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海拉尔盆地洼槽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发布时间:2020-07-01 15:40
【摘要】:洼槽是陆相断陷盆地凹陷级构造单元内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凹陷内可以发育单个或多个洼槽。大多数洼槽具有不对称的特征,一般界定洼槽范围的一端为主干边界断裂系统,另一端为倾向于主干边界断裂的较缓斜坡或次级断裂。本文对研究区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国内外文献调研,明确了海拉尔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地层发育特征。结合最新三维地震数据资料,对海拉尔盆地内主干边界断裂进行了解剖分析。通过绘制分析主干边界断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和生长指数图,对研究区内主干边界断裂的平面和垂向生长机制均有了充分认识。采用平衡剖面构造演化分析方法并结合不同时期断裂构造特征,对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历史与盆地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自下向上厘定了残留盆地阶段(铜钵庙组)、初始裂陷期(南一段中下亚段)、强裂陷期((南一段上亚段和南二段)、断-坳转化期(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和坳陷期(青元岗组)5个构造演化阶段,并明确了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特征。同时,采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对主干边界断裂进行回剥,恢复古断层和古洼槽,分析海拉尔盆地内洼槽构造演化过程。基于断距-埋深曲线和生长指数,厘定了海拉尔盆地主干边界断裂的活动期次,确定了南一段上和南二段地层沉积时期为洼槽主要演化时期,同时根据主干边界断裂平面生长机制将洼槽演化模式分为孤立断层控洼演化模式和分段生长断层控洼演化模式。最终,从洼槽结构与有效烃源岩分布的关系,构造掀斜作用与优质储层的形成和构造变形与油气运聚和调整聚集三个角度来分析洼槽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不同主干边界断裂生长机制对应洼槽不同演化模式,据此可将洼槽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方式分为孤立洼槽控源分布和分段生长洼槽控源分布;反向断层控制的下盘掀斜隆起,间歇性暴露地表,局部遭受风化剥蚀,经过大气水淋滤改造形成支撑型砾岩,地层孔隙度增加,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引起洼槽构造变形的相关断裂的活动性决定了该断裂在油气运聚或调整聚集中所起的作用。系统分析复式小型断陷湖盆群的洼槽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对恢复古洼槽对烃源岩预测、油田提交优质新增探明储量以及加快裂陷盆地油气勘探步伐均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对完善裂陷盆地“洼槽控油”理论及丰富裂陷盆地“断裂控藏”理论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技术路线图,洼槽,构造演化,构造掀斜


前 言史与盆地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对主干边界断裂进恢复古断层和古洼槽,分析海拉尔盆地内洼槽构造演化过程。最终,从洼槽结烃源岩分布的关系,构造掀斜作用与优质储层的形成和构造变形与油气运聚和三个角度来分析洼槽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区域构造背景,盆地


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一章 区域构造背景及地层发育特征.1 区域构造背景海塔盆地以西为蒙古-大兴安岭裂谷盆地群;东隔大兴安岭隆起,与大杨树盆地辽盆地相望;北部紧连布拉达林盆地;东南以巴音宝力格隆起为界,与二连盆地相0](图 1.1)。在地理上,海塔盆地总面积为 7.96×105km2,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周边被安岭、小平山和帽子山、嘎罗索山等山脉和丘陵环绕[21],平均海拔为 640m。海塔可二分为海拉尔盆地和塔木察格盆地,其中海拉尔盆地位于我国境内,面积.42×105km2,而塔木察格盆地位于蒙古国,面积为 3.54×105km2。海塔盆地为大型内陷盆地,位于额尔古纳褶皱系和兴蒙褶皱系之间,地跨德尔布干大断裂,基底主要古生界和前古生界地层,盖层沉积总厚度超过 6000m,主要为下白垩系地层[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永波;李伟;刘超;王光增;徐珂;;渤海海域古近纪断裂活动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J];断块油气田;2015年04期

2 陈彦;张志诚;李可;罗志文;汤文豪;李秋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奥陶系砂岩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4年09期

3 付晓飞;孙兵;王海学;孟令东;;断层分段生长定量表征及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平贵东;吕延防;付晓飞;康琳;周庆强;;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地质科学;2014年01期

5 平贵东;吕延防;范立民;付晓飞;孙永河;高煜婷;;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6 王海学;吕延防;付晓飞;孙永河;王海凤;李培海;;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7 付晓飞;董晶;吕延防;孙永河;;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控藏机理[J];地质学报;2012年06期

8 孙永河;隋立伟;付晓飞;申家年;康琳;孙庆华;;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结构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响应[J];地质科学;2011年04期

9 董焕忠;;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油气来源及成藏机制[J];石油学报;2011年01期

10 刘新颖;邓宏文;邸永香;高晓鹏;王金奎;龙国清;;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恺;廊固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2 李军辉;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帆;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史盼盼;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结构特征及控藏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2 孙兵;海拉尔盆地“断—盖”共控油气成藏模式[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康琳;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演化规律及地球动力学特征[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汪飞;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乌南圈闭综合评价[D];长江大学;2013年

5 曲方春;乌尔逊凹陷南一段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赵斌;海拉尔盆地形成机制与演化特征探讨[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付丽;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生成与成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36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36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