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小型化海上溢油实时在线检测系统研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95
【图文】:
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如图 2.1 所示为光激发产,一束单色光由光密介质0n 入射到光疏介质2n (折射率,0n大于临界角时,在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若两介质界面之间镀有1n (如金、银等),则在发生全反射条件下,入射光的 P 偏振Evanescent Wave)的形式透过导电金属层到达光疏介质层,消中的自由电子并与之相互作用发生电子振荡,生成表面e Plasmon Wave,SPW)[41]。改变光线入射角度或入射波长,当射光波矢水平分量xk 与 SPW 固有传播波矢量spwk 满足xspk k 发生共振,能量被金属导电层中的电子大量吸收,检测到的,此时从响应曲线中可以看到一个吸收尖峰,即为共振吸收峰射角 为 SPR 共振角。SPR 传感器对外界折射率的变化非常随待测样品的折射率变化而变化。
第 2 章 基于 SPR 传感技术原理的溢油检测总体方案设计金属薄膜的材质、厚度等都有关系[42]。SPR传感技术就是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SPR响应曲线中包含的共振峰位置及对应的共振角度等信息来检测待测介质的物理量,而选择合适的传感组件(如光源、棱镜、金属膜、线阵 CCD 等)参数对于提高检测精度和仪器灵敏度至关重要[43]。SPR-小型化海上溢油实时在线检测系统正是基于 SPR 原理提出的设计思想,并将其用于实现早期小面积溢油实时监测。通过前期学习、分析表面等离子共振模型,进行传感结构仿真,选取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传感组件制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可为后续系统样机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如图 2.2 为SPR 溢油检测基本形式示意图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国江;孙明亮;文艳;;我国海上溢油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年12期
2 郑妍;孙玉锋;邢砾云;代广斌;常天英;夏良平;王敏;郎金鹏;崔洪亮;;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小型化实时在线海上溢油监测系统(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11期
3 晋宏营;;最大熵原理导出理想气体分子的速度和速率分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0期
4 刘康炜;杨文玉;;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年07期
5 刘帆;苑进社;李海军;;透射式金属光栅耦合SPR传感器[J];半导体技术;2012年06期
6 王颖娜;常丽萍;郭淑琴;;SPR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发展[J];材料导报;2012年09期
7 丁禄彬;牟桂芹;周志国;;浅谈海上油田生产活动中的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年11期
8 尹奇志;初秀民;孙星;张涛;;船舶溢油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船海工程;2010年05期
9 潘红磊;王祖纲;;国外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与治理技术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年S1期
10 杨军;王敏;李圆怡;战磊;吴松;胡宁;;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浩原;一种新型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生化分析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海上溢油检测小型化装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宋朋远;渤海油田溢油扩散与漂移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王尧;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翟盛杰;一种便携式高精度生化检测系统的研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杨波;基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39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3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