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聚合物纳米复合压裂体系的优化及其微胶囊破胶剂的制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3:04
【摘要】:目前,我国多数油藏储层致密低渗,因此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但压裂所使用的高聚物稠化剂却存在着溶解性较差、剪切稳定性差等缺点。而且,在压裂过程中,水凝胶压裂液的提前快速破胶还会严重影响压裂施工。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在课题组已有的实验基础上,首先,合成了聚丙烯酰胺纳米复合稠化剂,并将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按不同比例调配作为压裂液稠化剂,克服了稠化剂溶解性、剪切性较差的缺点;其次,设计合成了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壁材的微胶囊破胶剂,利用其可控的缓释性能解决了压裂液冻胶提前破胶的问题。通过优化实验得出的压裂液体系配方为(均为质量分数):羧甲基纤维素钠调理剂0.3%,聚丙烯酰胺纳米复合稠化剂0.7%,二者与有机锆交联剂的交联比为100:1.5,基液pH值为6-7,助排剂0.5%、黏土稳定剂0.5%、起泡剂为0.5%。该压裂液体系基液均一且粘度较高,实验表征其特性如下:平均耐盐性为83.42%;交联后挑挂性和悬砂性能较好;压裂冻胶在剪切速率170 s~(-1)下,连续剪切2 h,温度升至113.1℃时,其粘度为63.2 mPa·s;其静态滤失系数、初滤失量分别为5.73×10~-44 m/min~(1/2)、0.62×10~(-3) m~3/m~2;破胶剂加量为0.15%,破胶液粘度低于5 mPa·s,残渣含量68 mg/L;此外,该破胶液可以实现二次交联,交联后挑挂性良好;当Na_2SO_3与过硫酸铵复配或NaHSO_3与过硫酸铵复配作为破胶剂时,破胶液的粒径分布基本在10 nm左右,有利于形成纳米复合胶束。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诱导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壁材的凝聚,实现了对过硫酸铵(APS)破胶剂的微胶囊化。研究了微胶囊的组成结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并探讨了其缓释性能、破胶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ABS包覆的APS微胶囊(APS/ABS微胶囊)是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米级微球,对水凝胶压裂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释破胶性能。其粒径分布、释放性质、微胶囊中过硫酸铵的包埋率都受核/壳比、PDMS粘度和转速的影响。当PDMS粘度大于3000 cSt时,微胶囊中过硫酸铵的包埋率可达70%以上。由于制备过程中的所有有机试剂均可实现回收再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将APS/ABS微胶囊作为破胶剂以解决压裂液冻胶提前破胶的问题是一种经济和可行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12
【图文】:

原理图,压裂液,压裂,原理图


图 1.1 压裂液压裂原理图Fig1.1 Illustrative diagram of hydraulic fracturing水基压裂液的分类前,油田现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压裂操作中,可选的压裂液种类比较多置原料及添加剂的不同,可以将压裂液大体分为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裂液、清洁压裂液、泡沫压裂液、醇基压裂液、乳化压裂液等[10-13],其缺点如下表 1.1 所示。但是相比使用比较广泛的仍以水基压裂液为主。

微胶囊化,溶剂蒸发


稚⒌浇橹手校噫婧螅嘀臃⑿苑稚⒔橹时豢焖僬舴⒒蜉腿。嚯纬赡铱儁21,43]。如图1.2 所示。该方法中,根据芯材的亲水或疏水性,可选择微胶囊化的分散介质分为水或者挥发性油(如:液体石蜡,豆油等)。可以用于溶解壁材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而且其沸点通常较低,比如:二氯甲烷、氯仿、乙醚等。该方法的优点为不存在剧烈的加热和冷却,不用调节 pH 值及不需要特别的试剂,而且在包裹的过程当中不会引起芯材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敏捷;朱俊萍;赵振河;莫红春;;玫瑰香型微胶囊香味剂的制备[J];河北纺织;2011年02期

2 陆刚;;浅说织物整理微胶囊特种功能的典型应用[J];乙醛醋酸化工;2019年03期

3 王寒;罗庆华;魏梦雅;王建文;;大鲵油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研究[J];中国油脂;2018年11期

4 黄秀娟;;微胶囊化油脂的生产技术[J];粮油食品科技;2006年03期

5 刘大鑫;林小枫;吴兆强;董亦森;;微胶囊发泡剂的合成研究[J];广州化工;1988年03期

6 曹英敏;具有特殊功效的微胶囊制剂[J];化工进展;1989年04期

7 周秀琴;微胶囊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1989年04期

8 高韵苕;汪斌和;;杀虫剂微胶囊化后安全性比较及其机理的探研[J];医学动物防制;1989年02期

9 赵鲜涛;肖超鹏;陆少锋;;香精微胶囊的制备研究进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9年07期

10 符辉;张俊丰;黄妍;田凯勋;赵令葵;;粒径精确调控的微胶囊催化材料制备及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冠华;杨幼慧;;双歧杆菌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国栋;马力;黄宽超;;生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的研究[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田云;卢向阳;何小解;黄成江;罗泽民;;微胶囊化儿茶素的制备[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分会场“中国生态药业与药谷建设”论文集[C];2004年

4 高琼芝;王正辉;;毒死蜱的微胶囊化及其生物效应[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李柱;罗昌荣;;喷雾干燥法制备耐高温型微胶囊化甜橙油[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薛峰;郑向军;黄晓青;;喷雾干燥微胶囊化中的玻璃体形成理论[A];北京食品学会青年科技论文集[C];1992年

7 敖慧君;黄清松;;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A];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5年

8 王雯;张世锋;张伟;李建章;;微胶囊化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其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A];北京粘接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暨粘接剂、密封剂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娜;郭庆启;赵新淮;;微胶囊化蛋白酶在干酪制备中的应用及干酪成熟过程中电泳分析[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王懿;万贤;徐军;张寅平;王馨;郭宝华;;相变蓄能材料的微胶囊化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淑千;微胶囊发泡剂制备及机理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2 李孟轩;消脂微胶V⒃匾┨闹锏母春辖峁股杓坪托阅苎芯縖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3 廖科超;丁烯氟虫腈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4 刘尧;基于水性聚氨酯壳材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5 吴彩娥;猕猴桃籽油α-亚麻酸的富集及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幼芳;疏水性药物微胶囊的自组装构筑及其缓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熊联明;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制备、应用及阻燃抑烟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冷延国;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9年

9 赵庆贺;层状结构生物相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药物传输性能[D];浙江大学;2006年

10 仝维捚;新结构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英杰;双壁耐高温自润滑微胶囊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2 赵楠楠;偃松松塔精油抑菌机理的研究及其微囊制备[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3 靳晓菡;原位聚合法制备空气微胶囊及其在纸张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4 谭善元;超声空化法制备咪鲜胺/木质素微胶囊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韦翠兰;大豆肽-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微囊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黄福芝;聚合物纳米复合压裂体系的优化及其微胶囊破胶剂的制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李灿灿;离子液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8 张喜梅;变色微胶囊分散改性及其在棉织物上的浸轧整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9 张璇;茶多酚缓释体系的建立及其保鲜性能和抗菌机理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10 党秀洁;二氧化硅—肉桂醛抗菌微胶囊及其可降解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广西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24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24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