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沾化—车镇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断层—岩层组合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特点

发布时间:2020-06-08 12:20
【摘要】: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沾化-车镇凹陷89%油气藏的形成与断层有关,前人对沾化-车镇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断层和油气成藏的研究作了大量工作,主要集中在断裂的级别、断裂的活动性、断层的几何学形态、断裂的组合形式、断层的输导性及封堵性等方面,对油气成藏过程中油气从岩层进入断层、油气在断层内的运移和从断层输导至岩层方面研究比较薄弱。本文选取车西1、埕子口5、孤岛1和绕孤岛凹隆组合域(由可形成、供给油气的构造低点和可汇聚、储存油气的构造高点组成)为重点研究区,以沾化-车镇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断层和已发现油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沾化-车镇凹陷断层-岩层组合构造(断层面构造、平面断层-岩层组合、剖面断层-岩层组合、断层断开层位、断层活动性、断裂缝隙维持性)和断层-岩层组合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认识:(1)断层-岩层组合构造(1)断层面构造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绘制了1号断层、2号断层、孤北断层、孤南断层、曹家庄断层、大71断层六条断层的断面构造图。断层面顶端呈现高低不一的特点,断层面主要为单斜的形态,也发育断面谷、断面脊。(2)平面断层-岩层组合根据断层走向与地层构造等高线之间关系,将平面断层-岩层组合分为切坡断层(断层走向与两侧岩层构造等高线走向近于平行)与顺坡断层(断层走向与两侧岩层构造等高线走向斜交)两种类型,其中曹家庄断层为切坡断层,1号断层、2号断层、孤北断层、孤南断层、大71断层为顺坡断层。(3)剖面断层-岩层组合剖面断层-岩层组合是指断面倾向与两侧岩层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剖面断层-岩层组合样式以脊状、谷状、同倾向半脊半谷为主。(4)断层断开层位断层断开层位包括断至地表型和未断至地表型两种类型断层,1号断层、2号断层、孤北断层、孤南断层、曹家庄断层为断至地表型断层,大71断层为未断至地表型断层。(5)断层活动性通过对比断层两盘地层厚度差异将研究区断层分为早期活动、间歇活动、持续活动三种类型,曹家庄断层、2号断层、孤北断层和孤南断层为持续活动断层,大71断层为间歇活动断层。(6)断裂缝隙维持性断裂缝隙维持性指断层缝隙维持和闭合的难易程度。断裂断开地层缝隙的维持和闭合与地层的塑性、弹性及裂缝的发育阶段有关。研究区0-1000米为塑性压实段,断裂缝隙不易维持、1000-2000米为弹塑性压缩段,断裂缝隙易维持、2000米以下为破裂段,断裂缝隙易维持。(2)已发现油气藏与断层-岩层组合构造的关系(1)断层面构造与已发现油气藏的关系油气藏通常位于断层面顶端高部位,或者断面脊的位置。如孤岛凸起Ng油藏位于孤北和孤南断层面顶端高部位,埕北断层附近Ng油藏位于埕北断层断面脊部。(2)平面断层-岩层组合与已发现油气藏的关系在顺坡断层,油气藏沿断层线走向高部位分布,有时呈串珠状形态,如孤南断层为顺坡断层,位于断层东段的T2油气藏沿断层走向高部位呈串珠状分布;对于切坡断层,油气藏有时分布在断层线两端,有时分布在中间。(3)剖面断层-岩层组合与已发现油气藏的关系沙三,沙四油气藏(烃源岩层系油气藏)通常分布在脊状断层-岩层组合构造,谷状断层-岩层组合构造分布较少。沙一、沙二;东营、馆陶、明化镇油气藏(烃源岩上覆层系油气藏)通常分布在谷状断层-岩层组合构造,脊状断层-岩层组合构造分布较少。如绕孤岛凹隆域孤南断层附近区域,孤南断层T2地震反射层为脊状组合样式,断层两侧均为脊状断层-岩层组合构造,形成T2油气藏面积较小。(4)断层断开层位与已发现油气藏的关系对于断至地表型断层,油气藏通常位于塑性段1000m以下的位置。对于其他断层,油气藏分布在断层最高部位以下位置分布。如绕孤岛凹隆域孤北断层北部区域,区内发育的一系列未断至T1地震反射层的小断层,未见T1油气藏分布。(3)断层-岩层组合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早期活动断层及持续活动断层对沙三,沙四油气藏可产生分割作用;剖面断层-岩层组合、断层断开层位和断裂缝隙维持性影响沙一、沙二;东营、馆陶、明化镇油气藏在垂向上的位置分布;平面断层-岩层组合和断层面构造影响沙一、沙二;东营、馆陶、明化镇油气藏在平面上的位置分布。
【图文】:

剖面形态,沾化凹陷,剖面形态


在剖面上呈现铲状、坡坪状、板状、花状、“Y”字形、复合“Y”字形、“包心菜”形等组合样式(图1-2-1)。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沾化-车镇凹陷中边界断层控制着生烃单元的形成、展布、规模及供烃数量,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大量生烃,活动性的断层可以作为有力的输导体连接烃源岩和上覆储集层。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断层控制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可供赋存的场所。图 1-2-1 沾化凹陷断层平面、剖面形态(据马晖,2005)(2)沾化-车镇凹陷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断裂与油气藏关系主要体现在大断层与烃源岩、圈闭、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三大关系上(师德福,1993;张善文,2003;)。沾化凹陷发育了多种圈闭类型,包括断块、断鼻以及微幅度构造等构造圈闭类型,断层-岩性等隐蔽型圈闭,低幅度牵引背斜圈闭,以及挤压背斜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董宁芳

凹陷构造,沾化,位置,济阳坳陷


地构造背景究区域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沾化凹陷及车镇凹陷,简称沾个位于济阳凹陷内典型的北断南超型箕状断陷,属于济阳坳陷的次陷为济阳坳陷的东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北以义南、义东、埕东断起,向南地层区域性抬升,,超覆过渡到陈家庄凸起。总体上为轴的断陷构造格局,面积约 2800 平方千米。陷为济阳坳陷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位于济阳坳陷的西北部,东西呈狭长的“S”型展布,面积约 2390 平方千米。车镇凹陷北部和西层相接触、南面向义和庄凸起超覆,东端与沾化凹陷相邻。构造上的特点。凹陷内断层发育、构造单元分割性较强,被套尔河-车 -大 35 鼻状构造带分割成车西、大王北和郭局子 3 个次级洼陷(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恒;郭建明;郑建京;关宝文;郑有伟;;三维构造演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5年02期

2 方旭庆;;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聚集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2期

3 赵美娟;;沾化凹陷富林洼陷断层活动性分析[J];复杂油气藏;2014年02期

4 马立驰;;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1期

5 黄超;;济阳坳陷断层聚集带划分及断块油藏分布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3年06期

6 刘培;蒋有录;刘华;熊伟;李克成;朱荣伟;;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3期

7 崔营滨;;沾化凹陷新生界构造样式与油气分布[J];断块油气田;2013年03期

8 董宁芳;;浅析沾化凹陷构造演化对沙四段成藏的控制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07期

9 刘斌;季敏;;渤南洼陷南部第三系断裂活动定量分析[J];吐哈油气;2012年03期

10 王伟;;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胜元;沾化凹陷渤南洼陷超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龚建洛;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升降差异与断裂、裂缝关系及油气成藏特点[D];西北大学;2013年

3 赵乐强;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徐佑德;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石砥石;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张家震;济阳坳陷缓坡带形成机制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刘朝露;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王金铎;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鲁国明;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马晖;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及其对层序的控制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婕;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2 夏成龙;东营、沾化凹陷深层烃源岩特征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徐秋晨;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沉降与断裂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毕磊;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曲9馆三段油藏描述和注采方案调整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王艳;沾化、车镇凹陷盆地结构特征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刘丽萍;车镇凹陷新生代成盆—成藏构造过程及华北克拉通破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向立宏;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油藏成藏机制及含油性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刘鑫金;沾化凹陷四扣洼陷及周边沙四段礁灰岩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贾存富;沾化凹陷孤岛潜山油气地质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路顺行;沾化凹陷东部构造演化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3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03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