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页岩样品等温吸附测试负吸附效应及其校正方法

发布时间:2020-06-18 16:48
【摘要】:在页岩储层等温吸附测定过程中,常会遇到等温曲线经常出现“负吸附”现象,即到达一定的实验压力后,吸附量不再增加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针对等温吸附实验中存在的等温吸附曲线异常的现象,作者选择6个典型样品,对其开展包括吸附性在内的物性分析测试。并据此分析样品负吸附现象特征,研究引起负吸附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和机理,探讨减弱或消除负吸附现象的理论和技术途径。研究发现页岩等温吸附曲线出现“负吸附”与样品孔隙特征有关,等温吸附测试原始值的最大吸附量范围0.78cm~3·g~(-1)~2.88cm~3·g~(-1),平均值1.72cm~3·g~(-1);负吸附程0.086~0.661,平均值0.314。页岩有机碳含量高的样品,微孔发育,其吸附量较高,“负吸附程度”较低。自由空间体积测量手段的不恰当是产生负吸附现象的重要原因;空白测试表现了仪器的综合误差,具有偶然性,且对甲烷吸附能力较弱的样品影响程度比较大;由实验所测得的吸附量为过剩吸附量,忽略了页岩吸附相内的甲烷,须将过剩吸附量转化为绝对吸附量。异常等温吸附曲线的校正首先进行相态转换,已优化参数,选择较小的吸附相密度ρ_(a=)0.345g/cm~3效果更好;其次,调整合适的自由空间体积的变化量,对等温曲线进行校正。最后,从试验流程的优化、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改进等根本原因方面找到出现误差的薄弱环节,减小出现“负吸附”的可能性,尽可能获得较为真实的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排烃门限,概念模型,烃源岩,页岩气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究现状及存在问题(Research Status and Problems)页岩气成因及形成条件岩气中天然气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历了生物化学、热解以所有可能的物理化学有机作用,残留于页岩气中的天然气即为我们岩气目标。烃源岩在埋深演化过程中,当其生烃量满足自身吸附、和毛细管封堵等多种形式的存留需要后,并开始以游离相大量排运质条件称为排烃门限[2]。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页岩气是指存于暗色中,虽进入排烃门限(图2-1),但尚未完全排出的以吸附态或游离天然气聚集,也包括页岩夹层中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然气聚集和砂岩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3-7]。

等温吸附曲线,等温吸附曲线,固体表面,工程硕士学位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单分子层时的吸附量;PL为Langmuir压力,MPa,代表吸附达到最大吸附量时对应的平衡压力;P为平衡气体压力,MPa。该模型的基本观点为固体表面没有饱和的原子力场,当气体与之接触时就会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一旦表面上覆盖一层气体分子,这种力场就得到了饱和,吸附就不再发生。假设的条件是固体表面均匀,各处的吸附能力相同,吸附热不随覆盖度变化,且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基于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得出的。Langmuir吸附模型对于当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相当均匀,且孔隙发育丰富,微孔硅胶、沸石、炭分子筛等,出现这类等温线。但由于其假定不够严格,在实际生产利用中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玲;;页岩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中异常现象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年05期

2 熊健;刘向君;梁利喜;;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5年03期

3 吴艳艳;曹海虹;丁安徐;王亮;陈云燕;;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差异及其对含气量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2期

4 唐书恒;范二平;;富有机质页岩中主要黏土矿物吸附甲烷特性[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5 盛茂;李根生;陈立强;邵尚奇;张然;;页岩气超临界吸附机理分析及等温吸附模型的建立[J];煤炭学报;2014年S1期

6 李颖莉;蔡进功;;泥质烃源岩中蒙脱石伊利石化对页岩气赋存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3期

7 范二平;唐书恒;张成龙;姜文;;湘西北下古生界黑色页岩扫描电镜孔隙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8 屈策计;李江山;刘玉博;;页岩气赋存机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5期

9 王阳;朱炎铭;陈尚斌;张旭;张建胜;;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闫建萍;张同伟;李艳芳;吕海刚;张小龙;;页岩有机质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719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19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