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水槽模拟结果的三维重构及建模算法测试

发布时间:2020-07-01 09:49
【摘要】:N气田为我国东海大型低渗气田,已发现的3套气藏储层(气层)厚度均达100多米,总气藏厚度超过400米,探井无阻流量达308万方/天,圈闭面积30km~2~51 km~2,圈闭幅度210~276 m,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但其地下储层具有特低渗气层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目前只有四口钻井,研究程度低,急需开展气藏地质研究。对地下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的热点和难点。地下储层本身在每一个位置点的性质和特征都是确定的;但是地下储层又是十分复杂的,它是由各种各样的地质过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储层内部构型及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并且在储层表征中,由于用于描述储层的资料总是不完备的,因此人们很难掌握任意尺度下储层可靠的特征或性质,特别是对于连续性较差且非均质性强的陆相储层来说,精确表征储层特征的难度更大。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则有利于表征这些非均质储层属性参数。以该目标为研究方向,展开针对研究区的水槽沉积模拟实验;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为研究砂体的形成、分布及演变规律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通常对模拟结果进行二维切片,通过若干二维切片研究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为了直接在三维空间研究砂体的分布规律,更好的预测储层非均质性,本文在双物源条件下水槽沉积模拟结果二维切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砂体三维重构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虚拟井进行井间预测,并对其抽稀不同井距,运用不同的建模算法进行模拟,对比不同井距下三维重构的模拟效果。具体实验过程为:首先以研究区的地质资料背景为依据进行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的建立,沉积模拟实验结束后以高精度的方式对水槽沉积模拟砂体进行解剖拍照,即得到实验二维剖面图像,利用商业化建模软件对获取的二维剖面图像进行坐标配准,然后对识别出的砂体进行数字化。利用数字化的结果作为条件数据,采用建模算法进行砂体的三维重构。并以三维重构后的数字化剖面为基础,进行虚拟井设置,抽稀不同虚拟井井距进行井间预测,并且利用不同建模算法对其进行模拟,对比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以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二维剖面图像为基础进行三维重构后的模型与研究区地质特征相符合,并且更好的再现了不同物源方向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为地下储层砂体分布的预测提供了参考。在拥有完整二维剖面数据的条件下,采用插入虚拟井进行井间预测,模拟结果与三维重构的模型相比,井距越大,模拟效果越差,井距越小,模拟效果越好;序贯指示模拟算法与截断高斯模拟算法在砂体的三维重构方面相比,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西湖凹陷,东海盆地,区划图


第 2 章 地质概况田位于距上海东南方向约 440km 处,是我国东海重要的高产气于整个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部的宽缓背斜上,西湖凹陷北部为部为海礁凸起与鱼山隆起,东部为钓鱼岛隆起带,均可成为西湖人通过对 N 气田物源方向研究,目前业内学者主要持东北向物观点,经过对 N 气田四口探井以及邻区两口井的岩性、电性、沉等特征的观察,并结合研究区区域古地貌特征,综合研究,认为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与前究区花岗组不发育,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沉积微究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与支流间湾三种沉积微

构造形态,断层组合,气田,方差


成凹中隆的有利构造。区域性的构造活动控制了诸如 N 气田、黄岩一批构造与成藏相似的气田。以构造性质而言,上述三个气田为挤但区域上构造所产生的应力在不同地区的大小不一,这就导致了 N压应力大于区域上其它的构造部位,使其具有更发育的逆断层以及,从而形成闭合面积大、闭合高度高的稳定的大型构造圈闭,使聚气不易散逸。N 构造形态具体表现为:以长轴为近 NNE 走向的大型背斜所形成的圈闭巨大,花岗组所形成的闭合面积由下到上大0km2,其所对应的闭合高度分别为 180m~245m,整体上呈现为向下合高度逐渐减小的趋势。研究区受一条 NNE 走向逆断层控制,将其别为东西两块,其中以西部地区为主,平面上众多次一级的构造高 N 构造主要发育两期断层,分别为早期的近 NNE 向以及晚期的近 E层。其中,早期的近 NNE 向断层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构造形态;晚期对研究区气藏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但其并未断至研究区的主要目究区花岗组主要发育 NNE 向断层(图 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抒昊;关海鸥;于崧;马晓丹;李伟凯;郑雯璐;;基于FastSCAN玉米整株三维重构及参数计算方法[J];农机化研究;2018年04期

2 林晓斌;王建兴;林晨;;基于多图像数据的三维重构方法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3 廖秀秀;梁礼健;;医学图像三维重构技术[J];中国医学装备;2009年02期

4 潘锡江,陈勇,隋森芳;E.coli SecA的单颗粒三维重构[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5 马斌荣,魏秉璋;医学图像三维重构计算机系统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6 徐嘉芳,孙炳荣;计算机辅助神经元三维重构[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0年05期

7 陈俊强,徐嘉芳,张冠华;连续切片中神经元的计算机辅助三维重构[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5年02期

8 王今著,王秀春;生物组织切片的三维重构及灰度阴影显示[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9 徐嘉芳,孙炳荣;大脑曲面计算机辅助三维重构[J];计算机工程;1989年04期

10 马禄;杨勃;邓婷;;人物身份认证视觉图像三维重构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斌;肖虹;吉方;;面形零件微观表面的三维重构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2 万晓华;张法;刘志勇;;一种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的并行迭代算法[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李林;纪仲秋;;影像解析三维重构中同步问题的解决[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4 文建宇;向复生;;一种基于图像的三维重构方法[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鲲鹏;李晶;叶巧真;张景强;;基于连续超薄切片的线粒体三维重构[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包全;姜楠;;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三维重构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包全;姜楠;;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三维重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杨海娟;屈玉福;;基于液体透镜电动扫描的显微三维重构技术[A];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朱平;;生物大分子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报告一[C];2014年

10 李世航;胡茂林;;基于射影不变量的三维重构[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钟凌江;三维重构产业链[N];人民邮电;2006年

2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通讯员 粟用湘 胡京s

本文编号:2736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36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