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稀土氧化钇对金刚石钻头胎体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2 20:18
【摘要】:随着金刚石钻头在地质钻探中的广泛应用,钻进工作对钻头的要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其中钻头的钻进效率和使用寿命是评价钻头性能的重要指标。钻头胎体是包镶金刚石、影响钻头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钻头胎体材料的优化设计对提高金刚石钻头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钻头的钻进效率和使用寿命,本文选择在胎体中添加氧化钇,通过烧结不同胎体配方的试样,测试各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以及抗弯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断口形貌,研究氧化钇对胎体各项性能的影响,以及氧化钇改善胎体性能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微钻实验验证添加氧化钇的新型金刚石钻头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添加量的胎体试样进行了室内实验,发现添加适量的氧化钇能明显提高胎体的力学性能。与未添加氧化钇的胎体材料相比,添加0.8%稀土氧化钇时,其抗冲击韧性提高了约90%,抗弯强度提高了16%,硬度提高了15%以上,此时胎体性能达到最佳效果,原因是氧化钇的添加能通过弥散强化以及细化晶粒等作用改善胎体内部结构,使胎体更加致密化,从而提高了胎体性能。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发现,添加0.8%氧化钇能改善胎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粘结性与润湿性,提高胎体对金刚石的包镶能力。但氧化钇的添加不能降低胎体的烧结温度,最佳烧结温度与未添加氧化钇胎体的烧结温度一样,仍为830℃。通过微钻实验,进一步得出添加氧化钇的新型金刚石钻头具有更好的钻进效果,其使用寿命也有明显提高,是未添加氧化钇的金刚石钻头的2倍左右。证明了添加氧化钇的金刚石钻头在实际钻探工作中的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34.41
【图文】:

洛氏硬度,实验原理


3.3 胎体洛氏硬度对于粉末冶金材料,其硬度与耐磨性是成正比关系的,当试样的硬度越高,耐磨性就越好,相反硬度越低其耐磨性就相对越低。测试胎体试样的洛氏硬度,用 HR-150A 型洛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并用 HRC 进行度量,每种胎体测试块试样,每种胎体的硬度取三块被测试样硬度的平均值。洛氏硬度的测定方法用规定的的压头(金刚石压头或钢球压头),在先后施加两个载荷(预载荷 P0总载荷 P)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当卸除主载荷 P1,保留预载荷 P0时,测量压入深度为 h1,以压入深度 h1和在预载荷作用下的压入深度 h0做差,所得值h 的值表示洛氏硬度的高低。当深度差Δh 越大,表示其硬度值越低;深度差h 小,则硬度值高。其作用原理见图 2-1

花岗岩,微钻


;针对添加金刚石的试样,观察试样内金刚石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分析胎体对刚石的包镶性能。.4 微钻试验.4.1 微钻试验设备与材料(1)岩样:所钻进岩样为坚硬致密的花岗岩,其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如图 2-2 所示);其物理力学性质如表 2-2 所示。表 2-2 花岗岩物理力学系数岩石类型抗拉强度范围(σt/MPa)抗压强度范围(σc/MPa)弹性模量范围(E /GPa)泊松比(v)花岗岩 3.92~28.4 37~241 30.4~80.2 0.17~0.36

试验钻,微钻,钻头,试验设备


微钻试验设备(3)试验钻头:试验钻头为上述试验方案所设计钻头,是Φ30/18mm微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华;郝先库;姜晓丽;马显东;许宗泽;张瑞祥;;灼烧温度对氟氧化钇物理性能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曹维成;;氧化钇掺杂对合金烧结钼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中国钼业;2006年03期

3 林红,何明生,李建保,杨晓战,梁龙,辛平,相庭吉郎;高纯超细氧化钇粉体的制备及市场分析[J];新材料产业;2005年03期

4 孟庆江;加拿大新建氧化钇工厂[J];江西冶金;1986年04期

5 张长庚;;氧化锆中氧化钇的X荧光增量法测定[J];湖南有色金属;1988年04期

6 邓佐国;徐廷华;;环烷酸萃取制取高纯氧化钇工艺过程中的有关问题[J];江西有色金属;1988年03期

7 綦文娣;袁甫;彭润中;;氧化钇(粗产品)中稀土杂质的光谱测定[J];分析化学;1988年03期

8 吕坚,郭喜彬,施真珠,杨桦,李敢生;大尺寸氧化钇保温罩的制备[J];人工晶体学报;1989年04期

9 ;硫氧化钇掺铕的制备方法[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5年03期

10 王丁丁;;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氧化钇涂层性能研究[J];科技视界;201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玲玲;王士维;毛小建;周国红;;氧化钇粉末的抗水化处理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2 侯伟骜;冀晓娟;沈婕;国俊丰;万伟伟;;用于半导体行业的氧化钇涂层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3 魏坤;胡平贵;石燕;;可控团聚状态的氧化钇超微粉末的制备[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方海亮;江莞;王连军;罗维;;介孔氧化钇的合成及表征[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5 蔡绍勤;安平;刘湘生;王长庆;陆惠娟;袁根东;;高纯氧化钇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6 张永成;陈沙鸥;栾伟娜;邵渭泉;李达;景悦林;;菱形片状氧化钇的制备及其形成过程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艳民;雷牧云;李祯;娄载亮;王立弟;闻芳;;氧化钇透明陶瓷的烧结工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8 李雪枫;祝洪洋;江俊儒;李冬梅;陈艳梅;李妙然;崔U_良;;高压下铕掺杂氧化钇纳米材料的非晶化研究[A];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9 叶斌;陶德华;;化学修饰的纳米氧化钇摩擦学性能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廖列文;肖林飞;岳航勃;;纳米氧化钇制备过程中聚丙烯酸系分散剂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吉兆宁;矿冶总院成功研发高纯氧化钇防护涂层[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2 ;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的透明陶瓷[N];广东建设报;2002年

3 王凤起 记者 李洪桥;牡丹区打造“智力工业”隆起带[N];今日信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董学宏 特约记者 孙德志 通讯员 胡新广;“加减乘”的效益账[N];淄博日报;2014年

5 记者 张文颖;绽放科技之花[N];赣南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国维;Eu~(3+)掺杂Y_2O_3的材料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郭艳艳;稀土离子掺杂氧化钇陶瓷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3 雷沛;氧化钇薄膜反应溅射法生长、性能及红外光学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潘艳;掺镱氧化钇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5 宗玲博;钇氧化物基质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增强效应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6 林秀;EBPVD制备Y_2O_3弥散强化FeCrAl薄板力学行为及微观结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田亮亮;镍基金属镀层的电沉积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陈睿;配合物为前驱体的多孔金属氧化物制备和表征[D];南开大学;2014年

9 洪学斌;Ni金属催化剂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纪超;稀土氧化钇对金刚石钻头胎体性能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李伟;水体中纳米氧化钇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D];长安大学;2019年

3 刘朝阳;脉冲电流对氧化钇粉体制备及烧结行为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5年

4 王善文;纳米氧化钇—科琴黑复合隔膜改性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5 薛丽燕;超声波与微波协同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球形氧化钇[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6 李维华;氟氧化钇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尚君;蓝宝石表面氧化钇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8 尹开忠;纳米氧化钇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反射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林;纳米氧化钇改性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烨文;铋铕共掺杂氧化钇荧光粉的湿化学法制备及表征[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6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6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a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