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南东南部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古湖岸带划分及特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三角洲的研究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开展,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最先由国外的 Fisk于 1960 年提出,随后 Donaldson(1974)定义浅水三角洲是在水体浅(1-6m)、地形平缓(<0.1°)、湖面开阔、构造相对稳定的古地理背景中。前些年,经勘探研究发现,渤海海域渤中、黄河口凹陷是新近纪的汇水中心,渤海海域新近系被众多学者定义为极浅水三角洲沉积(图 1-1)。代黎明等人识别出渤海海域河流入浅湖处存在极浅水三角洲,极浅水三角洲发育于地形坡度较缓、湖面开阔、水体较浅、构造相对稳定的古地理背景中,骨架砂体为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平原(内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缺少反韵律旋回的河口坝砂体(代黎明等,2007)。朱伟林等人提出渤海海域极浅水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渤海新近纪至今处于生烃的峰期主力富烃凹陷的有利区带,浅水三角洲砂体分布明显受控于分流河道的分流作用(朱伟林等,2008)。
并非整个渤海海域都发育极浅水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周缘如莱州湾凹陷东南部地区,既发现有湖相沉积特征又发现有河流相沉积特征,因此,对这一带是否发育极浅水三角洲一直存在争议。从陆相沉积区到湖盆中间有一个河湖过渡带(图 1-2),其沉积特征和演化模式与极浅水三角洲沉积有明显区别,其在成藏过程上或具有与极浅水三角洲不同的特殊意义。古湖岸带是指发育于浅水湖盆环境中,在一定沉积时期内,多种因素控制下,湖平面波动与湖岸线迁移的范围,古湖岸带上发育的沉积模式在不同沉积期的表现不一样,湖平面上升时发育湖相沉积,湖平面下降时发育河流相沉积,在垂向上表现为河流相沉积与湖相沉积交替叠覆出现的特征。古湖岸带砂体展布特征和演化模式与极浅水三角洲沉积有明显区别,其在成藏过程上或具有与极浅水三角洲不同的特殊意义。
根据“十二五”成果中四口目标井的绝对古水深和砂地比,先建立砂地比-古水深定量关系,从而推广到研究区所有井,然后经过古地貌校正和 GR 法校正,勾出古水深等值线平面图,进而确定古湖岸带的位置和范围。依据钻测井资料、岩心岩屑观察结果,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结合古水深平面恢复,对研究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展开沉积相和沉积微相分析,并绘制出沉积相平面图。结合沉积相平面图,对比古湖岸带与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之间的差异。(图 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龙;袁玲;刘涛;刘宏涛;;武汉市湖岸带植物调查及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9期
2 蔡书良,谢红勇;三峡库区湖岸带土地利用与保护[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唐松林;周黎;;日本人工湿地和河湖岸带修复技术概况[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4期
4 袁龙义;杨朝东;费永俊;李云;;湖北长湖湿地湖岸带植物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5 赵光辉;;卧龙湖湖岸带植物丰度多样性及其截留净化能力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12期
6 张娜;李红敬;远凌威;李伟;;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湖岸带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伟;崔丽娟;张守攻;;太湖岸带湿地不同植被覆被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异质性[J];林业科学;2012年12期
8 尹志杰;刘晓敏;陈星;;湖岸带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常熟市南湖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9 蔡琳琳;朱广伟;朱梦圆;杨桂军;赵林林;;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与水华形成的关系[J];生态科学;2012年04期
10 赵艳红;徐小松;罗煜宁;于百奎;;南四湖健康评估及问题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福龙;刘宏涛;;基于自然群落结构的湖岸带植物群落配置初探[A];中国公园协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实习记者 朱师良;这里曾是一片森林[N];酒泉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伟;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及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封红娥;基于数据挖掘的湖岸带地物类型识别与景观格局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黄一鸣;渤南东南部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古湖岸带划分及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陈丙法;湖岸带蓝藻聚积污染物特性变化及控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747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4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