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砂体连通性与优势运移通道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King 通过研究不同形状砂体的空间几何接触关系,利用逾究叠置砂岩体间的连通性问题:假设砂体在空间上独立分布,随着砂越高,砂体之间相互叠置连通的概率越来越高,当到达一个门限值时空间上相互连通的砂体群使得流体可以充满整个研究空间[5]。研究发现某个门限值时砂体之间基本不连通,故将这一砂地比门限值称为“逾渗阀罗晓容等(2012)在砂岩体空间分布概率模型基础上,通过高斯拟合层的几何连通性概率模型[6](图 1-1):( )[ ]()(){00-h-C/bhChC1e0220>≤ P=(1-2-1)式中:P 为砂岩几何连通概率;h 为砂地比;b=(C-C0)/√3;C0为逾渗全连通系数。故只需确定砂地比门限值 C0和砂体间完全连通(P>0.95)的砂地比 C过上述概率模型来计算连通概率。
第 2 章 巴布亚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巴布亚盆地主体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区域构造上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会处,作为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动的前沿,它记录了第三纪以来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的碰撞效应,发育成为典型的新生代弧后前陆盆地。巴布亚盆地早期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大陆边缘,随着巴布亚地块快速向北运动和珊瑚海的扩张,巴布亚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发生分离。现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南部属澳大利亚台地,北部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弧-陆碰撞的产物,二者之间为强烈褶皱山系[33,34]。结合基底性质、盆地构造演化,初步认为该盆地在整体上具有南北分带的构造特征。北部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巴布亚造山带;中部为以巴布亚褶皱带和奥雷褶皱带组合而成的冲断—褶皱带,发育大量的北西向与挤压作用相关的逆冲断裂;南部构造带则由西部的弗莱台地、东部的莫斯拜尔(Moresby)山前凹陷、瓦布达(Wabuda)凹陷和东部高地组成,盆地周围被俾斯曼海、索罗门海、珊瑚海和阿拉弗拉海所环绕(图 2-1)。
中生界碎屑岩储层也主要集中于此[35,36]。巴布亚褶皱带受多期多种应力作用,其构造复杂。褶皱带变形受两期北西向挤压应力影响,形成大规模逆冲推覆断裂构造,褶皱带内断层走向以北西向为主,断裂推覆前缘可延伸到弗莱台地北部。巴布亚褶皱带东、西部由压程度不同,其构造样式有明显差异。西部受受挤压程度较强,以发育基型构造为主,断层多为高角度逆冲断层,构造样式包括逆冲叠瓦构造、端、断展褶皱,以及深部早期正断层的强烈反转构造等[37,38]。东部受挤压程较弱,主要构造类型为盖层滑脱构造,浅层艾尔乌组盖层泥岩为主要的滑,靠近基底的巴里克瓦(Barikewa)组泥岩为另一个滑脱面,滑脱面上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6期
2 闫伟鹏,朱筱敏,古莉,张群伟,张振生,王小善;酒西坳陷青西油田下白垩统储集层裂缝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1期
3 谢渊,王剑,江新胜,李明辉,邓国仕,侯光才,刘方,王德潜,孙永明,朱桦,王永和,罗建宁;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介质结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2期
4 田慕劬;赵美玉;;河北省南部下白垩统丘城组介形类化石[J];古生物学报;1982年05期
5 高春玲;吕君昌;刘金远;季强;;辽西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新的离龙类[J];地质论评;2005年06期
6 史晓颖;藏南珠峰地区下白垩统发现海底扇沉积[J];现代地质;2000年02期
7 魏国辉;赵文广;吴明安;杜玉雕;;庐枞地区下白垩统罗河组的建立及其特征[J];安徽地质;2017年04期
8 魏巍;朱筱敏;谈明轩;国殿斌;苏惠;赵其磊;蒋飞虎;;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3期
9 王改云;刘金萍;王嘹亮;简晓玲;;北黄海东部次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及沉积充填[J];中国地质;2018年01期
10 张立强,罗晓容,何登发,刘楼军,贾进斗;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层序界面的识别[J];沉积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文博;杨麟科;方国玉;汪满福;;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低渗透砾岩储层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汪满福;王志松;吴红;;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高分辩层序地层学分析[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黄清华;薛涛;吕茜;党毅敏;;论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界线的划分[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杨仁超;柳益群;韩作振;樊爱萍;;镇原地区下白垩统成岩作用与铀成矿前景预测[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赵应成;周晓峰;师永民;郭娟娟;张丽萍;;青西油田下白垩统复杂储层综合预测[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6 田宁;朱志鹏;王永栋;;浙江新昌下白垩统短木属(Brachyoxylon Hollick et Jeffrey)木化石新发现[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7 胡延旭;吴健平;李彬;王宏霞;;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沉积环境演化及聚煤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8 张忠平;李盛富;鲁克改;;巴什布拉克矿床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岩性岩相特征[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3年
9 孟庆任;许瑾;;塔里木地块西北边缘下白垩统地震诱发的变形构造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10 王宇U
本文编号:2764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