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斜坡带曙光油田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8:20
【摘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于我国大多数断陷湖盆内,并赋存了大量油气资源。扇三角洲储层构型特征复杂,而且不同古地形坡度下发育的扇三角洲砂体的叠置样式、形态、规模以及分布规律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储层非均质性不同,影响油气开发效果。本文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曙光油田三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段和沙三段大凌河油层段为例,应用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结合沉积数值模拟,研究陡坡和缓坡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构型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机理,为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奠定必要的研究基础。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探讨了扇三角洲前缘多期砂体叠置样式的控制因素研究区杜家台含油层段多期前缘砂体顺源叠置样式可呈进积、加积或退积式,进积式多期砂体的前积倾角约为0.51~0.57°,切物源可呈侧向与垂向叠置样式;研究区大凌河油层段多期前缘砂体顺源叠置样式呈进积式,前积倾角约为5~6°,切物源呈侧向叠置样式。多期砂体顺源叠置样式主要受控于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短期旋回内(A/S较低),多期砂体以进积式叠置样式为主,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短期旋回内(A/S较高),多期砂体以退积式叠置样式为主。沉积模拟研究表明,在A/S不变的情况下,地形坡度控制着前缘砂体叠置样式,陡坡地形更易发育进积式叠置样式。地形坡度越大,则进积式叠置砂体的前积倾角越大、叠置厚度越大、延伸距离越短,地形坡降与叠置砂体厚度、初始前积倾角(第一期砂体的前积倾角)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前积砂体延伸距离呈线性负相关关系。2.阐明了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及差异研究区杜家台含油层段小层砂体在平面上以交织条带型、离散条带型为主,孤立透镜型分布的砂体较为发育。研究区大凌河油层段小层砂体在平面上以连片型为主,孤立透镜型分布的砂体发育程度较低。扇三角洲前缘小层砂体平面分布样式与沉积物供给量及湖盆能量有关,在沉积物供给量较低、中等和较高时,分别主要形成离散条带型、交织条带型和连片型砂体砂体。湖盆能量影响着孤立透镜型砂体发育程度,在湖盆能量较强时,湖浪易改造前缘砂体边缘而形成大量沿岸分布的呈孤立透镜状的间湾砂体。3.阐明了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及单一微相的构型特征及差异研究区内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主要为单一河坝砂体,由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复合而成。杜家台含油层段内单一河坝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呈窄带状、朵状,分流河道多深切河口坝中部,分流河道延伸距离较远,常发育1~3次的分流作用,河口坝的宽度多小于700m,但延伸长度多超过1500m,砂体厚度仅为2~6m;大凌河油层段内单一河坝砂体平面上主要呈宽带状、坨状,分流河道浅切河口坝中部,分流河道多为末端河道,延伸距离小于单砂体长度的1/2,河口坝的宽度多大于700m,但延伸长度多小于2500m,砂体厚度多大于10m。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及单一微相的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沉积时期地形坡度的影响,杜家台油层段地形坡度仅为0.5°,分流河道不断深切河口坝并快速充填湖盆,分流作用较强,单一河坝砂体延伸较远,厚度较薄;大凌河油层段地形坡度达到3°左右,湖盆边缘水体较深,分流河道浅切河口坝并缓慢充填湖盆,分流作用较弱,单一河坝砂体延伸距离较近,厚度较大。4.探讨了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内部前积体构型特征的控制因素研究区杜家台含油层段砂质前积体厚度为1.5~3m,泥质前积层厚度约为0.2~0.6m,延伸长度介于600~1200m之间,两期前积层间水平间距约为300~500m,前积倾角约为1.9°;研究区大凌河油层段砂质前积体厚度为3.5~6m,泥质前积层厚度约为1~2m,延伸长度多大于1200m之间,两期前积层间水平间距约为600~800m,前积倾角约为6.6°。沉积模拟研究表明,地形坡度控制着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内前积层构型特征,地形坡度越大,河口坝内部前积倾角越大,两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前积层的延伸长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较复杂,在临界坡度以下,前积层的延伸长度与地形坡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在临界坡度以上则呈对数负相关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相关体系,扇三角洲,术语


[40]。扇三角洲沉积体与水体的交界地带在平面上表现为宽阔而外凸的新月形(图1.1)。图 1.1 扇三角洲及其相关体系推荐术语(据 Nemec,1990)Fig. 1.1 Fan-delta and its related terms (Nemec, 1990)自扇三角洲的概念提出以后,部分学者认为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相似,根据其沉积物粒度大小将两类三角洲统称为粗粒三角洲;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两类三角洲的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41-42],可

示意图,粗粒,三角洲,示意图


(A)扇三角洲 (B)远物源辫状河三角洲(C)辫状河三角洲相邻分布 (D)与冰水沉积相关的辫状河三角洲相邻分布图 1.2 两种粗粒三角洲示意图(据 Mcpherson 等,1987)g. 1.2 Schematic models of the two coarse-graind delta types (Mcpherson et al., 1 扇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及控制因素1)扇三角洲构型级次划分方案oegaard(1991)研究了美国新墨西哥州 Taos 峡谷的 Pennsylvanian Sand洲沉积,提出了扇三角洲的 6 个级次的构型界面划分方案:1 级界面系的顶底界面;2 级界面相当于相同岩石相的顶底界;3 级界面为单界面;4 级界面为微相复合体的顶底界面;5 级界面为沉积体系的顶底面为层序的界面。并识别出陆上水道、漫流沉积、水下重力流水道和构型要素类型[43]。爱林(2000)在研究滦平扇三角洲沉积露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扇三层次界面划分方案,将扇三角洲沉积共划分为 7 个级次[44](表 1.1)。 5 级和 Maill 的河流相构型经典的划分方案是类似的,4 级和 5 级构单一河道和复合河道,差别在于扇三角洲的 6 级至 8 级构型单元分

测井曲线,级次,可识别,剖面


表 1.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层次界面划分表(据贾爱林等,2000)Table 1.1 Boundaries of fan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Jia Ailin et al, 2000)级次 沉积体 侧向延伸 可比性1盆地充填复合体10km~1000km剖面上可区域追踪,测井曲线可区域对比,地震可识别2扇三角洲复合体3km~15km剖面上可区域追踪,测井曲线可区域对比,地震可识别3扇三角洲沉积体3km~10km剖面上可追踪,油田范围内可测井对比,三维地震可识别4 河道复合体 50m~200m 剖面上可识别,小井距条件下可对比5单河道、天然堤、决口扇20m~100m 剖面上可识别,井下对比困难6 层组、层 5m~10m 剖面上可识别,井下不能对比7 纹层组、纹层 2m~5m 剖面上可识别,井下无法对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冬;朱筱敏;刘常妮;李雨彤;;“源-汇”体系主导下的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发育模式探讨: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5年04期

2 邹妞妞;史基安;张大权;马崇尧;张顺存;鲁新川;;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2015年03期

3 唐勇;徐洋;瞿建华;孟祥超;邹志文;;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群特征及分布[J];新疆石油地质;2014年06期

4 于兴河;瞿建华;谭程鹏;张磊;李晓路;高照普;;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砾岩岩相及成因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4年06期

5 杨延强;吴胜和;;陡坡型扇三角洲上一类特殊类型河口坝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6 王俊辉;姜在兴;张元福;高丽明;魏小洁;张文昭;;三角洲沉积的物理模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6期

7 漆家福;李晓光;于福生;于天才;;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构造变形及“郯庐断裂带”的表现[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8期

8 魏学强;李辉峰;杨超;;基于广义S变换的沉积旋回分析方法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陈戈;斯春松;张惠良;闫晓芳;刘永福;;扇三角洲砂体几何形态沉积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地质学刊;2013年02期

10 刘万金;周辉;袁三一;刘文岭;;谱反演在地震属性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连卫;曙二区大凌河油层高分辨地层格架及砂体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国华;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2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2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