剂的催化剂由于其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力有效提高了Ni物种的抗团聚以及抗烧结性能,同时利用其晶格氧-氧空穴的循环,实现了表面积碳的消除以及抑制了Ni的氧化,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4.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比例助剂CeO_2/CaO对所制备的Ni基MS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后制备的Ni-4Ce1Ca-MSC催化剂展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选择性。
【图文】:

整基,催化循环,甲烷,干重


图 1-1 采用甲烷干重整基本步骤的催化循环[58]1 Catalytic cycle with the elementary steps of methane dry re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碳沉积物形成的主要35]制备了 Ni/ZrO2-La2O3和 Ni-CaO/ZrO2-La2O3的3应用于甲烷的低温干重整反应,,与未含助剂 CaO。图 1-2 和图 1-3 显示,与 Ni-ZrLa 上提出的单了由于启动子的存在阻碍失活焦碳形成的双功能于 CH4和 CO2活化都直接发生在金属表面(1-17 和溢出并以羟基形式储存在 Zr-La 表面上,这解释了 表面反向溢出镍颗粒形成 Ni-OH(1-19),为步骤 1化碳在 Ni 上的解离(1-18)较甲烷裂解缓慢(1-17),化剂表面形成沉积碳,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而功能机理:CH4在 Ni 颗粒表面活化(1-21)。CO2则

甲烷,干重,低温,催化剂


1-2 Ni-ZrLa 催化剂上低温干重整甲烷的方案和反应步e and reaction steps for the low temperature DRM over N4Ni-H O3a)-H→CO+(Ca-ZrLa)-OH+CaO OH→Ni+CO+Ca-ZrLa+H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6;TE66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宏青;张骏驰;;合成气制二甲醚的装置建设探讨[J];甘肃化工;2000年01期

2 ;欢迎订阅2018年《氮肥与合成气》[J];氮肥与合成气;2017年09期

3 ;《氮肥与合成气》投稿须知[J];氮肥与合成气;2017年09期

4 ;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的方法[J];齐鲁石油化工;2018年02期

5 谢卫东;;合成气综合利用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18年09期

6 ;煤-油共气化制合成气技术的新进展[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7年02期

7 ;欢迎订阅2018年《氮肥与合成气》[J];化肥工业;2017年04期

8 ;制备合成气的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5年12期

9 葛庆杰;;第六章 合成气化学[J];工业催化;2016年03期

10 郭卫军;;煤(合成气)制乙醇技术进展及工业化应用[J];能源化工;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野;;合成气高选择性转化的催化基础[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2 马新宾;;合成气的高效利用与转化[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徐恒泳;葛庆杰;李文钊;;能源转化中的催化作用——合成气中枢及有关催化技术[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振花;夏满银;王保伟;许根慧;;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反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裴婷;张勇;;煤制合成气合成乙二醇工艺技术及相关催化剂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谭静;王乃继;肖翠微;周建明;李婷;;合成气甲烷化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7 翟鹏;赵华博;马丁;;氮化碳担载铁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低碳烯烃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杨建;赵军;宋焕玲;丑凌军;牛建中;王晓来;张兵;李树本;;甲烷催化耦合制廉价合成气与乙烯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潘秀莲;包信和;;分子筛对合成气化学产物选择性的调控作用[A];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A会场: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原理及新技术[C];2017年

10 何方;黄振;李海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东周;合成气深度净化让硫“微乎其微”[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记者 刘海英;二氧化碳低温低压下七成可转化为合成气[N];科技日报;2017年

3 李刚;合成气生产技术获新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钱伯章;煤制合成气新工艺H_(2)/CO比例可调[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刘楠 王珂;CPO法制合成气获重点支持[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班健;壳牌参与研发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记者 栗清振;共同研发煤制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陈敬农 通讯员 杨晓萍;天然气制备合成气有了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3年

9 胡德沛;应加快制合成气步伐[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王永进;合成气制乙醇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N];中国煤炭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融雪;高温及稀释条件下合成气层流火焰传播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2 李少帅;合成气混合与燃烧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井强山;流化床甲烷临氧CO_2重整制合成气镍系催化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徐东彦;煤层甲烷经合成气制液态烃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姬涛;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6 黄传敬;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负载钴催化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7 张海丽;甲烷部分氧化同时制取乙烯和合成气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王立刚;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反应体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房爱兵;燃气轮机合成气燃烧室燃烧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10 郭建忠;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临氧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利红;合成气制乙醇铜基催化剂的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黄荐;合成气中微量煤焦油热解脱除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3 刘继伟;新型掺硅介孔碳负载镍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4 郭伟生;助剂Rh、Co和载体Mo_2C调变Cu催化剂结构对合成气转化生成C_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5 张永康;基于CuZnOx和Cu-MOR催化剂构建的串联床层对合成气制乙醇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6 韩晓光;Pt@SrTiO_3光热催化甲醇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D];天津大学;2017年

7 黄加艳;碳酸盐作用下生物质热解/气化制合成气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8 刘大鹏;合成气直接催化转化制芳烃[D];江南大学;2018年

9 袁也;H_2/CO合成气稀释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10 郭婷婷;O_2/H_2O条件下合成气扩散燃烧CO排放特性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0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00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