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封闭矩形直管内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0:00

  本文关键词:封闭矩形直管内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国家正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开展绿色低碳战略,使得天然气这种清洁环保的优质能源,不论在工业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应用科学的研究依据预防和控制天然气在管道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减少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研究管道内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的传播,揭示其火焰传播的机理,将有助于高效预防天然气的火灾爆炸事故,推动天然气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深入分析,并借助高速-纹影摄像和压力测试技术,本研究从火焰形状、传播速度以及封闭管道内的压力特性等方面对不同当量比下的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实验的研究和分析。同时通过比较相同实验条件下封闭管道内甲烷-空气、乙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征,分析预混火焰传播过程及Tulip火焰形成的动力学机理。研究发现,不同当量比下,管道内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结构呈现明显不同的表观特征。在极端贫燃或富燃的实验条件下浮力对火焰形态的作用比较突出,并导致火焰呈现不对称的形状;而当量比接近1时,火焰形成明显的经典Tulip结构且火焰传播速度最快,火焰传播过程所需时间也最短。实验结果还表明Tulip火焰的形成伴随着火焰传播速度的骤降,同时火焰前锋诱导流动、压力波及热-扩散不稳定性对于Tulip火焰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比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实验结果,发现少量不同活性的可燃气体的加入会影响混合气体火焰的结构、火焰传播速度以及管道内压力特性。而与乙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过程的比较,则说明了气体本身的性质对于火焰传播特征有着显著的影响,且乙炔具有较高的层流火焰燃烧速度。实验结果同时表明了变形Tulip火焰通常形成于管道壁面附近,因此壁面和边界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水力学不稳定性、楔形挤压流、火焰诱导流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加速了火焰的变形。在对火焰裙边运动位置预测方面,Bychkov模型对当量比在1附近的工况预测较准确,尤其对于乙炔-空气这一具有较宽膨胀比、较大层流火焰速度的预测较为理想。
【关键词】:天然气 预混火焰 传播特性 压力波 Tulip火焰 变形 Tulip火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88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实验研究进展13-14
  • 1.2.2 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14-16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6-19
  • 第二章 实验系统及基本理论19-33
  • 2.1 实验系统与方法19-26
  • 2.1.1 预混气体燃烧管道20
  • 2.1.2 纹影光学系统20-21
  • 2.1.3 高速摄像系统21-22
  • 2.1.4 计算机自动配气系统22-24
  • 2.1.5 压力测试系统24-25
  • 2.1.6 数据采集仪25
  • 2.1.7 同步控制系统25-26
  • 2.1.8 高压点火系统26
  • 2.2 实验设计26-29
  • 2.2.1 实验目的26-27
  • 2.2.2 实验方法27-28
  • 2.2.3 实验条件28
  • 2.2.4 实验流程28-29
  • 2.3 预混火焰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简介29-31
  • 2.3.1 火焰传播速度与燃烧速度29
  • 2.3.2 火焰加速传播机理29-30
  • 2.3.3 火焰不稳定性30
  • 2.3.4 火焰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30-31
  • 2.4 本章小结31-33
  • 第三章 管道中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点实验研究33-47
  • 3.1 天然气的基本知识33-35
  • 3.1.1 天然气的定义33
  • 3.1.2 天然气的分类及组成33-34
  • 3.1.3 天然气的特点34-35
  • 3.2 封闭管道中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点35-41
  • 3.2.1 不同当量比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形状变化35-38
  • 3.2.2 不同当量比对预混气体火焰前沿速度变化的影响38-40
  • 3.2.3 不同当量比对预混气体火焰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40-41
  • 3.3 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结构的形成机理浅析41-45
  • 3.3.1 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的速度特征及Tulip火焰的形成42-44
  • 3.3.2 天然气-空气预混火焰的压力特征及Tulip火焰的形成44-45
  • 3.4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管道中可燃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点比较分析47-65
  • 4.1 封闭管道中可燃气-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点47-58
  • 4.1.1 火焰形状变化47-52
  • 4.1.2 火焰前沿最大传播速度52-53
  • 4.1.3 压力变化特征及其对火焰传播动力学影响53-58
  • 4.2 预混火焰传播动力学58-63
  • 4.2.1 火焰裙边运动58-61
  • 4.2.2 预混火焰诱导流动、压力波与火焰阵面的相互耦合61-63
  • 4.3 本章小结63-6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5.1 本论文主要结论65-66
  • 5.2 不足之处及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刚,邱榕,蒋勇,张和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反应机理[J];火灾科学;2004年03期

2 穆克进;王岳;雷宇;张哲巅;聂超群;肖云汉;;运用激光层析观测预混火焰前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年03期

3 曹红加;王岳;吕清刚;张清峰;;声波对V形预混火焰锋面皱褶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4 何学超;孙金华;丁以斌;尹艺;袁国杰;;90°弯曲管道对丙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5 刘联胜;苟湘;林博颖;包婕;袁艳;;预混火焰热声振荡的高速摄像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6 王波,张捷宇,贺友多;层流预混火焰的数学模型及数值计算[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蒋勇,邱榕;耦合详细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碳氢燃料预混火焰结构数值预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刘联胜;刘晶;郭平平;林博颖;谷岩;段润泽;;预混火焰不稳定性的大涡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年05期

9 张延峰;唐青龙;裴毅强;白洪林;覃玉峰;王璇;李志军;;碳氢燃料预混火焰中苯的生成规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2年04期

10 吕兆华,R.Matthews,J.Howell;多孔陶瓷材料中的预混火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宝春;;预混火焰的传播特性及其稳定性[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蒋华;董刚;;激波诱导预混火焰界面失稳的时间尺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孙金华;陈栋梁;;不同浓度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结构特征[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牛芳;刘庆明;宫广东;何学秋;白春华;;甲烷-空气混合物预混火焰的结构特征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双峰;张海;J.Jarosinski;A.Gorczakowski;J.Podfilipski;;近可燃极限气体预混火焰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毛倩;陈怡然;罗开红;;基于当量比波动引起的甲烷预混火焰燃烧不稳定性的直接数值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7 喻健良;高远;;预混火焰在平板狭缝内淬熄性能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国栋;;平板狭缝中预混火焰传播与淬熄的模拟研究[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9 蒋华;董刚;;预混火焰界面RM不稳定的时间尺度研究[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卢占斌;;火球的相互作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婕妤;非预混火焰中的流动及燃烧不稳定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刘fE亚;水雾作用下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姚兆普;非预混火焰热声耦合机理的理论和计算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4 何学超;丙烷空气预混火焰在90°弯曲管道内传播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玉阳;芳烃燃料低压预混火焰的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曹红加;预混火焰燃烧不稳定性及其主动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7 周忠岳;宽压力层流预混火焰实验平台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喻健良;预混火焰在微小通道中传播和淬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沈晓波;密闭空间内典型可燃气体层流预混火焰传播动力学及其化学反应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颜蓓蓓;低热值燃气预混火焰燃烧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金国;负压下层流预混火焰结构和特征参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毅;管道中氢—空和甲烷—空预混火焰传播与压力震荡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彭忠t

本文编号:270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0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