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用Ni-Mo催化剂研究
本文关键词: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用Ni-Mo催化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也就是甲烷干重整(DRM)过程,一方面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另一方面,产生氢碳比(H2/CO)接近于1的合成气,为Fischer-Tropsch合成、乙酸等合成提供原料;同时,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过程,为强吸热反应,也是较好的化学储能过程。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存在逆水汽变换(CO_2+H2=CO+H2O)、甲烷解离(CH4=C+2H2)和Boudouard反应(2CO=C+CO_2)等副反应,前者导致氢碳比(H2/CO)小于1,而后二者将导致催化剂积碳失活。本文针对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强吸热和严重积碳失活问题,设计了Ni-Mo_2C双金属催化剂和Ni-Mo/ZrO_2-Mg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探讨碳化-氧化循环、积碳-消碳机制。本文通过一步合成尿素燃烧法制备Ni-Mo_2C/Al_2O_3催化剂,加入尿素、淀粉、柠檬酸形成前驱物,经550°C焙烧形成含Ni Mo O4物相的Ni-Mo/Al_2O_3氧化物前驱体,并在甲烷干重整的反应原料气CH4/CO_2中800°C原位合成Ni-Mo_2C/Al_2O_3催化剂并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研究了不同空速和Mo含量对甲烷干重整过程的催化活性及积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Mo_2C/Al_2O_3催化剂形成,通过原位合成的Ni0-Mo_2C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在DRM过程中,甲烷通过Ni0转化为中间碳物种C*,然后通过附近Mo_2C物种进一步转化为CO,建立催化循环。同时,BET、XRD、XPS和SEM表征表明:Ni-Mo_2C/Al_2O_3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并抗氧化和烧结。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800°C、12000 ml/(gcat·h)、15-h的DRM测试中,Ni-Mo_2C/Al_2O_3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和H2/CO摩尔比分别达到94.0%和0.99,CH4的转化率稳定在89.4%。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Mo/ZrO_2-MgO催化剂,用于DRM活性研究,并采用XRD、H2-TPR、CO_2-TPD、BET、SEM-EDX、CH4-TPD和TG/DTA等表征手段,探讨助剂Mo和载体ZrO_2的添加对Ni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700°C、12000 ml/(gcat·h)、10-h的DRM活性测试中,Ni0.1Mo0.01/0.10ZrO_2-MgO催化剂H2的选择性达到64.9%;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和H2/CO摩尔比维持稳定在71.2%和0.93。甲烷的转化率保持稳定在60.0%。通过H2-TPR、CO_2-TPD、CH4-TPD等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助剂Mo的Ni0.1-Mo0.01/MgO催化剂,形成Ni-Mo较强相互作用和较强的碱性位,提高了甲烷化学吸附作用和解离;同时,该催化剂抗氧化、抗烧结和抗积碳性能增强。添加载体ZrO_2的Ni0.1Mo0.01/0.10ZrO_2-MgO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增大,形成中强和高温碱性位,Ni-Mo与载体间相互作用较强并抗积碳。
【关键词】:甲烷干重整 原位合成 Ni-Mo_2C/Al_2O_3催化剂 Ni-Mo/ZrO_2-MgO催化剂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E66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22
- 1.1 甲烷和二氧化碳利用的主要途径10
- 1.2 甲烷催化重整制合成气的途径10-12
- 1.2.1 甲烷水汽重整制合成气10-11
- 1.2.2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11
- 1.2.3 甲烷自热重整制合成气11-12
- 1.2.4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12
- 1.3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热力学12-13
- 1.4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催化剂13-18
- 1.4.1 活性组分13-14
- 1.4.2 载体14-15
- 1.4.3 助剂15
- 1.4.4 结构限域作用15-17
- 1.4.5 催化剂制备方法17-18
- 1.5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机理和动力学18-20
- 1.6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0-22
- 第2章 实验部分22-27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22-23
- 2.2 催化剂制备23-24
- 2.3 催化剂评价24-25
- 2.3.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24
-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步骤与计算方法24-25
- 2.4 催化剂表征25-27
- 2.4.1 X射线衍射(XRD)25
- 2.4.2 程序升温还原(TPR)25
- 2.4.3 程序升温脱附(TPD)25
- 2.4.4 比表面积分析(BET)25-26
- 2.4.5 热重分析(TG)26
-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6
- 2.4.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6
- 2.4.8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26-27
- 第3章 Ni-Mo_2C/Al_2O_3催化剂用于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27-40
- 3.1 引言27-28
- 3.2 Ni-Mo_2C/Al_2O_3催化剂制备28
- 3.3 原位合成Ni-Mo_2C/Al_2O_3催化剂活性测试28-30
- 3.3.1 反应空速的影响28-29
- 3.3.2 Ni-Mo_2C/Al_2O_3催化剂活性测试29-30
- 3.4 Ni-Mo_2C/Al_2O_3催化剂表征30-38
- 3.4.1 Ni-Mo/Al_2O_3氧化物表征30-33
- 3.4.2 Mo_2C形成过程表征33-37
- 3.4.3 反应后Ni-Mo_2C/Al_2O_3催化剂表征37-38
- 3.5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Ni-Mo/ZrO_2-MgO催化剂用于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40-52
- 4.1 引言40-41
- 4.2 Ni-Mo/ZrO_2-MgO催化剂的制备41
- 4.3 Ni-Mo/ZrO_2-MgO催化剂用于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活性测试41-43
- 4.3.1 反应温度的影响41-42
- 4.3.2 Ni-Mo/ZrO_2-MgO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42-43
- 4.4 Ni-Mo/ZrO_2-MgO催化剂表征结果43-50
- 4.4.1 Ni-Mo/ZrO_2-MgO氧化物表征43-46
- 4.4.2 还原后Ni-Mo/ZrO_2-MgO催化剂表征46-48
- 4.4.3 反应后Ni-Mo/ZrO_2-MgO催化剂表征48-50
- 4.5 本章小结50-52
- 结论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6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锦春;合成气化学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化工;2000年02期
2 赵华;;用天然气制合成气[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6期
3 邢春发,冯俊,徐显明,郭继宁;天然气转化制备合成气工艺进展[J];江西化工;2002年01期
4 曾新习;合成气生产技术的改进[J];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08期
5 魏树权,周汉,李丽波,徐国林;天然气二氧化碳空气和水蒸汽制合成气的热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3年02期
6 魏树权,张光林,商永臣,徐国林;天然气、二氧化碳、空气和水蒸汽转化制备合成气的研究——原料气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03年04期
7 欧阳朝斌,宋学平,郭占成,段东平,于宪溥;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新工艺[J];化工进展;2004年07期
8 宋学平,郭占成;移动床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技术[J];化工学报;2005年02期
9 段明哲;张军民;;低成本合成气与合成气转化新技术[J];燃料与化工;2011年01期
10 徐恒泳;葛庆杰;李文钊;;合成气中枢[J];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恒泳;葛庆杰;李文钊;;能源转化中的催化作用——合成气中枢及有关催化技术[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文德;袁渭康;;合成气化学的产品及反应路线优化[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晓奇;;合成气净化催化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道安;季生福;郎宝;;模拟生物沼气制合成气催化反应工艺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振花;夏满银;王保伟;许根慧;;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反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铁军;常杰;崔小勤;张琦;付严;;生物质催化气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谭静;王乃继;肖翠微;周建明;李婷;;合成气甲烷化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8 朱德春;刘卫;陈初升;;甲烷制合成气透氧膜反应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朱德春;刘卫;陈初升;;甲烷制合成气透氧膜反应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10 何方;黄振;李海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碳氢基合成气制燃油将实现产业化[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栗清振;共同研发煤制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班健;壳牌参与研发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记者 李东周;合成气深度净化让硫“微乎其微”[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陈敬农 通讯员 杨晓萍;天然气制备合成气有了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3年
6 记者 秦京午;壳牌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签合作协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特约记者 杨春雨;让二氧化碳回收有利可图[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谢文艳 刘秋雁;国内首套裂解焦油气化生产合成气装置试车成功[N];大庆日报;2012年
9 廖建国;制合成气装置用抗金属粉末化合金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10 记者 许可新;IGCC:驯化最脏的能源[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扬;合成气/空气贫燃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和熄灭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王翰林;压力对合成气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郭文文;合成气高效合成制取燃料乙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黄健;城市垃圾填埋气催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姬涛;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6 成功;生物质催化气化定向制备合成气过程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瑙莫汗;合成气制低碳醇碳化钼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郭建忠;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临氧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祝星;化学链蒸汽重整制氢与合成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郭培卿;双旋流合成气非预混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敏超;稀释剂对高温高压下合成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程月;等离子体诱导沼气重整制合成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薛文峰;旋转弧等离子体转化甘油、油脂制合成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顾一丹;合成气制烯烃(SGTO)产物组成的分析表征[D];复旦大学;2014年
5 朱婷婷;基于物质/能量平衡优化生产尿素的布朗工艺[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朱轩豫(Chu Hsuan Yu);生物质合成气高低温变换制氢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7 彭芬;CH_4-合成气在连续式步阶反应器上直接合成C_(2+)含氧化物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奎爽;基于钨基载氧体制取合成气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张海龙;合成气微混合燃烧流动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冯飞;基于串行流化床生物质催化气化及合成气甲烷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用Ni-Mo催化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