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源岩菌解气资源评价与富集层段识别

发布时间:2020-07-30 01:10
【摘要】:源岩菌解气是指气源岩内的沉积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由厌氧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气。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以青一段、青二段、嫩一段、嫩二段为主的湖相暗色泥岩,由于大部分泥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因而具有极大的生物气资源潜力。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已知的80余口地热水井中几乎均有大量天然气溢出。经化验与综合分析,判断其类型属于源岩菌解气。考虑到浅层富集的天然气可能对地下施工带来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源岩菌解气资源进行评价,并对浅层富集层段进行预测。本文以大庆长垣以西地区为研究区,以800m以浅的地层为目的层。鉴于四方台组及以上层位无测井及含气饱和度数据,而源岩数据则较为详实,因此采用成因法对气源岩生气量进行评价。通过对源岩菌解气成因机理的分析,合理地修正的生气量计算模型。对气源岩的生气量与排气量进行计算,并获得了平面上的排气强度。将其作为重要依据,优选有利区,开展浅层砂体预测以及含气性检测工作,建立气水层识别的测井解释图版,明确油田目的层内的含气情况。最后以实际钻井资料进行验证,并揭示四方台组以浅地层的含气情况。生气量计算所需的参数中:有机碳产气率的求取综合考虑了温度的地史演化、氧化还原条件、有机质组成条件、酸碱度和矿化度对有机碳产气率的影响,对前人提出的产气率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的求取是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法,建立了有机碳恢复系数与有机碳产气率和二氧化碳含量三者之间的计算关系;源岩密度的求取是通过统计测井密度与埋深数据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源岩在成岩作用阶段密度-埋深的计算模型。进一步地,求取了排气量与排气强度,为源岩菌解气平面有利区预测提供了气源依据。利用地质统计学井震反演技术,有效预测浅部含气砂层分布,建立了针对长垣以西地区水溶气识别的横向及标准测井系列解释图版,准确率分别达到90.2%与94.1%,并得到实际钻井进一步验证。并确定浅层源岩菌解气富集层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热水伴生气中C1/(C1~C5)在99%以上,甲烷中δ13C值在-72.21‰~-57.11‰之间,结合原油分布与运移条件,判断天然气类型属于源岩菌解型生物气。水溶气井口测试确定了水溶气丰度值在0.23~0.37m3/m3之间。利用修正后的源岩菌解气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区四套主要源岩层位的总生气量约为18.25×1012m3。进一步计算源内滞留气含量之后,确定总排气量为6.86×1012m3,总排气效率为0.38。选择江桥南区块和白音诺勒区块为有利区,利用储层砂体反演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800m以浅储层的砂体分布,各层位砂体厚度预测吻合率一般在90%以上。实际钻探结果揭示了测井含气性解释图版可以有效地识别含气储层,预测准确率在90%以上;研究区源岩菌解气多以水溶气形式富存,因此地震资料烃类检测手段在本区并不适用。研究区内源岩菌解气的富集层段除油田目的层(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之外,还有更浅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地层;而大安组和泰康组含气情况不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技术路线图,产气率,有机碳,生物气


10图 0.1 技术路线图Fig. 0.1 Technical road0.5 主要成果1. 完善了针对生物气源岩的有机碳产气率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的地史演化、氧化还原条件、有机质组成条件、酸碱度和矿化度因素对生物气有机碳产气率的影响,并以柴达木盆地生物模拟实验数据为依据,对前人的有机碳产气率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2. 建立了针对生物气源岩的有机碳恢复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碳元素质量守恒法获得有机碳恢复系数与有机碳产气率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对原始有机碳的合理恢复,为更准确地计算生气量奠定了基础。

大庆油田,单元划分,构造单元,范围


12图 1.1 松辽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及研究区范围(据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Fig.1.1 Division of tectonic units and research area in Songliao Basin松辽盆地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中新生代的大型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北部可6 个Ⅰ级构造单元,即西部斜坡区、北部倾没区、中央坳陷区、东北隆起区、东、西南隆起区(图 1.1)。进一步又可以划分为 32 个Ⅱ级构造单元[39]。研究区在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庆长垣西部,位于西部斜坡区、北部倾没区和中央交汇地带,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涵盖的Ⅱ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泰康隆起带

地质图,演化模式,地质,构造运动


图 1.2 松辽盆地演化模式图(据大庆石油地质志,1993)lution pattern of Songliao Basin (According to Daqing Petroleum Geolog积特征早期的断陷阶段,构造运动以断裂作用为主,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中不同程度地发育着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河较大,自下而上分别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动以沉降为主,沉降幅度与沉积范围均规模巨大,先后沉积、青山口组、姚家组与嫩江组。盆地萎缩阶段,构造运动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加勒比源岩可能预示地下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4年08期

2 庞雄奇,陈章明;地质因素对源岩评价结果的影响及其相对贡献量大小模拟[J];沉积学报;1998年01期

3 庞雄奇;陈章明;方祖康;陈发景;;海拉尔盆地源岩排油气量计算及其定量评价[J];石油学报;1992年04期

4 高长林;试论大巴地区的油气远景——据秦岭-大巴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03期

5 S.L.Herron;陆曦初;;用于油源岩评价的总有机碳测井[J];石油物探译丛;1988年04期

6 万吉;;西北地区金源岩初探[J];西北地质;1988年04期

7 邓鸣放;陈伟煌;;崖13-1气田天然气特征及其源岩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1989年06期

8 S.Thompson ,郝芳;生油的煤[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S1期

9 A.S.Mackenzie ,郝芳;石油地化勘探的评价原则[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S1期

10 甘克文;从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的理论看塔北隆起及其附近的油源岩和远景区[J];石油实验地质;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Ⅰ优质油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吉茂;李恋;国建英;;源岩沉积环境与油气的形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任江玲;向宝力;廖健德;周妮;于起玲;马万云;高秀伟;王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沉积环境及致密油成因分析[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文正;杨华;;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Ⅲ长7优质油源岩是中生界的主力油源岩[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张宝;包建平;;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的倾油倾气性探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张文正;杨华;;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石油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Ⅱ-优质油源岩的生、排烃特征与排烃机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杨栋栋;李双应;王松;彭亮;柴广路;;北淮阳地区石炭系砂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源岩的制约[A];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张中宁;刘文汇;郑建京;王琪;杨辉;;塔里木盆地深层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王洪作;陈培荣;凌洪飞;吴俊奇;汤江伟;;赣杭构造带火山——侵入杂岩成因及其对铀源岩的指示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C];2015年

10 郑有伟;郑建京;孟强;钱宇;;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源岩真空解析气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建超;致密油勘探应关注三个科学问题[N];中国石化报;2014年

2 李玉宏 周俊林;点亮新希望[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晓文;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源岩菌解气资源评价与富集层段识别[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张立含;三肇凹陷源区内外扶杨油层油成藏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RAKOTONDRAVOAVY Jules;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戴家权;最优化及控制理论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苏传国;吐鲁番坳陷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陈晓华;尚家鼻状构造区油气运聚机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印大彬;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有效源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新;松南德惠断陷深层优质源岩的识别及资源潜力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3 岳婷;准东地区二叠纪以来构造格局演化及其对源岩的控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4 周仁志;阿南凹陷烃源灶及灶藏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5 王岩;英台断陷深层资源潜力评价及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乌洪翠;中深部含气储层及源岩定量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毛榕;煤系源岩的生烃特征、机制和生气下限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8 张宇;小梁山、尖顶山地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及勘探目标选择[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9 向龙;不同环境成因腐殖煤生气潜力差异的模拟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10 张相春;汤原断陷源岩成烃化学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4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74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