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二氧化碳规模化注入及沿废弃井泄漏对储层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1:59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CO_2)的大量排放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绿色可替代能源,但短时期内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CO_2地质储存作为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之一,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中深部咸水层以独特优势被视为最具潜力的储存场地。在规模化CO_2储存过程中,储层压力场的变化和CO_2在储层中的扩散可能影响储层上部的浅层地下水动力场和水质安全。而且,储存场地周围的大量采油废弃井会成为CO_2的泄漏通道,引起CO_2泄漏等严重环境与安全问题。因此,研究规模化CO_2注入对储层的影响以及CO_2沿废弃井泄漏特征的影响,对CO_2储存安全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准噶尔盆地CO_2强化咸水开采技术示范场地,以白垩系东沟组目标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地质、水文地质和多相渗流等理论指导下,通过野外调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采用TOUGH2/ECO_2N数值模拟软件,探究了数值模型边界条件设置的依据,系统分析了规模化CO_2注入条件下的储层压力场演化和CO_2运移分布特征,以及对周边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安全的影响;综合分析了CO_2泄漏井与注入井之间距离对储盖层系统压力场演化、CO_2空间分布和泄漏特征的影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径向二维模型的数值模拟,探究了单井CO_2注入条件下储层压力场演化和CO_2运移分布特征。在10年定压注入过程中,距离注入井越远,储层压力增量越小,最远影响距离可达50 km。在100年模拟时间内,CO_2最大运移距离仅约1300 m。结合试验场地的地质条件,将三维模型中注入井与模型边界的距离确定为30 km,注入井间距设置为2 km。该结果不仅为多井方式CO_2注入和CO_2沿废弃井泄露的数值模型边界范围设置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同类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设置提供了方法参考。(2)建立了场地CO_2规模化注入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在不同数量注入井条件下,规模化CO_2注入对储层压力场演化和储层中CO_2运移分布特征的影响。在10年CO_2定压注入过程中,注入井数量越多,储层压力增量越大;停止CO_2注入后,储层压力在10年左右时间中基本恢复至初始储层压力水平,压力恢复时间与注入井数量相关性较弱。在100年模拟时间中,注入井数量对CO_2最大运移距离没有显著影响,均约为1600 m;但在多井条件下,井间高压区造成井间压力差减小,导致CO_2井间运移距离相比外侧大幅减小20%-40%。(3)明确了多井条件下CO_2规模化注入对研究区周边地下水系统和已有地下水水源地用水安全的影响。基于CO_2规模化注入对储层压力场演化和储层中CO_2运移分布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各水源地与注入井的距离,以及CO_2储层与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层位间的地层间隔,分析认为在现有模拟设计条件下,10年期内最多注入798万吨CO_2时,规模化CO_2注入不会对研究区周边已有地下水水源地的用水安全造成影响。(4)建立了泄漏井与注入井不同距离条件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系统分析了注入井与泄漏井之间距离对储盖层压力场演化、CO_2空间运移分布、CO_2泄漏特征的影响。泄漏井距注入井越近,CO_2泄漏量越大,本次研究中的最高CO_2泄漏量比例可达12%,但两者相距1000米时的泄漏比例仅有0.1%。泄漏井与注入井距离的减小,可以明显提高CO_2注入速率和注入量,注入量最多可提高近6%。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场地内的废弃井调查与风险评价,以及工程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图文】:

瓦里关,夏威夷,大气CO2,CO2浓度


献率约为 65%[1-3]。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 CO2浓度不断升高关站年平均 CO2浓度达 404.4 0.9ppm[4](图 1.1.1)。随着全球平均气图 1.1.2),,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导致气温增高、极端天气等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6]。

瓦里关,夏威夷,年平均温度,全球


21850-2017年全球表面年平均温度距平[6]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35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忠;王龙光;王瑞;;注入井测试中仪器卡掉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石化技术;2019年07期

2 郭彦琴;;注入井系统找漏方法研究及应用[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8年04期

3 卜祥坤;;低注入井同位素资料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0期

4 王现彬;;注入井套漏识别井口设备研制与应用[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7年02期

5 廖英泰,徐爱舫,姚美兰,钱玉宝,王运洪,于清秀;注入井流量测井仪综述[J];石油仪器;2005年04期

6 张玉生;张威;张艳鸣;;以注入井压力为载体的信息调控技术[J];采油工程文集;2018年03期

7 董琦;;注入井简易带压作业装置研制[J];采油工程文集;2018年02期

8 揭红梅;;注入井注入压力突然上升原因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9 穆海燕;;复合驱注入井堵塞物降解增注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年05期

10 李鹏飞;;吉林油田低注入井吸水剖面施工工艺控制[J];石化技术;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原渊;王海峰;甘楠;许影;;螺纹式注入井井口装置的研制及应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冶分卷、核能动力分卷(上))[C];2013年

2 石善志;易勇刚;孙宜成;于会永;同航;曾德智;;CO_2驱注入井油套环空超临界腐蚀工况防护技术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管公帅;;三元复合驱注入井复合解堵剂的研制与应用[A];《采油工程文集》2014年第二辑[C];2014年

4 高小鹏;付剑;吴丽文;王冬梅;;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刘宪明 陈宝玉;采油六厂无效井治理创效1.62亿元[N];大庆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峰;CO_2注入井油管断裂机理及防护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董华松;油井地热开发的数值模拟与回归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秘昭旭;二氧化碳规模化注入及沿废弃井泄漏对储层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邱海研;注入井高效洗井工艺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王强;锦45块蒸汽驱注入井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张朝良;J16区块注入井返出物配制调堵体系的优选及效果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5 唐永江;C622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难动用储量开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王海涛;延长聚驱注入井解堵增注有效期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李成东;聚驱及三元驱注入井洗井返出液回收利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康阿利;潍北油田注水井套管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9 孙洪志;聚驱注入井堵塞机理及有效恢复油层渗透率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周立国;辽河油田稠油火烧工艺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08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08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